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依
(哈爾濱師范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在紀錄片的發(fā)展史中,數字技術一直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以數字化為底層邏輯的各種技術不斷地影響著歷史紀錄片的拍攝、制作和傳播等各個創(chuàng)作過程。在美學觀念的變化、思想意識的發(fā)展和數字技術的創(chuàng)新之下,歷史紀錄片的話語體系也在不斷地建構和變化,在現在與過去的對話中,深化了人們對于歷史、世界和自我的認知與體會。
CG 是Computer Graphics 的簡稱,指的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視覺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包含科技、美術等等,基本包括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的視覺藝術的創(chuàng)造活動,如三維動畫、電影特效和多媒體,甚至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建筑等。廣義上的CG 影片是指在實際環(huán)境中拍攝并以實景呈現內容,其中穿插大量虛構鏡頭與特技效果的影片。狹義上的CG影片是指一部動漫中的視覺產品均是由用計算機制作的CG 動畫視頻或CG 影像圖片所組成的作品。
20 世紀70 年代,計算機繪圖技術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20 世紀80 年代,隨著計算機制圖技術的逐漸完善,計算機開始輔助設計者進行設計,設計者可以通過計算機來設計制作建筑的平面圖、斷面圖和立面圖等。20 世紀90 年代中期,隨著CG三維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制作方式越來越多樣,建筑動漫由腳本制作轉變到精細的建模制作,制作的建筑動漫作品綜合質量也越來越高,包括常見的房產漫游動畫片,CG 三維虛擬現實樣品房等,如今已是十分有發(fā)展前景的產業(yè)。
全三維虛擬場景技術的基礎是全景圖像的現實場景虛擬技術,其全方位互動式虛擬場景是利用攝像和計算機生成處理來實現的。全三維虛擬場景技術的操作流程第一步是取景,然后運用計算機三維軟件進行模型的構建,設置好攝像機動畫、走位等設計,就可以渲染作品特效,從而實現創(chuàng)意的落實。
全三維虛擬場景技術通常在一些需要展現歷史自然或人文景觀的影像制作中運用,比如對已經消逝的歷史建筑和滅絕的動植物等一些理念性事物的闡述。紀錄片《圓明園》呈現了經四代皇帝建造,傳承中國三千年文化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的興衰故事,以全三維虛擬場景技術還原有園林內部的景觀和構造,為觀眾提供了感受圓明園文化魅力的途徑[1]。
反求攝影技術通過電腦對已經完成的實際拍攝部分的運動軌跡進行處理和分析,接著科學合理地計算出運動數據信息,然后將運動軌跡的數據輸入三維處理系統(tǒng)當中完成操作。
紀錄片的制作需要靠優(yōu)質的影像來實現。把實景攝影與三維動畫進行結合處理的CG 技術運用是紀錄片的制作趨勢,可以使實拍畫面與虛擬影像呈現出完美銜接的效果,為觀眾提供更加真實的視覺畫面作品,在歷史紀錄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科學地把實景畫面同三維影像安排在相應的軌道中,可以改善有瑕疵的實拍影像;將實景畫面或者三維元素合理地放在三維動畫場景里,可以豐富實拍影像畫面的內容,給觀眾呈現獨特的視覺體驗感[2]。
作為一種圖形設計和電影創(chuàng)作的語言,動圖設計往往是以時間流動為基礎來進行設計和創(chuàng)作的畫面表現手段。利用動態(tài)圖形設計的影像更為生動、更好理解,直觀性的畫面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視覺效果,從而提高觀眾的體驗感[3]。動圖制作過程的第一步是創(chuàng)作出二維的靜態(tài)圖形,接著利用動畫軟件把相應的動畫軌跡設置、賦予在靜態(tài)圖像上,然后就可以產生擁有動態(tài)效果的動態(tài)圖形。
歷史紀錄片的題材通常涉及久遠的年代。由于影視資料的稀缺,利用CG 技術,可以依據相應的資料,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原貌,為內容表現和主題表達提供途徑。紀錄片《紫禁城》利用CG 技術與歷史再現、實景拍攝內容剪接,將特效作為敘事的重要手段,使得難以用語言文字描繪的畫面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歷史事件更為具象、可感。
CG 技術不僅能還原當下無法或難以實現的歷史場景,還能實現傳統(tǒng)視覺藝術手段不能呈現的歷史場景。紀錄片《中國古建筑》以考古和歷史文獻發(fā)掘工作為基礎,系統(tǒng)地向大眾講述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建筑特色和精湛工藝,并深入揭示古代建筑的歷史含義[4]。用專業(yè)三維動畫復原已消失的古代建筑,反映出我國古代建筑的發(fā)展歷史,并生動而有趣地向觀眾展示我國建筑的風采。
在CG 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制作者可以拍攝制作出更加精美的視覺影像畫面,為觀眾們提供了視覺和精神享受。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是成功利用CG 技術的典范。創(chuàng)作者通過三維立體動畫,以更具象、立體的方式呈現國寶文物,利用二維平面動畫,為國寶文物增添了生動鮮活感。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以模擬化再現畫面、人物表演和歷史場景的搭建等方式實現詩意化敘事的影像效果,從視聽效果、歷史情節(jié)和主題思想等部分表現現代歷史紀錄片的特性。
進行歷史紀錄片創(chuàng)作時,工作人員運用CG 技術既可以提高畫面的視覺效果,增強影像畫面的張力,還能夠更好地表達歷史紀錄片的主題思想情感,完成與觀眾精神層面的交流溝通。例如,紀錄片《紫禁城》既回顧了一段歷史,也重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和精神品質。人們對故宮的念念不忘,不僅是因為這里的名氣,還因為宏偉的建筑見證了歲月山河的力量。
針對存在偏色問題的影響,CG 技術可以科學地校正影像畫面顏色,從而使歷史紀錄片整體的影像色調達到統(tǒng)一的效果。而畫面色調的調整與優(yōu)化處理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及啟迪心靈的作用。歷史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通常使用CG 技術來優(yōu)化處理影像畫面,不僅豐富了紀錄片情感表達方式,還升華了歷史紀錄片所要展現的中心主題。
CG 技術的運用,為歷史紀錄片的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但歷史紀錄片的題材具有特殊性,要求以歷史的客觀事實為創(chuàng)作基礎,通過查找史料、尋找訪談、實地勘察等途徑探尋歷史遺存的碎片如典籍、遺址、文物等,再經過對史實的辨析和推斷,進而以影音結合、技術還原的手段展現已經消逝的歷史圖景。然而,部分歷史是難以尋覓的,以口述、文物和遺跡無法復原鮮活的場景,這推動了虛擬再現手法在歷史紀錄片中的出現[5]。
利用CG 技術創(chuàng)作歷史紀錄片,需遵守真實性的原則,切忌為了精美的畫面呈現而忽視歷史紀錄片的真實性。紀錄片《大明宮》中有50 min 左右的畫面內容是利用CG 技術實現的,創(chuàng)作者在運用CG技術之前,對大明宮建筑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整理,根據大明宮的畫卷、圖書資料的記載,科學地還原影像畫面。
巴拉茲說過:“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藝術不在于虛構,而在于發(fā)現。在從實際生活中取材而不進行虛構的制約下,可以綜合利用影像語言與音響來完成紀錄片的敘事、再現或造型,因此紀錄片是藝術性同真實性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睂τ诂F實的實地拍攝無法還原出的歷史場景,可以利用CG 技術來呈現當時的畫面。逼真和精美的畫面使得觀眾身臨其境,增添趣味性的同時使觀眾沉浸其中,實現了真實性和藝術性的統(tǒng)一。
通過CG 技術進行歷史紀錄片影像創(chuàng)作時,不僅需遵循真實性原則,還要同當下的現代藝術審美相符合。CG 技術創(chuàng)作出的影像畫面富有現代藝術感,呈現各種視覺藝術的美學特色,能夠給觀眾提供豐富的美學享受。創(chuàng)作的目的不僅是還原真實,還要創(chuàng)新地呈現當今的多元化藝術作品,更好地為歷史紀錄片的藝術審美表達服務。
CG 技術在歷史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需遵循適度可行性的原則,切忌一味追求商業(yè)化,將影像視覺效果作為創(chuàng)作中心,而忽略了敘事上的邏輯性。CG技術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種工具。合理應用CG技術,可以充分發(fā)揮出創(chuàng)造美學效果,拓寬展示客觀真實世界的方式的積極作用。
利用CG 技術制作畫面,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歷史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對制作經費預算和主題創(chuàng)作需要等進行深思熟慮。CG 技術使歷史紀錄片在創(chuàng)作上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視覺創(chuàng)新只作為作品創(chuàng)作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紀錄片制作的輔助工具。然而,一部歷史紀錄片成功與否,起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其內容和思想。相較于CG 技術的表現形式,紀錄片的主題內容始終處于支配地位。
歷史紀錄片在塑造國家形象、傳播民族文化等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CG 技術在歷史紀錄片的探索和紀實觀念的革新中起著重要作用,使人們在傳統(tǒng)歷史紀錄片的基礎上發(fā)現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未來的紀錄片領域,以數字化為底層邏輯的創(chuàng)作趨勢使主題內容創(chuàng)新文化范式,使制作過程突破技術屏障、傳播媒介融合多方效能,由此引領紀錄片領域的探索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