趙旖暉
由北京電影學院、重慶市北碚區(qū)人民政府、重慶市北碚區(qū)文化和旅游發(fā)展委員會、重慶北泉溫泉開發(fā)有限公司、愛茉莉(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大型原創(chuàng)音樂劇《江姐》已在中央歌劇院劇場拉開首演大幕,全場800位觀眾、線上四萬觀眾點擊,用熱淚與掌聲向為理想與信念而獻出一切的革命先輩致以崇高敬意。
CCTV-13《新聞直播間》對本次演出進行了特別報道。
紅梅新開:探索紅色經典全新疆界
紅色經典,嶄新立意,英雄形象,永恒精神!“驚艷、感動、意料之外”是現場觀眾給予音樂劇《江姐》最多的評價,各種版本的《江姐》珠玉在前,音樂劇《江姐》在導演王藝塤及主創(chuàng)團隊的合力創(chuàng)作下,以獨特的切入視角和新鮮多元的藝術語匯,顛覆了觀眾對紅色題材舞臺劇的既定認知,在令人敬畏與感動的同時,也賦予了紅色經典時代活力與蓬勃生機。
原創(chuàng)音樂劇《江姐》講述了重慶解放前夕,地下黨人江竹筠在國民政府軍統渣滓洞集中營中慘遭酷刑仍堅守信念的不朽事跡,聚焦江姐被捕入獄后的512天,通過對飽受煎熬的無辜百姓、慘遭迫害的革命黨人、陷入兩難的監(jiān)獄長黃銳津等人物的生動刻畫,描繪出一幅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群像,展露出至暗時刻之中人性的明暗與理想的無限力量。
大幕拉開,15個升降牢籠與兩架橫貫舞臺的吊橋靈活地分割著舞臺空間,曾在音樂劇《隱秘的角落》等諸多佳作中擔任主創(chuàng)的知名舞美設計焦燃為音樂劇《江姐》打造出了層次豐富而富于變幻的舞臺?!敖恪焙团z友的旗袍上,幽暗的血痕觸目驚心,別具匠心的設計出自曾參與創(chuàng)作大熱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只此青綠》的知名服裝設計師陽東霖老師。舞美時時驚艷,細節(jié)處處用心,而由作曲安棟、陳祺豐操刀的近二十首悅耳動人緊貼劇情的唱段,時而澎湃時而詭譎,時而振奮時而溫情,在現場樂隊的演奏下,完全牽住了觀眾的心。
紅巖不朽:跨越時空的少年熱忱
新穎別致的藝術表達外殼之下,音樂劇《江姐》懷揣著赤誠真心,以傳承紅巖精神為己任。編劇馬達通過人物群像動態(tài)的成長軌跡與豐富的內心世界,重現斗志昂揚、有情有義的革命青年,從而也讓“江姐”這一英雄形象更加立體飽滿。
對于江姐第五代傳承者王莉老師來說飾演“江姐”這一角色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她不僅要切換至音樂劇的表演形式與唱法,更運用了從未展露過的聲線,讓熟悉她的觀眾驚喜不已。在面對獄友時的關心與慈愛,在面對國民黨反動派時的堅韌與頑強,在思念愛人老彭時的留戀,她都演繹的淋漓盡致。
表演學院19級實驗班張?zhí)韴蛲瑢W,此次在音樂劇《江姐》中飾演渣滓洞監(jiān)獄長“黃銳津”這一極具戲劇沖突的角色,將黃獄長內心的掙扎與成長展現得淋漓盡致。
導演王藝塤老師親自出演的反派角色“徐之行”也是全劇的亮點之一,他以富有想象力的表演詮釋出了“徐之行”在多方重壓之下的“瘋魔”狀態(tài)。
飾演“杜子歸”這樣一位忍辱負重的地下黨員的王勁松老師,同時也是這部劇的臺詞指導,同樣呈現出了令人拍案叫絕的表演。
“歷嚴寒紅梅不敗,經烈火紅巖永生”,音樂劇《江姐》是北京電影學院音樂劇表演教學方向的開幕大戲,包括二十多位北影師生在內的演員團隊用整個夏天一日無休的斗志和熱忱,共同以實際行動證明了,歷酷暑紅梅新生,經烈日紅巖不朽。
寒梅傲雪:紅色音樂劇嶄新標桿
音樂劇《江姐》不僅有別具匠心的藝術表達和聲演俱佳的演員陣容,對人性的細致刻畫也是它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比如劇中的“林月英”,她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江姐的情誼都無比真摯,卻在漫長的酷刑之下供出了“江姐”孩子的地址,那一秒鐘的背叛成為壓在她心頭的山,讓她在內疚與崩潰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林月英”那一刻的軟弱并不是為了襯托江姐的堅毅,而是增加了觀眾看待革命英雄、理解人性的角度,當獄友們一同為她唱起哀歌,觀眾席也響起了輕聲抽泣。這正是音樂劇《江姐》所要傳遞的博愛和悲憫。
同樣引人深思的還有“紅”這一虛構的角色,它并不是一個具體的人物,而是一種對鮮血與生命的隱喻,一個美好的精神象征。每當身著紅裙的舞者獨自起舞,對美好的向往和對殘酷的抗爭便共同交織于舞臺之上,留給觀眾持久的回味。
音樂劇《江姐》讓觀眾真切地感受到,在暗無天日的渣滓洞中,對美好的渴望如同黑暗中的螢火,對信念的堅守能夠讓牢籠成為臺階,一張張年輕的面孔,與革命先輩的滿腔熱血交相輝映,于是紅巖精神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真正能夠支撐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力量。
相信音樂劇《江姐》會成為值得北影音樂劇人代代相傳的舞臺佳作,成為中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之路上的嶄新標桿,也希望這部作品走遍萬里河山,“看紅梅花盛開,香飄萬里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