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榮里
《紅樓夢》里有個人物叫甄英蓮,她本生活在一個書香門第,父親甄士隱是個讀書人,母親是一位溫良賢淑的女子。倘若一切沿著正常的人生旅途往前行,甄英蓮不會是“真應(yīng)憐”,而是一位讓人羨慕的大家閨秀。
可嘆的是,父母年過半百才有了這個“粉妝玉琢、乖覺可喜”的女兒,卻因元宵節(jié),家奴霍啟(禍起)帶她去看燈,因為小解,而將英蓮放在別人家的門檻上丟失。這個意外,讓甄英蓮被拐子拐了去。雖然《紅樓夢》沒有描述甄英蓮被拐后的悲慘生活,不過讀者可以對此展開想象:一個滿可以舒展一生的生命,從此開啟了有命無運的人生。
我有一友,專門在公安部門從事打拐工作,他所講述的當下被拐賣的兒童,境遇比甄英蓮還要凄慘?!都t樓夢》中的甄英蓮,再次出現(xiàn)在讀者面前,已是十三四歲的少女。盡管在拐子那里受盡了磨難,但沒有當下部分被拐兒童遭遇的被故意傷殘等惡性事件,起碼讓讀者在心理上略可接受。
話說甄英蓮嫁給馮淵后,本以為掙脫了拐子的魔掌,卻不想,改名叫香菱的甄英蓮,不光失去了蓮花的富貴,又遇到了一段新的波瀾。“呆霸王”薛蟠,本是一個不講理的無賴,硬生生地把香菱從馮淵手里搶奪過來,還活活打死了馮淵。如同浮萍一般的香菱,自此成為薛蟠的小妾。薛蟠外出躲事期間,香菱和薛寶釵有了短暫的相處和交往,由此擁有了一段幸福的時光。但好景不長,當薛蟠迎娶夏金桂到家,厄運再次開啟。香菱又被改名為秋菱。夏金桂折磨秋菱再三,讓秋菱本就不堪的命運再次陷入了風(fēng)雨飄搖之中。
《紅樓夢》對秋菱的判詞:根并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xiāng)。從判詞來看,秋菱是被夏金桂折磨而死的,《紅樓夢》續(xù)書說后來秋菱被薛蟠扶為正室,因難產(chǎn)而死,恐怕并非作者本意。
縱觀香菱的一生,香菱從出生時的甄英蓮(真應(yīng)憐),到去世時的秋菱(秋零),人生一直在倉皇中度過。值得世人唏噓的地方很多。越想好,越過不好,幾乎是香菱一生的寫照。
但香菱始終是一位有內(nèi)驅(qū)力的人,她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在薛蟠出躲之日,搬到蘅蕪院中與薛寶釵一起居住的香菱,泛起書香門第的基因。香菱心甘情愿拜瀟湘館主人黛玉為師,聽從黛玉的教導(dǎo),先把王右丞的五言律詩拿來“回至蘅蕪院中,諸事不管,只向燈下一首一首地讀起來。寶釵連催她數(shù)次,她也不睡”。香菱和黛玉討論律詩,香菱能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古詩,和自己經(jīng)歷的情景融合起來理解,可見香菱做事的用心。初學(xué)做詩的香菱,不揣淺陋,盡管措辭不雅,但第一次做詩,受到黛玉的鼓勵“只管放開膽子去做”——這呆香菱啊,也就不進房屋了,在山石上、池邊樹下,蹲在地上摳地,苦心推敲詩句,第二首詩雖然還是不像樣子,但比第一首稍有起色,甚而“苦志學(xué)詩,精血誠聚,日間不能做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這首夢中詩,終于得到了眾人的認可。曹公筆下,香菱是一個苦心孤詣做詩的人物形象,雖然命運不濟卻在追求美好事物的過程中癡心不改。
窮人和富人沒有天然的界限?!都t樓夢》譜寫了一曲封建大家庭的哀歌。舒服的日子誰都想享受,但生活偏偏不盡如人意。對轉(zhuǎn)危為安的窮困家庭而言,希望在前頭;而對從小康生活墮入深淵的家庭而言,悲慘的命運可能會導(dǎo)致一個人的毀滅。香菱之美,美就美在沒有讓生活的重壓壓垮,她一生都在和生命講和,認命而求運,始終不放棄希望,一直追求美好。在香菱的思想世界里,沒有算計人的詭計,卻有改造自己的耐心。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哪個人是一帆風(fēng)順的。歷史上的悲劇依然會在現(xiàn)實中重演。打拐事件偶有出現(xiàn),每當看到那些被拐者的悲慘結(jié)局,和當事家庭的悲哀情狀,我就會想起香菱的一生。人間的悲劇千千萬萬,拐子固然可恨,但被拐者香菱始終能保持一脈善心,卻是讓人稱道的。一個人,無論在什么境遇下,如能保持內(nèi)心的美好,具備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縱使經(jīng)歷千難萬險,也能在苦難之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平衡點。香菱給讀者的靈魂參照,或許就蘊含在這平凡的道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