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淡如
四月,最不能錯過的自然是文藤。
多少人在這一季從四面八方趕來,就為了瞧瞧他們的“男神”文徵明在近五百年前種下的那株紫藤。
它和世間別的紫藤都不同,它是文徵明的紫藤,被喚作“文藤”。
紫藤的盛時其實很短。
四月初,紫藤開始抽枝長葉;接著,從零星的花苞到瓔珞累累,之后飄落,墜地,紫色愈來愈少;最后,綠葉成蔭,到四月下旬花期結(jié)束。
多少人趕來看它一眼,只為了在心里默默地和文徵明打個招呼——那是嘉靖十一年(1532年)的三月六日,文徵明游覽王獻臣的拙政園,為其臨蘇軾的《和文與可洋川園池》,又手植紫藤一株。
自此,每到春四月,這株紫藤便瓔珞拂揚,年復一年,直度過近五百歲。
關于文徵明和拙政園,那是一個很長、很長的故事。
拙政園最初是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寺。
明正德四年(1509年),王獻臣官場失意,決意歸隱蘇州,便以寺址拓建為園,取名“拙政園”,歷經(jīng)十六年,方才建成。
文徵明與王獻臣交情頗深,據(jù)說他很愛拙政園,所以親自參與建園,并兩次將拙政園中的景致繪成三十一幅和十二幅的圖冊留存。
拙政園后來如何了呢?
園子建好不久,王獻臣便去世了。其子一夜豪賭,將園子輸給閶門外下塘徐氏。
徐氏在這園子住了百來年,后來,子孫也衰落了,園子逐漸荒廢。
再后來,拙政園又歸王心一、陳之遴、李秀成、張履謙等人所有,張履謙易其名為“補園”,新建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我去過卅六鴛鴦館多次,才偶然得知一個好玩的秘訣:透過那些藍瑩瑩的玻璃往外瞧,外面景物皆如披霜覆雪一般冷徹——這么聰明的妙方,既是聞所未聞,在其他地方也是見所未見。
今天的拙政園,在修修補補、拆拆分分后,與文徵明當年所繪的三十一處景點已經(jīng)相去甚遠。
誰能想到呢,拙政園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滄桑,而文藤竟然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在每一年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時,它便重現(xiàn)一遍韶華盛時。
蘇州人因為愛文徵明,也很愛這株文藤。
如今文藤所在,是太平天國時期忠王李秀成在一部分拙政園的基礎上改建成的忠王府,從忠王府可以直接走到蘇州博物館。近五百年的文藤已經(jīng)非常壯大了,坐在博物館里面喝茶,抬頭便可以看到,站在拙政園外面也可以看到撲到墻外的一片深紫、淺紫。
蘇州博物館不知從幾時起,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文藤種子。我收到過,種子像綠豆那么大,共三顆,裝在一個小小的盒子里。這是可以種的。
文藤將來大概會散播到各個地方吧。
如許多年過去,有些人你永遠不會忘記,有些物事永遠保持著它的韶華美貌。當微風拂過,那紫色的瓔珞自在墜落,如夢如幻。
(煙 云摘自北京大學出版社《江南歲時箋》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