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談《屈原賦注》的考據(jù)方法

2023-08-29 03:57:56魏紅玲
黃山學(xué)院學(xué)報(bào)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王逸戴震字書

魏紅玲

(山東大學(xué)文學(xué)院,山東濟(jì)南 250100)

戴震(1724—1777 年),字東原,號杲溪,安徽休寧人,是乾嘉學(xué)派皖派的創(chuàng)始者,在語言學(xué)、思想、哲學(xué)等領(lǐng)域皆有偉大造詣,其中語言學(xué)成就尤為顯赫?!肚x注》是他的一部注釋著作,共注篇目25篇,包括《離騷》、《九歌》(11 篇)、《天問》、《九章》(9篇)、《遠(yuǎn)游》、《卜居》、《漁父》。該著作精于以聲索義、擅觸事廣類,是為考據(jù)學(xué)派代表之作。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載:“十七年壬申,二十歲。是年,注屈原賦成?!盵1]屈原是“窮且益堅(jiān),不墜青云之志”之士,戴震面臨困境時(shí)細(xì)細(xì)揣摩屈原之文辭,感受屈原無畏的精神,嘗試遵從本心做出解釋。戴震在序言中說:“私以謂其心至純,其學(xué)至純,其言亦至純?!盵2]《屈原賦注》是文辭簡練之楷模,雖然用例豐富,但秉持“當(dāng)行則行,當(dāng)止則止”的原則,絕無累贅之用。其友盧文弨稱之曰“指博而辭約,義創(chuàng)而理確”[3],十分恰當(dāng)精妙。這皆歸功于戴震博覽群書、精于考據(jù)。另外,戴震注屈賦秉持“在楚言楚”、實(shí)事求是的原則,盡量貼合楚地的風(fēng)俗習(xí)慣,而對自己不明確的內(nèi)容則以“未聞”標(biāo)注。

《屈原賦注》現(xiàn)有初稿本和刻本兩種版本。初稿本僅有《離騷經(jīng)》《九歌》《天問》3 篇注,刻本包括《注》(25 篇)、《通釋》、《音義》三部分。前者原為湖田草堂的《屈原賦注》藏本,后轉(zhuǎn)為許承堯收藏,于1936 年影印,收入《安徽叢書》。該書僅有《離騷經(jīng)》《九歌》《天問》三卷。此本一出,先有陳勝長先生公開發(fā)文質(zhì)疑初稿之真?zhèn)危笥嘘懼野l(fā)先生、許子濱先生各引證大量材料駁議之,理據(jù)詳實(shí)。①這里討論戴震注釋屈賦的考據(jù)方法,故不贅述版本辨析問題。另外,《通釋》《音義》皆短章考證,其考據(jù)方法不甚明顯;初稿內(nèi)容駁雜,且不完整。故這里僅為《屈原賦注》考證方法的總結(jié),必要時(shí)引用初稿本的內(nèi)容互證,將以“初稿”標(biāo)注。

一、據(jù)古音求古義

據(jù)古音求古義是指依據(jù)字的古音判斷字義,在文字釋讀、疏通文意方面起著重大作用。戴震在《轉(zhuǎn)語二十章序》中言“人之語言萬變,而聲氣之微,有自然之節(jié)限。是故六書依聲托事,假借相禪,其用至博,操之至約也”[4],交代聲音變化的空間有限,即為因聲求義提供了現(xiàn)實(shí)基礎(chǔ)。言“凡同位則同聲,同聲則可以通乎其義。位同則聲變而同,聲變而同則其義亦可以比之而通”[4]303,是為闡明音近或音同可通詞義之原理。這里的“同位”指發(fā)音部位相同,“位同”指發(fā)音方法相同[5]。又言“昔人既作《爾雅》《方言》《釋名》,余以為猶闕一卷書,創(chuàng)為是篇,用補(bǔ)其闕。俾疑于義者以聲求之,疑于聲者以義正之”[4]303,是為開創(chuàng)因聲求義考證方法的緣由與契機(jī)。

在《屈原賦注》中,戴震主要是以“語之轉(zhuǎn)”的表達(dá)標(biāo)注因聲求義現(xiàn)象。比如《離騷》:“蘇糞壤以充帷兮,謂申椒其不芳?!雹谕跻葑⒃唬骸疤K,取也。充,猶滿也。壤,土也。幃謂之幐。幐,香囊也。”[6]戴震注:“蘇,索也。語之轉(zhuǎn)?!盵2]626“蘇”為心母魚部,“索”為心母鐸部,二字聲同韻近,可通。王逸之說直接省去二字間的轉(zhuǎn)換過程,不免令有些讀者心生疑惑,而戴震點(diǎn)明二字為語轉(zhuǎn)現(xiàn)象,頗具信服力。如《九章·惜誦》:“背膺牉其交痛兮,心菀結(jié)而紆軫?!贝髡鹱⒃唬骸拜遥q缊也,郁也,語之轉(zhuǎn)?!盵2]665“菀”為影母元部,“缊”為影母文,二字聲同韻近,可通?!墩f文解字》:“缊,紼也。”段玉裁注曰:“以亂麻謂之缊?!盵7]“背膺牉”意為后背與前胸裂開,又心亂如麻如繩打結(jié)隱隱作痛,可想屈原不忍變心易行而憂思郁結(jié)之苦悶。

再如《九章·懷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畫職墨兮,前圖未改。”王逸注:“《史記》迪作由?!盵6]146清同治年間金陵書局本《史記·殷本紀(jì)》載“及西伯伐饑國,滅之,紂之臣祖伊聞之而咎周,恐,奔告紂曰:‘天既訖我殷命……故天棄我,不有安食,不虞知天性,不迪率典?!盵8]王逸所見《史記》版本或作“由”字,與金陵書局本不同。這個(gè)典故來自《尚書·商書·西伯戡黎》,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注“不迪率典”之“迪”為“由”[9]。“不由率典”是指不遵守常法,“由”是遵守、順從之意。朱熹集注未解釋“本迪”為何意,曰“未詳”[10]。蔣驥之《山帶閣注楚辭》言:“易初本迪,謂變易其初時(shí)本然之道也?!盵11]戴震則注曰:“迪,猶導(dǎo)也,達(dá)也,語之轉(zhuǎn)。初之本迪,猶工有規(guī)畫繩墨矣?!盵2]672音韻上,“迪”為定母覺部,“導(dǎo)”是定母幽部,二字聲同韻近,可通無疑。語義上,戴震認(rèn)為“初之本迪”猶如工匠之活所用規(guī)畫繩墨,故“本迪”是命脈所在,若缺之則“我”將不存也。“迪”訓(xùn)作“導(dǎo)”,意為“達(dá)”,即作“易初本導(dǎo)(達(dá))”,或釋作更變本來(初時(shí))要到達(dá)的地方,即其志之所指。

除了轉(zhuǎn)語現(xiàn)象之外,還有直訓(xùn)現(xiàn)象,如《離騷》:“荃不察予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王逸《楚辭章句》寫作“齌”非“齊”,王逸注曰:“齌,疾也。言懷王不徐徐察我忠信之情,反信讒言而疾怒已也”[6]9。洪興祖引《釋文》及五臣之言,訓(xùn)“齌”為“齊”,認(rèn)為“反信讒人,與之同怒于我”[6]9。而戴震利用“齊”與“懠”同屬從母脂部為訓(xùn),引《詩經(jīng)·大雅·板》“天之方懠”為證,指出“齊”讀如“懠”[2]617?!稜栄拧め屟浴罚骸皯?,怒也?!眲t“懠怒”為聯(lián)合詞,表憤怒。較王逸、洪興祖之說,戴震之說兼音韻、字義之功,且更符合文意。再如《離騷》:“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蓖跻葑ⅲ骸叭粒?。詬,恥也。言己所以能屈案心志,含忍罪過而不去者,欲以除去恥辱,誅讒佞之人?!盵6]16朱熹《楚辭集注》亦釋“攘”為除[10]18。蔣驥注“攘”為“取為己有也”[11]7。戴震注曰:“攘,讀為讓,言不忍為時(shí)俗工巧,誠如鷙鳥不群,方圓異道,寧受一時(shí)之尤詬,而為前圣所取也?!盵2]619王逸之說與集注是從字義直解,但釋作“除去”,與文意不符。蔣驥之直釋未予依據(jù),不易理解。而戴震之說則利用通假為訓(xùn),將“攘”與“讓”聯(lián)系,解作忍受?!叭痢迸c“讓”同為陽部日母,音韻皆同,可通。再看語境,此處是屈原抒寫抑郁心情,既“屈心而抑志”,又“忍尤而攘(讓)詬”?!扒迸c“抑”詞義類似,皆是形容不得不壓制、克制的無奈之感。“忍”與“攘(讓)”亦是如此,“忍尤”為忍受罪過,“攘(讓)詬”為忍受恥辱。

除了上述各例之外,還有多處因聲求義之例,現(xiàn)列表1如下。

表1 《屈原賦注》“古音求古義”現(xiàn)象

二、據(jù)文獻(xiàn)考

戴震行文講究有理有據(jù),且遵循“在楚言楚”的考釋宗旨,以盡可能貼合實(shí)際情況,還原文意?!肚x注》引用了大量的文獻(xiàn)資料,主要包括字書、古注、古籍用例。

(一)字書

《屈原賦注》用到的字書主要有《爾雅》《說文解字》《方言》《釋名》四部。古籍字書相當(dāng)于今天的字典,關(guān)契著字義的明確及文意的推定。首先,戴震注屈原賦并非僅從一部字書,而是縱覽諸部字書,擇善而從。如《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贝髡鹱⒃唬骸啊稜栄拧罚骸?,謀也?!曰士家云涫忌卸松浦?,爰以為名?!盵2]615《說文解字》釋“肇”為“擊也”,《釋言》釋為“敏也”,皆與文意不符。再如《天問》:“纂就前緒,遂成考功?!贝髡鹨稜栄拧纷ⅰ白搿睘椤袄^也”[2]651?!墩f文解字》解為“似組而赤”;《釋名》解“贊”為“纂也”,而“贊”是稱人之美,“纂集其美而敘之也”。原文是說大禹繼承了其父鯀的治水任務(wù),完成了逝父的治水大業(yè)。如果沿《說文解字》或《釋名》之解,則文意不通。

善引字書有利于厘清文意,追探詩之原旨。如《離騷》:“初既與予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蓖跻葑ⅲ骸岸?,隱也。言懷王始信任己,與我平議國政,后用讒言,中道悔恨,隱匿其情,而有他志也?!盵6]10戴震則引《說文解字》,將“遁”解為“遷”義[2]617,與“后悔”承接,效果更爽朗。再如《離騷》:“屯予車其千乘兮,齊玉轪而并馳?!蓖跻葑ⅰ稗a”曰:“錮也。一云車轄也。”[6]46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凡銷鐵以窒穿穴謂之錮?!焙榕d祖補(bǔ)注:“轪音大?!斗窖浴吩疲狠?,韓、楚之間謂之轪?!盵6]47而戴震認(rèn)為“轪”是轂端錔,并引《方言》“關(guān)之東西曰輨,南楚曰轪,趙、魏之間曰”,指出“齊玉轪”表示“并轂而馳”[2]629?!墩f文解字》:“輨,轂端錔也?!倍斡癫靡嘁斗窖浴贰澳铣晦a”進(jìn)行補(bǔ)充。王振鐸《東漢車制復(fù)原研究》指出“轂為車中主要部件,一旦破壞,車就難行……為了加強(qiáng)轂的強(qiáng)度,漢代在轂腔中嵌以鐵箍,稱作‘輨’?!盵12]可見,戴震之說更為具體。再如《九章·抽思》:“愿承閑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王逸歸納為:“思待清宴,自解說也。志恐動(dòng)悸,心中怛也?!盵6]142對什么是“心震悼”未加解釋,而戴震引《說文解字》注“懼也。陳楚謂懼曰悼”補(bǔ)充,是為善注。再如《九歌·湘君》:“薜荔拍兮蕙綢,荃橈兮蘭旌?!蓖跻葑ⅰ芭摹睘椤安凇保螢椤安凇?,戴震引《釋名》注“搏壁,以席搏著壁也”,并指出此謂“舟之你閤閭搏壁”[2]634。除了上例之外,戴震引字書還有很多精彩之處,統(tǒng)計(jì)情況如表2。

表2 《屈原賦注》引字書情況

(二)古注

古籍艱澀難懂,不乏歷代文人為其作注解題,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基礎(chǔ)材料。戴震廣讀詩書,旁征博引,以集眾家之長釋讀文本。這里討論的古注是指他人注釋其他著作的注,這些注往往是字書沒有解釋或沒有解釋清楚的,直接援引王逸注、洪興祖補(bǔ)注、朱熹集注等的除外。

戴震引古注的目的主要有兩個(gè):一是解釋字詞意義,明確屈賦之所指。如《離騷》:“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予焉能忍與此終古?!蓖跻葑ⅲ骸把晕覒阎倚胖?,不得發(fā)用,安能久與此闇亂之君,終古而居乎?意欲復(fù)去也……《釋文》:古,音故?!盵6]35王逸雖然引字書,但并未講清楚什么是“終古”。洪興祖補(bǔ)曰:“終古,猶永古也。”[6]35蔣驥:“終古,古之所終,言來日之無窮也?!盵11]14洪興祖、蔣驥二人皆視“終古”為永遠(yuǎn),是一種時(shí)間狀態(tài)。而戴震引鄭玄注《周禮·考工記》“齊人之言終古,猶言常也”[2]625,經(jīng)此一轉(zhuǎn),詞意明了。再如《九章·懷沙》:“修路幽茀,道遠(yuǎn)忽兮?!贝髡鹬币f昭注《國語·周語》“道茀不可行”之“茀”為“草穢塞路為茀”[2]674,“修路幽茀”即雜草叢生的長路。二是補(bǔ)充常識以促進(jìn)理解。如引杜元?jiǎng)P注《左傳》解《天問》“吾告堵敖以不長”之“敖”,是為“不成君,無謚號”者之稱[2]660。再如《九章·惜誦》:“懲于羹而吹韲兮,何不變此志也?”關(guān)于“羹”和“韲”是何物,戴震直引鄭玄注《周禮·醢人》“凡醯醬所和,細(xì)切為韲”作為解釋[2]665。

另外,對名物或人物考證,則多引禮制文獻(xiàn)之注,如注《離騷》“豈珵美之能當(dāng)”之“珵”,先言“珵,玉笏之首,不杼者也,凡六寸,通下玉笏,共長三尺”,又直引鄭玄注《禮記·玉藻》“天子搢珽”之“珽”為“珽玉六寸,明自炤”(《相玉書》),得知珵就是珽玉[2]626。如《九歌·大司命》:“吾與君兮齊速,導(dǎo)帝之兮九阬?!蓖跻葑ⅲ骸褒R,戒也。速,疾也。”洪興祖補(bǔ)曰:“齊速者,齊戒以自敕也。”[6]71戴震直引《禮記·玉藻》“見所尊者齊速”,并附鄭玄之注“謙愨貌也。速猶蹙蹙也”[2]638。如《思美人》:“與纁黃以為期?!贝髡鹧浴袄c黃,日入色”,又引鄭玄注《儀禮·士冠禮》“一入謂之縓,再入謂之赪,三入謂之纁,朱則四入矣”輔證[2]675。再如《遠(yuǎn)游》篇連引四次鄭玄之注,解釋“句芒”“蓐收”“炎帝”“顓頊”為何人,掌何職,詳見表3。

表3 《屈原賦注》引古注條目

(三)古籍用例

這里的古籍用例是指除字書、古注之外的文獻(xiàn)材料。從表4統(tǒng)計(jì)情況看,禮書、史書引用的比重較大。戴震引古籍用例主要是為了厘清屈賦提及的人物、名物等內(nèi)容。如《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戴震將“三后”解為楚國的三位賢而昭著的祖先,并引《大雅·下武》“三后在天”作為對照,周人之“三后”是為太王、王季、文王,而楚人之“三后”是為熊繹、若敖、蚡冒[2]616。如《九章·惜誦》:“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蒼天以為正。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以鄉(xiāng)服?!币庠谡埳n天為自己的衷心作證,讓五帝辨明是非,讓六神判斷自己之事是否可行?!拔宓邸敝笘|方少皞、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顓頊、中央黃帝。六神是指哪些神,戴震注“六神”即《覲禮》中的“方明”,《周官·司盟》中的“北面詔明神者”[2]663?!秲x禮·覲禮》記載:“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設(shè)六色: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黃?!薄吨芏Y·秋官·司盟》記載:“凡邦國有疑會(huì)同,則掌其盟約之載及其禮儀,北面詔明神?!编嵭ⅲ骸懊魃瘢裰鞑煺?,謂日月山川也?!队P禮》加方明于壇上,所以依之也?!盵13]再比如解《河伯》之題,戴震引《春秋傳》“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為祟?!醺ゼ溃唬骸?,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不谷雖不德,河非所獲罪也?!盵2]642從楚昭王卜病疾一事坐定楚人不祭河之事。再如解《離騷》:“其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贝髡鹫J(rèn)為《離騷》所言“九歌”即為歌頌六府三事功德的歌,引《周官·大司樂》和《春秋傳》為證[2]621。《周禮·大司樂》載曰:“……《九德》之歌,《九韶》之舞,于宗廟之中奏之,若樂九變,則人鬼可得而禮矣?!盵13]586《左傳·文公七年》對“九歌”的記載更為詳盡,“《夏書》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勿使壞。’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謂之九歌。六府三事,謂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謂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謂之三事?!盵14]《左傳》引《夏書》段來自《尚書·虞書·大禹謨》,“禹曰:‘於!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盵15]《尚書》是以禹之口對后繼者提出德政之要求,并建議用仁德之歌來勉勵(lì)百姓。戴震注《離騷》之“九辯、九歌”:“言啟作九辯、九歌,示法后王,而夏之失德也,康娛自縱以致喪亂?!盵2]621這里是說夏啟《九歌》的初衷是歌頌政局安穩(wěn)、百姓和樂之美好局面,而夏康沉迷嬉戲、荒廢政業(yè),導(dǎo)致了夏朝的敗落。戴震引這兩則材料的目的十分明確,即有效地證明屈原對仁政的向往,亦以夏王朝覆滅為歷史之鏡,鳴腐朽政治之哀。

表4 《屈原賦注》古籍用例統(tǒng)計(jì)表

三、結(jié) 語

《屈原賦注》是乾嘉時(shí)期一部楚辭要籍,亦是戴震于困苦時(shí)心志的噴薄之作。戴震稱屈原是至純之人,“私以謂其心至純,其學(xué)至純,其立言指要言歸于至純”[3]4。在注釋中亦是多加贊譽(yù),比如注《九章·悲回風(fēng)》:“物不以微而隕性,或殊以蕙搖落言也。聲不息于隱,則聞其先倡,知其終極,以回風(fēng)之使人傷懷言也。志介而不忘,謂久而不忘其介然之志?!盵2]680《屈原賦注》的考據(jù)方法主要是據(jù)古音求古義和據(jù)文獻(xiàn)考兩種。乾嘉學(xué)派注重考據(jù),以考辯字的形聲赫然史冊。戴震乃因聲求義開宗之祖,第一次將文字音韻訓(xùn)詁的方法理論化。其《轉(zhuǎn)語二十章·序》明確指出了因聲求義的先天條件、使用原理,并在《屈原賦注》《方言疏證》等書中切實(shí)應(yīng)用。據(jù)文獻(xiàn)考則是諸多考據(jù)學(xué)家采用的解釋方式,即引字書、他注或他文來作證。緣于屈辭具備濃郁的楚地特色,戴震秉持“在楚言楚”的訓(xùn)詁原則,引多處《方言》還原字詞原義。另外,戴震引用大量禮書、史書等追探名物制度之實(shí)際意義,乃此書又一大亮點(diǎn)??傊髡饘⒖紦?jù)方法用在釋讀屈賦上,為后學(xué)提供了模范參照。

注釋:

①1936 年,許承堯?qū)⒆缘玫摹昂锊萏谩薄肚x注》寫本交給《安徽叢書》編印,起名為“屈原賦注初稿三卷”。1988年陳勝長《論戴震之師承問題》(《中國文化研究所學(xué)報(bào)》,1988 年第28 期,第363—376 頁)以為“初稿”為好事者所依托,非戴震原著。1991年,陳先生又發(fā)表《讀戴震〈屈原賦注〉——兼論湖田草堂藏〈初稿〉殘本與〈經(jīng)考附錄〉之真?zhèn)螁栴}》(《中國文化研究所學(xué)報(bào)》,1991 年第31 卷,第249—265 頁)從抄紙、用辭、表述錯(cuò)誤等角度陳述其說。1992年戴震研究會(huì)、徽州師范專科學(xué)校、戴震紀(jì)念館編纂《戴震全集》,1994 年安徽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委員會(huì)及安徽古籍叢書編審委員會(huì)編纂《戴震全書》皆將“初稿”納入。蔣立甫《關(guān)于〈屈原賦注〉的三個(gè)問題》(《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94年第1期,第1—3頁)亦持“初稿”為戴震所出之說。1996年,陸忠發(fā)《〈屈原賦注初稿〉考辨——與陳勝長先生商榷》(《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1996 年第5 期,第13—15頁)直言“‘初稿’必戴震所作無疑”,并指出“初稿”析成三本是在戴震入京之后完成的,從“初稿”析出《注》《通釋》《音義》三本,正是戴震力求約要的體現(xiàn)。2013年,許子濱《戴震〈屈原賦注〉成書考——兼論〈安徽叢書〉本〈屈原賦注初稿三卷〉為偽書說》(《古典文獻(xiàn)研究》第16輯,鳳凰出版社,2013 年版)補(bǔ)充了陸忠發(fā)的論據(jù),認(rèn)為“刻本”《注》《通釋》早成,《音義》晚成,三者皆有部分并存于“初稿”,可視為從“初稿”析出再加修訂而成。今“初稿”可視為壬申稿本的前身。

②文中屈賦原文皆系戴震《屈原賦注》之原文,具體參考2010年版黃山書社《戴震全書》第三冊,戴震注本與王逸、洪興祖注本不同。

猜你喜歡
王逸戴震字書
與黨旗合影
大型字書疑難字新考
獨(dú)尋真知啟后人:戴震后裔的學(xué)術(shù)使命
華夏文化(2018年1期)2018-03-30 09:12:25
無字書圖書館(節(jié)選)
朱熹不一定靠譜
做人與處世(2016年1期)2016-02-03 11:44:54
金龜記
雁字書
愛刨根問底的戴震
醇厚雋永 灑落天成
——王逸書法藝術(shù)
詩潮(2014年6期)2014-11-17 10:43:25
蚊子的歌
元氏县| 西林县| 宜城市| 应城市| 黄浦区| 搜索| 麦盖提县| 林州市| 喀喇沁旗| 汕头市| 德令哈市| 杨浦区| 顺昌县| 汝南县| 宜城市| 吐鲁番市| 长治县| 湖州市| 锡林浩特市| 临沭县| 巩义市| 吉水县| 嵊泗县| 本溪市| 玛沁县| 巴青县| 巢湖市| 共和县| 红原县| 弋阳县| 福清市| 汉沽区| 龙海市| 金山区| 辰溪县| 同仁县| 额尔古纳市| 自贡市| 义马市| 上林县|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