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鉤
晚清最出名的“角兒”,大概要算譚鑫培了?!独鎴@舊話》說“譚鑫培久負盛名,至有‘伶界大王之名,其自命亦有俯視一切之概”。如果說“伶界大王”綽號體現(xiàn)了譚鑫培在戲曲界的權威與影響力,那么他的另一個尊稱“譚貝勒”則顯示了他跟權力網(wǎng)絡的曖昧關系?!傲娼绱笸酢钡牡匚?,實際上也得益于“譚貝勒”所象征的權力背景。
譚鑫培與清末達官貴人的親密關系,當時坊間有種種傳聞,《譚鑫培專記》曾記載:
光宣間,慶親王給他的一個姨太太做壽,要唱壽戲,當然是邀了譚鑫培。那夜,酒綠燈紅,奇饌雜陳,在座的都是一個個腦滿腸肥的所謂社稷之臣。忽然,一位官員腳步輕細地走到慶親王面前,低聲報告:“鑫老來了?!睉c親王立刻跑到儀門口去迎接,在座百官自然也跟著慶親王去接,慶親王和譚鑫培并肩攜手走進來,累得文武百官都侍立著不敢先走一步。慶親王把譚鑫培帶到一個抽大煙的屋子里,用那人間所不易見到的闊綽煙具來招待他,讓他抽個十足,這才陪他和那些文武百官品茗談天。
慶親王說:“鑫老來了,我很有面子,我很感激。請鑫老再賞個面子,唱兩出好戲,如何?”譚鑫培說道:“這也不難。只是我的病剛好一點,恐怕不便遵命。如果定要我唱兩出,便是軍機大臣向我跪求,面子礙住了,我就只好不顧性命唱兩出?!彼@話不過是極力推托不肯唱,萬不料話猶未完,卻有一位朝衣朝冠的人向他跪下了。你道是誰?就是那軍機大臣那桐。這夜里,他才勉強唱了兩出戲。
袁世凱做五十整壽唱戲,譚鑫培剛出臺,有一個和老袁坐在一塊兒的大人物突然起立,向臺上拱手行禮。這人是誰?還是那桐。那時,譚鑫培是一個六品銜的內(nèi)廷供奉,甚得慈禧太后寵信。
軍機大臣向譚鑫培請安的軼聞一時傳為話柄,譚鑫培也因此被人戲稱為“譚貝勒”。貝勒是頒予清皇室成員的貴族爵位,地位次于親王、郡王。據(jù)張伯駒的說法,“按清制,大臣請安禮,對貝勒、郡王、親王始行之。此‘譚貝勒外號之由也”。張伯駒還作詩調侃:
宮廷供奉不尋常,幾得人間看一場?
演出欲求譚貝勒,請安需要那中堂。
譚鑫培這個宮廷供奉為什么“不尋?!??
最關鍵的因素當然是譚鑫培獲得晚清最有權力的女人——慈禧太后的寵信,“做了內(nèi)廷大紅大紫的供奉”,所以他不但在戲曲界聲名大盛、身份暴增、勢力深植,而且在官場與社會上也頗有權勢,大臣手下走卒、卑職小官、一般富商巨賈、文人墨客,都要巴結他。雖說譚鑫培的“貝勒”之號只是坊間戲稱,并無皇命敕封,但他在京城官場的實際地位與隱權力,顯然并不亞于一般官員。
(摘自《隱權力2: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運行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