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典 石蓉榮 芮國強
摘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是民生工程的根基?;谛姓倶酥坪驼畼顺吒偁幚碚?,以2003—2018年中國279個地級市的面板數(shù)據(jù),通過應用準自然實驗和空間杜賓模型方法,分析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鶞蕯?shù)據(jù)分析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不僅能顯著提升所在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而且對鄰近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也有促進效應,它表明內(nèi)部競標和外部競爭是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核心作用機制。數(shù)據(jù)顯示對于行政級別低、人口規(guī)模小、西部地區(qū)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效果更大。研究結論表明政府未來不僅需要繼續(xù)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還要加大全國文明城市群的建設工作,充分發(fā)揮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政競標;政府競爭
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為了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各地方政府主要采取優(yōu)化財政資源配置和加大轉(zhuǎn)移支付策略[1]。但過度依賴于轉(zhuǎn)移支付只能授人以魚,不能授之以漁,反而可能會加大均等化差距[2],它的效果難以保證[3]。當前的關鍵問題不在于基本公共服務“是否”實現(xiàn)均等化,而在于“如何”實現(xiàn)均等化。完善治理體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是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根基和政治保障[4],構建常態(tài)化的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治理機制勢在必行[5]。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項城市治理機制[6]。它的多項創(chuàng)建評估指標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關,是一項具有“中國之治”基因的民生工程。作為一項整合程度最高的民生工程,它應當能為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制度支撐和實踐支持,促使城市投入財政資源,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城市更新,更好地服務民生,達到中央文明委的考核標準要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會導致城市公共服務滯后[7],導致地價上升,提升居民生活成本[8],并沒有明顯的民生效應。相反,也有部分研究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企業(yè)減排、城市綠色全要素生產(chǎn)率[9] 有積極影響,能促使地方政府提高包括教育、醫(yī)療、文體、交通和環(huán)境在內(nèi)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10]。
整體而言,盡管政府部門一直宣稱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一項民生工程,但它的政策效果仍然需要更多的證據(jù)支持,它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也需要更多的循證支撐。此外,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一項競爭示范性工程[11],中央文明委期望部分城市能緊跟已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的城市,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產(chǎn)生空間溢出效應。據(jù)此,近期中央文明委提出要繼續(xù)加強全國文明城市的創(chuàng)建和布局工作,但理論界對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活動的空間溢出效應還缺乏實證研究。為此,本研究應用行政競標和政府競爭理論,剖析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利用PSM-DID和空間杜賓模型驗證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本研究主要回答兩個問題:(1)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否促進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它的內(nèi)在機理是什么?(2)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是否存在競爭空間溢出效應?本研究的理論邊際貢獻可能有三點:(1)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研究,評估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工程的民生價值,可以回應理論和實踐界長期關注的“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究竟是不是一項民生工程”的疑問,論證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政策的合法性和現(xiàn)實意義;(2)本研究超越財政支出和轉(zhuǎn)移支付的視角,從城市競標治理的視角分析了夯實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機制的問題,有助于城市構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管理機制;(3)本研究豐富了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因文獻,為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競爭效應提供了空間實證經(jīng)驗證據(jù),為全國文明城市群創(chuàng)建的必要性提供了證據(jù)支撐。
一、行政競標: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直接動機
2003年,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在全國范圍內(nèi)啟動。2004年,中央文明委發(fā)布了《全國文明城市評價體系(試行)》,指出國家文明城市是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全面發(fā)展的城市。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有三個核心特征:第一,地位高。評選工作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分管,很多省市將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成績納入對地方政府考核的高質(zhì)量指標體系中,且權重較高。第二,測評內(nèi)容廣泛且動態(tài)更新,它的評價指標和標準每年都會動態(tài)更新。第三,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不搞終身制。依據(jù)“三年一大考,每年都小考”的原則,中央文明辦要求各城市構建持續(xù)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常態(tài)化和長效化機制,經(jīng)常會有部分城市因為沒有通過復審而被摘掉榮譽稱號。截至目前,全國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市獲得國家文明城市榮譽稱號的數(shù)量由2005年的8個增加到2020年的130個。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全體公民都能大致公平可及地獲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12],主要包括環(huán)境保護、社保就業(yè)、安全服務、教育醫(yī)療、文化、公益性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服務[13],理論界主要從這些方面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行測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測度主要有單一指標法和指標體系法兩種,基于單一指標法很難反映一個地區(qū)基本公共服務的供給狀況,所以基于指標體系法測度的變異系數(shù)法和泰爾指數(shù)法應用最為廣泛[14],其中,基于熵值計算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方法應用得越來越多[15-16]。由于測度城市內(nèi)部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存在諸多困難,本研究所指和測評的是城市整體層面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17]。
行政競標是全國文明城市評比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內(nèi)在動機,行政競標是指中央部委為了實現(xiàn)某個領域的治理目標,設置各類表彰榮譽稱號,設計評選指標和考核門檻,鼓勵城市依據(jù)自身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特征,自愿參與榮譽稱號的申報與評選工作。城市達標后,中央部委授予相應的榮譽,但榮譽不搞終身制,而是進行動態(tài)化管理,復核沒有通過考核的城市,榮譽稱號將被取消。行政競標制具有適用范圍廣、強調(diào)正向激勵和動態(tài)管理等特征,地方政府參與行政競標項目的主要原因是它有著巨大的政治激勵效應。全國文明城市評比是一項典型的行政競標制,它的政治激勵效應和城市品牌效應巨大,城市參與此項競標項目的動機很強[18]。
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有助于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多項評比指標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關。在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指標體系中,與教育相關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指標有義務教育公辦民辦結構合理等;與勞有所得社會保障相關的指標有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等;與基本醫(yī)療相關的指標有個人衛(wèi)生支出占衛(wèi)生總費用的比例≤28%,轄區(qū)人均預期壽命≥77.7歲等;與老有所養(yǎng)相關的指標有健全基本養(yǎng)老、基本醫(y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diào)整機制等;與基本文化服務保障相關的指標有確保財政公共文化投入與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shù)占比≥37.2%等。此外,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評價指標中還有交通管理、環(huán)境管理與質(zhì)量(河道、PM2.5、垃圾分類)、市容市貌、志愿服務、醫(yī)療宣傳教育、科普活動、農(nóng)貿(mào)市場、食品安全、社區(qū)環(huán)境與設施、消防、無障礙設施、便民市場、環(huán)境整潔(空氣質(zhì)量)、旅游集散中心(景區(qū)景點、公園)等指標與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關,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或逐年提升、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3平方米、建成區(qū)公共衛(wèi)生間設置密度≥4座/平方公里等。同時,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涉及重大民生相關的事故還實施負面清單制度,對重大污染、食品安全、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實行動態(tài)扣分制度。最為關鍵的是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具有一套長效化的動態(tài)評估機制,它也是行政競標制能夠發(fā)揮功效的前提。在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之后,各城市還要接受中央文明委定期而嚴格的復查,而且中央文明委還會依據(jù)黨和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持續(xù)動態(tài)上調(diào)相關指標的考核標準。例如,對于城市民生服務類指標,隨著國家對民生服務越來越重視,近期增加了15分鐘服務圈的建設,增加了對環(huán)境類指標的考核要求。長效動態(tài)化的評估機制會促使地方政府擺脫短期迎評視野,采取長效措施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偠灾?,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達標和動態(tài)競標的考核機制能促使參評城市動態(tài)滿足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要、擴大并優(yōu)化配置各類服務資源、持續(xù)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創(chuàng)新,通過指標測量與動態(tài)監(jiān)管推進城市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據(jù)此,提出假設:
假設1: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能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二、城市競爭: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間接動機
政府競爭是理解中國城市治理模式的重要視角,是理解中國地方政府行為和發(fā)展動力的主要理論視閾[19]。政府競爭理論認為地方政府是官員與市民的博弈空間,官員為了獲得市民的認同和選票,地方政府須實施制度創(chuàng)新,提升市民福利。在中國,它逐漸衍生出為“增長而競爭”的政府競爭流派,它認為在中國情境下,中央通過政治權力集中與經(jīng)濟分權,驅(qū)使地方官員為政治晉升而開展“標尺競爭”[20-22]。標尺競爭是指上級政府會根據(jù)一套標準化的績效標準進行評估和比較地方政府,這些標準包括公民滿意度、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經(jīng)濟發(fā)展等指標。標尺競爭是自上而下發(fā)動的競爭,主要手段是自上而下的排名,強調(diào)績效比較。標尺競爭往往會產(chǎn)生空間溢出效應,呈現(xiàn)出空間自相關性[23-25],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會采取相似的策略競爭,表現(xiàn)為競相降低稅率、加大財政支出等。在標尺競爭的框架下,政府經(jīng)常會主動采取措施與潛在競爭對手展開競爭,以充分收割先行者的優(yōu)勢,或者通過某種創(chuàng)新維持現(xiàn)有地位[26]。
盡管中央文明委強調(diào)正向激勵,只是倡議地方政府申報文明城市評選。地方政府不參與評選,也不會受到懲罰。但由于有著巨大的榮譽激勵和政治激勵,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存在激烈的競爭,這正是政府競爭中標尺競爭的經(jīng)典場景[27-28]。競爭的壓力來源主要有上級部門的考核壓力、群眾的期望和鄰近城市的壓力。例如,部分省份將文明城市評選納入高質(zhì)量考核指標體系中,這會給不參與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城市帶來政治壓力[29] 。對于城市主政官員而言,如果鄰近城市已經(jīng)申報并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而自己所在城市不積極參與申報,社會民眾會認為地方主政官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力不足[30]。在此壓力的驅(qū)使下,各地方政府會競相申報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項目,進而會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地方政府在提供基本公務服務方面也同樣面臨競爭問題,它的競爭主要源于兩個方面的壓力:上級政府考核(標尺競爭效應)和城市自身發(fā)展需要。為了增長而競爭是政府競爭理論的核心命題,為高質(zhì)量發(fā)展而競爭是當代中國城市面臨的最新議題[31]。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關鍵支撐是知識、技術、信息、數(shù)據(jù)等要素,這些要素內(nèi)嵌于人才載體之中[32-34]。為人才而競爭逐漸成為政府間競爭的一種新方向。人才流向某個城市,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更高水平的工資,而且是為了享受更好的基礎教育和醫(yī)療服務等公共服務[35]。城市公共服務集聚會對較高文化程度、較高技能水平的人才產(chǎn)生吸引力。所以,對于擬快速發(fā)展的城市而言,它必須更好地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對于發(fā)展較慢的城市而言,它必須更快地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以避免人才和勞動力的流失。為此,各城市會在公共服務供給方面展開競爭,避免處于競爭弱勢。公共服務供給之間的競爭得到了部分研究的支持,研究顯示競爭會促使地方政府加強公共服務供給,為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提供了新動力[36-37]。概而言之,鄰近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服務供給比較好,會間接地促進本地城市加快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而鄰近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也會直接影響本地城市加快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據(jù)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鄰近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會促進本地城市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
假設3:鄰近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會影響本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假設4:鄰近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會影響本地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三、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循證評估
(一)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行政競標效應驗證
截止到 2022年,文明城市評選已經(jīng)實施了6個批次,分別是2005、2009、2011、2015、2017和2020年?;跀?shù)據(jù)可得性,本研究以2005年、2009年、2011年、2015年和2017年5批共102個地級市為實驗組,其他未獲得文明城市稱號的177個地級市作為對照組。本研究將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當作一項準自然實驗,以政策在不同城市間實施的時序差異來構建多期雙重差分模型,并控制了城市與年份的雙向固定效應,考察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否能促進入選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基準模型如下:
數(shù)據(jù)主要來自《中國城市統(tǒng)計年鑒》,樣本中剔除了行政區(qū)劃前后不一致及數(shù)據(jù)缺失嚴重的城市,其中少數(shù)缺失數(shù)據(jù)通過插值法進行填充。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主要參考Yang等人[38]的研究,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tài)環(huán)境三個維度測評,包括17個指標,通過熵權法將各項子指標整合成一個綜合指標,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方程中有三個控制變量:人均GDP(lnpgdp)、金融發(fā)展水平(fin)、城鎮(zhèn)化率(urbanpop)。金融發(fā)展水平(fin)用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占GDP的比重來衡量,城鎮(zhèn)化率(urbanpop)用城鎮(zhèn)人口除以總?cè)丝趤砗饬?,各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2所示:
雙重差分模型使用的前提是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政策實施之前有相同的變化趨勢,為此本研究用城市在認定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前兩年和當年來構造時間啞變量并納入回歸模型,如公式(2)所示:
其中,year_J為政策實施前的時間啞變量,即城市i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前的年數(shù),將虛擬變量和文明城市政策變量交乘。為避免批次效應的干擾,按照實施批次進行分樣本回歸,數(shù)據(jù)計算顯示5個批次的回歸模型中時間啞變量與政策差分交乘項的回歸系數(shù)在政策實施當年之前多數(shù)不顯著,僅2014年在90%的置信水平上顯著,說明政策實施前的實驗組與對照組不存在顯著差異。據(jù)此可以判斷文明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在獲得榮譽稱號前與未獲得此榮譽稱號的城市不存在顯著差異,滿足平行趨勢假定。據(jù)此,應用雙重差分模型探究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基本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影響,基準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中的civi_city的估計系數(shù)可知: 無論是否加入控制變量,還是控制時間效應與城市效應,入選全國文明城市對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政策效應均保持在1%水平上的正向顯著。為了避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變動趨勢存在選擇性誤差并提高兩組城市的可比性,本研究采用PSM-DID方法對檢驗結果進行穩(wěn)健性檢驗。用控制變量代表協(xié)變量,采用“k近鄰匹配法”(k=4)進行假設檢驗。PSM-DID有效性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發(fā)現(xiàn),匹配后協(xié)變量的t統(tǒng)計值均不顯著,即接受實驗組和對照組無系統(tǒng)性差異的原假設,兩組城市在匹配之后并未產(chǎn)生明顯差異。同時,匹配前后標準偏差的絕對值小于10%,代表匹配處理是有效的。同時傾向匹配得分概率密度顯示,與匹配前的樣本相比,最近鄰PSM匹配后處理組和對照組的傾向評分值的概率密度分布更接近,說明匹配效果較好。
PSM-DID分析結果與基準回歸結果并無明顯差異,證明了PSM-DID方法的可行性和基準回歸的穩(wěn)健性。為了繼續(xù)證明回歸結果的穩(wěn)健性,本研究做了兩個安慰劑檢驗:第一,參考林毅夫等[39]的做法,將政策時間提前,通過改變文明城市入選時間來構造反事實檢驗,以文明城市獲評前的2-3年作為政策虛擬變量重新回歸,研究發(fā)現(xiàn)將政策時間提前,政策效應不顯著。第二,更改入選城市,通過改變文明城市入選名單來構造反事實檢驗,以重復隨機抽樣500次的方式建立虛擬政策變量重新回歸,結果同樣顯示在更改入選城市后政策效應也不顯著。這表明獲評全國文明城市的政策效應只有在“中國文明網(wǎng)”公布的既定時間和既定城市下才顯著,即文明城市對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存在人為設定的可能性。為避免雙向因果關系對基準回歸結果的影響,本研究繼續(xù)以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作為被解釋變量,以滯后兩期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解釋變量進行回歸,若回歸結果顯著,則證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城市更傾向于參與評選,且會更容易被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反之,則證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與評選前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無關。模型回歸結果顯示“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并不會受入選前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的影響。因此,不存在逆向因果問題。
為了深入揭示全國文明城市評比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本研究分析了城市行政等級、所在地區(qū)和城市規(guī)模對兩者關系的影響。按城市級別將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和“較大的市”定義為高等級城市,其他的則為一般等級城市。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對于一般等級城市而言,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顯著促進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但對高等級城市而言,此效應并不顯著,它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一般等級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更大,發(fā)揮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qū)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系數(shù)分別為0.011、0.012和0.018,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上顯著,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東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依次遞增。在將城市分為五類的基礎上,數(shù)據(jù)顯示特大及以上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均顯著為正,其中特大及以上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組的影響系數(shù)分別為0.012、0.013和0.031。可以看到隨著城市人口規(guī)模的擴大,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弱,而中等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受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促進作用要強很多,分別是特大及以上城市和大城市的2.58倍和2.38倍。
(二)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競爭效應實證分析
在驗證空間競爭效應之前,要對全國文明城市評比和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行空間自相關檢驗。數(shù)據(jù)顯示,2005—2018年間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莫蘭指數(shù)區(qū)間是[0.074,0.169],在1%的置信水平上都顯著,它表明2005—2018年我國各地級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正向溢出效應,表現(xiàn)出正向空間依賴性和集聚性。全國文明城市評比的莫蘭指數(shù)(2003,2004年全國文明城市評選還未開始,其值均為0,故此處數(shù)據(jù)從2005年開始)在2009年之前,都為負數(shù)且均不顯著。自2009年開始,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莫蘭指數(shù)呈正向增長趨勢,且都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明2009—2018年我國各地級市的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具有正向溢出效應。為驗證城市間的競爭效應,首先,采用空間自回歸模型探究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空間溢出效應,模型如下:
首先,表5中Model1—Model3是采用空間自回歸模型檢驗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受到其他城市文明城市評選的空間溢出效應。Model1展示了采用地理距離權重矩陣的分析結果,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0.512,且通過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它表明周邊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對當?shù)爻鞘械奈拿鞒鞘性u選有正向的溢出效應。Model2展示了采用鄰接權重矩陣的分析結果,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0.233,也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它表明相鄰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對本地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也有正向溢出效應,但相較于Mode1的結果可知,周邊城市的正向影響要大于相鄰城市(0.512>0.233)。Model3展示了采用經(jīng)濟權重矩陣的分析結果,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1.387,也通過了1%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它表明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會受到經(jīng)濟水平相似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的負向影響,即存在負向溢出效應,這可能是因為經(jīng)濟水平相似的城市之間存在著文明城市評選的相互競爭和名額限制。其次,表5中的Model4—Model6檢驗了文明城市評選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空間溢出效應。表5中Model4顯示,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0.045,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文明城市評選對周邊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著正向的溢出效應,即一個地區(qū)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會受到周邊地區(qū)的文明城市評選的影響;Wps的回歸系數(shù)為0.844,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周邊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存在著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即一個地區(qū)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會受到周邊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的影響。
在考慮周邊城市影響的基礎上,Model5進一步檢驗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受相鄰城市的影響效果,Model5中Wps的回歸系數(shù)為0.393,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它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fā)展會受到鄰接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但其效果要弱于整體周邊城市的影響(0.393<0.844),說明除了相鄰城市,周邊其他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對本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發(fā)展也很重要;另外,Model5中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0.004,但不顯著,結合Model3的結果,它表明盡管周邊地區(qū)的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的影響顯著,但單獨來看,相鄰城市的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的效果并不是很突出,說明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溢出效應并不僅僅限于相鄰地區(qū)。Model6檢驗了經(jīng)濟距離的影響效果,Model6中W civi_city的回歸系數(shù)為0.265,且通過1%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經(jīng)濟水平相近的城市評選上文明城市對該城市的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正向促進作用,這主要是經(jīng)濟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間具有相互競爭的發(fā)展關系。Model6中Wps的回歸系數(shù)為-1.054,且通過了1%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會受到經(jīng)濟水平相近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負向影響,這可能緣于經(jīng)濟水平相近的城市之間存在人才等影響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的重要資源互相競爭的情況。
四、研究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準自然實驗的方法,應用雙重差分法和空間杜賓模型評估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有:(1)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一項民生工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究其原因是城市為了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必須達到全國文明城市要求的有關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指標。動態(tài)考核的機制還促使城市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一項長期戰(zhàn)略來抓,不能通過運動式治理來實現(xiàn)。本研究結論與龔鋒等人[40]的研究結論不一致,他們發(fā)現(xiàn)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商品房價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對經(jīng)濟增長率和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的影響效應并不顯著。他們的研究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與民生關聯(lián)不大,留下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不是民生工程的印象。但本研究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能夠激勵地方政府提高包括教育、醫(yī)療、文體、交通和環(huán)境在內(nèi)的公共服務供給水平,證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一項民生工程。(2)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有著空間擴散效應,政府間的競爭會間接提升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鄰近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本研究證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作用存在空間溢出效應,在地理距離上有著正向溢出效應,即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會通過競爭和示范效應,實現(xiàn)更大的民生效應。(3)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具有情境性,它會受城市行政級別、人口規(guī)模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一個有趣的發(fā)現(xiàn)是行政級別越低、人口規(guī)模越小、地理位置越靠近西部地區(qū),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促進效果越明顯。它表明對于西部地區(qū)而言,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促進民生的最大工程,可以有效地促進地方政府將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到民生方面。而對于東部發(fā)達地區(qū)而言,城市自身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投入本來就很多,基本公共服務做到了全方面的覆蓋,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民生方面的效應反而沒有那么顯著了。
本文的理論意義在于,第一,整合了行政競標制和政府競爭理論,更加全面地分析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本研究表明作為一項行政競標制的城市治理機制,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直接的影響,起主要作用的是城市內(nèi)部的競標動機,發(fā)揮主效應作用。作為一項標尺競爭制度,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提升有間接影響,主要作用是鄰近城市間的競爭,是城市的外部競爭動機,發(fā)揮著輔助效應。它表明要有效激發(fā)地方政府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既要激發(fā)城市的內(nèi)部動力,還要充分發(fā)揮示范與競爭的作用,豐富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治理體系研究。第二,研究表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可以促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理論上證明了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是一項最大的民生工程。本研究借助于PSM和雙重差分的方法,通過比較分析全國文明城市和非全國文明城市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差異,精確評估了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民生促進效應,既深化了對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政策的績效評估研究,也為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循證支持。第三,本研究基于政府競爭理論,利用空間杜賓模型,證明了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空間示范競爭效應,為當前中央文明委推動的全國文明城市群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
本文的實踐啟示在于,第一,繼續(xù)強化推進和創(chuàng)新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工作,提升地方政府申報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動機,充分發(fā)揮全國文明城市評選的政治激勵功能,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41]。第二,加大公共服務類指標在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指標中的比例,充分發(fā)揮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的政策工具功能。要繼續(xù)完善定期考核、綜合考核、一票否決、保留機制和退出機制,它們是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機制發(fā)揮效能的關鍵,可有效將政府注意力和財政資源配置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領域,提升民生效應。第三,創(chuàng)新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管理機制,優(yōu)化全國文明城市的空間布局,創(chuàng)建全國文明城市群,更好地發(fā)揮文明城市標尺競爭空間溢出效應。
最后,研究不足與未來展望。第一,研究表明全國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作用有著空間溢出效應,并且分析的空間溢出效應主要是標尺競爭效應,但也有可能存在示范、學習和規(guī)范等效應。由于數(shù)據(jù)分類獲取較難,本研究沒有將這些效應完全梳理并驗證出來,未來可以分析多種類型的空間溢出效應。第二,行政競標制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動態(tài)評估機制,本文主要選取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作為行政競標制的典型案例,它具有動態(tài)評估機制,但本研究沒有從數(shù)理層面揭示出動態(tài)評估機制的作用,未來可以選擇有和沒有動態(tài)評估機制的行政競標制案例進行比較研究,揭示動態(tài)評估機制的效應。
參考文獻:
[1]繆小林, 張蓉.?從分配邁向治理——均衡性轉(zhuǎn)移支付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感知[J].?管理世界, 2022, 38(2): 129-149,9-14.
[2]曾紅穎.?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體系及轉(zhuǎn)移支付效果評價[J].?經(jīng)濟研究, 2012, 47(6): 20-32,45.
[3]郭雨暉, 湯志偉, 趙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評估與研判:區(qū)域補償和質(zhì)量提升下的動態(tài)演進[J].?公共管理評論, 2020, 2(4): 133-155.
[4]繆小林, 張蓉, 于洋航.?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治理:從“縮小地區(qū)間財力差距”到“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J].?中國行政管理, 2020(2): 67-71.
[5]張啟春, 楊俊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演進歷程和新發(fā)展階段策略調(diào)整——基于公共價值理論的視角[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1, 60(3): 47-56.
[6]芮國強, 胡瑋, 宋典.?城市治理視閾中的行政競標制:內(nèi)在邏輯與成功經(jīng)驗——以全國文明城市評比為例[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 43(4): 52-59.
[7]明雷, 黃遠標, 朱紅,等.?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是“福利”還是“陷阱”?——基于城市旅游業(yè)發(fā)展視角[J].?投資研究, 2021, 40(2): 54-70.
[8]姚鵬, 張澤邦, 孫久文, 等.?城市品牌促進了城市發(fā)展嗎?——基于“全國文明城市”的準自然實驗研究[J].?財經(jīng)研究, 2021, 47(1): 32-46.
[9]SHI R R, SONG D, RUI G Q, et al.?How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promotes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competing theory—a quasi experiment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2, 19(17): 11103.
[10]朱金鶴, 王雅莉, 侯林岐.?文明城市評比何以促進勞動力流入?——來自地級市的準自然實驗證據(jù)[J].?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研究, 2021(3): 43-56.
[11]劉志鵬, 高周易, 馬亮.?示范:政策高位推動的工具——基于國務院各部門的實證研究(2008—2019)[J].?政治學研究, 2022(4): 63-75,158.
[12]姜曉萍, 康健.?實現(xiàn)程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價的新視角與指標構建[J].?中國行政管理, 2020(10): 73-79.
[13]李華, 董艷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否縮小了經(jīng)濟增長質(zhì)量的地區(qū)差距?[J].?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 2020, 37(7): 48-70.
[14]許坤, 盧倩倩, 許光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消費擴容升級——基于面板模型和面板分位回歸數(shù)模型的分析[J].?經(jīng)濟問題探索, 2020(6): 28-42.
[15]張德鋼, 郭皓皓, 陸遠權, 等.?財政透明度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研究[J].?宏觀經(jīng)濟研究, 2021(11): 5-16,111.
[16]李華, 董艷玲.?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測度及趨勢演進——基于高質(zhì)量發(fā)展維度的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20(10): 74-84.
[17]呂煒, 張妍彥.?城市內(nèi)部公共服務均等化及微觀影響的實證測度[J].?數(shù)量經(jīng)濟技術經(jīng)濟研究, 2019, 36(11): 101-120.
[18]徐換歌.?評比表彰何以促進污染治理?——來自文明城市評比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公共行政評論, 2020, 13(6): 151-169,213.
[19]郭棟, 胡業(yè)飛.?地方政府競爭:一個文獻綜述[J].?公共行政評論, 2019, 12(3): 156-173,93-94.
[20]XU C G.?The fundamental institutions of Chinas reforms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11, 49(4): 1076-1151.
[21]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jīng)濟研究, 2007(7): 36-50.
[22]周黎安, 劉沖, 厲行, 等.?“層層加碼”與官員激勵[J].?世界經(jīng)濟文匯, 2015 (1): 1-15.
[23]BORDIGNON M, CERNIGLIA F, REVELLI F.?In search of yardstick competition: a spatial analysis of Italian municipality property tax setting[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3, 54(2): 199-217.
[24]REVELLI F, TOVMO P.?Revealed yardstick competition: local government efficiency patterns in Norway[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7, 62(1): 121-134.
[25]REVELLI F.?Performance rating and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social service provis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6, 90(3): 459-475.
[26]DREZNER D W.?Globalization and policy convergence[J].?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2002, 3(1): 53-78.
[27]BARDHAN P.?Decentralization of 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4): 185-205.
[28]劉松瑞, 王赫, 席天揚.?行政競標制、治理績效和官員激勵——基于國家衛(wèi)生城市評比的研究[J].?公共管理學報, 2020, 17(4): 10-20,164.
[29]劉紅波, 林彬.?人工智能政策擴散的機制與路徑研究——一個類型學的分析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 2019(4): 38-45.
[30]王磊, 王蘭蘭.?“文明城市”評選與地方城投債規(guī)模的擴張:一個基于評比表彰機制的分析[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22(1): 74-88.
[31]劉志彪.?為高質(zhì)量發(fā)展而競爭:地方政府競爭問題的新解析[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20(2): 1-6,89.
[32]孫銳, 孫彥玲.?構建面向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人才工作體系:問題與對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21, 42(2): 3-16.
[33]劉盟, 楊慶.?政府人才政策、區(qū)域制度環(huán)境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J].?統(tǒng)計與決策, 2022, 38(19): 164-168.
[34]薛楚江, 謝富紀.?政府人才政策、人力資本與區(qū)域創(chuàng)新[J].?系統(tǒng)管理學報, 2022, 31(5): 920-930.
[35]夏怡然, 陸銘.?城市間的“孟母三遷”——公共服務影響勞動力流向的經(jīng)驗研究[J].?管理世界, 2015(10): 78-90.
[36]鄧慧慧, 薛熠, 楊露鑫.?公共服務競爭、要素流動與區(qū)域經(jīng)濟新格局[J].?財經(jīng)研究, 2021, 47(8): 34-48.
[37]李會平, 鄭旭.?政府間債務競爭如何影響民生服務供給?——基于222個地級市的跟蹤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 2020, 13(6): 170-187,214.
[38] YANG G Q, XUE Y Y, MA Y X.?Social organization participation,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evidence from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 16(16): 2996.
[39]林毅夫, 沈艷, 孫昂.?中國政府消費券政策的經(jīng)濟效應[J].?經(jīng)濟研究, 2020, 55(7): 4-20.
[40]龔鋒, 李博峰, 盧洪友.?文明城市的民生效應分析——來自地級市的準自然實驗證據(jù) [J].?云南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8, 34(12): 3-17.
[41]宋典, 芮國強, 馬冰婕.?政府信任、政治效能感和媒介接觸對公民參與的影響——一個基于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領域的調(diào)查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 40(3): 7-14.
Administrative Competing and Competition: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 to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Song Dian / Shi Rongrong / Rui Guoqiang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an important path to common prosperity and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projects.?Drawing on the theory of administrative competing system and government competition,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279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8,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 on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by applying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and spatial Dubin model method.?Baseline model data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 level of the city, to the nearby city of equal basic public services.?It indicates that internal competing and external competition are the core mechanisms that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 enhances the urban basic public services equalization.The study also find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 on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s greater for the cities with low administrative levels, small population size, and in the western region.?In the fu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strengthen the work of constructing the national civilized model cities but als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ies cluster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motion role of the national civilized cities selection in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basic public services.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Selection;Equalization of Urban Public Services; Administrative Competing; Government Competition
責任編輯 方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