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蘭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經(jīng)典,其文質(zhì)兼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精美散文!這篇文章的精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美在構(gòu)思奇巧
在《荷塘月色》中,“文眼”是整篇文章的“焦點”,值得讀者關(guān)注。全文圍繞“靜”這一文眼展現(xiàn)了作者思緒的變化:不靜→求靜→得靜→出靜。
首先,在文章的開頭部分,作者就點出了本文的“文眼”———“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接下來,他分別描寫了荷塘旁邊那條“曲折的小煤屑路”的“靜”、月色朦朧的夜景的“靜”,用以上兩“靜”來反襯自己的“頗不寧靜”。
緊接著,又用荷塘四周蟬聲和蛙鳴的“鬧”來反襯荷塘月色的“靜”,同時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舊俗,想到《采蓮賦》和《西洲曲》里描寫的有關(guān)采蓮的熱鬧景象,反襯出當(dāng)時的“荷塘月色”的“靜”。
最后畫龍點睛——“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比較含蓄地揭示出了“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
可見,《荷塘月色》是一篇結(jié)構(gòu)縝密、脈絡(luò)清晰的精美散文。
二、美在景物真實
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描寫了美麗的景物。由散文的標(biāo)題“荷塘月色”可知,文中描寫的景物主要有兩種:一是荷塘,二是月色。
作者筆下的“荷塘”與“月色”,不同于歷代文人所描寫的“荷塘”與“月色”。他描寫的荷塘沒有楊萬里筆下那種“無窮碧”的荷葉和“別樣紅”的荷花;他描寫的月色也不是張若虛筆下那種“卷不去”“拂還來”的惱人的月色。朱自清筆下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作者將二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展現(xiàn)了景物的美。
對荷葉的描寫:“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因為夜里無法辨色,更不容易辨質(zhì),所以作者在月色中只能看到荷葉那自然舒展的形態(tài),與“亭亭的舞女的裙”十分相似。
在描寫荷花時,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及美人。文章中的三個比喻既新鮮,又展現(xiàn)了景物當(dāng)時最真實的樣子。因為是在朦朧的月色中,所以作者把荷花比喻為“明珠”和“星星”就極為恰當(dāng),也很形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荷花比喻為剛出浴的美人,是因為荷花非常嬌艷,非常純潔。在朦朧的月色中看到的荷花就像剛出浴的美人一樣,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
作者是怎樣描寫荷香的呢?作者筆下的荷香是“縷縷清香”,像“遠(yuǎn)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作者寫出了荷香那種斷斷續(xù)續(xù)、似有似無的感覺。這種香味絕不可能出現(xiàn)在那書聲瑯瑯的早晨,也不會出現(xiàn)在那陽光刺眼的正午,只會出現(xiàn)在“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的非常寂靜的月夜里。
作者在文章中寫月光,大多是以影寫月。直接描寫月光的只有一個句子:“高處叢生的灌木,……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本渲兴鶎懙暮谟笆窃凇霸鹿馐歉袅藰湔者^來的”前提下投射出的,所以是參差的、斑駁的,寫出了月影搖曳起伏的動感。
三、美在情感真摯
在《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抒發(fā)了真摯的情感——在良辰美景中感受到的“淡淡的喜悅”以及在壓抑的社會里感受到的“淡淡的哀愁”。
這篇散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比較少。作者在描寫景物的過程中間接地抒發(fā)了自己的喜悅之情。作者筆下的荷葉像裙,而且是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花是“裊娜”地開著,且“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花香如“歌聲”,光和影似“名曲”。從這些景物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悅,但也只是“淡淡的喜悅”。
從文中的“峭楞楞如鬼一般”一句就可以看出,那溫馨的美景被攪擾了,作者那喜悅的心情被破壞了。那峭楞楞的鬼影帶給讀者的只有恐怖,沒有喜悅。盡管作者身處良辰美景之中,可到底還是無法排遣心中那“淡淡的哀愁”。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所抒發(fā)的情感是真摯的。憂愁與喜悅相伴共生:處于憂愁之中向往喜悅之情,處于喜悅之中又受到憂愁的干擾。整篇文章以情始,以情終,感情真摯強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總之,《荷塘月色》構(gòu)思精美、景物真實、意境唯美、情感真摯,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品讀回味。
語數(shù)外學(xué)習(xí)·高中版上旬202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