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靈梅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搬經鎮(zhèn)高明幼兒園
在幼兒教學當中,教師應以幼兒的心理狀況和心理特質為基礎,針對性地提出相關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學效果。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支架式教學法”就是一項極其適合幼兒心理發(fā)展與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將其運用在幼兒建構游戲當中,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等,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支架式教學是指將教學任務進行分解,根據(jù)學習者自身的學習成果和學習能力為其逐步構建學習支架,有規(guī)律地提升學習者的相關能力,讓幼兒能夠沿著支架逐步向上攀爬,最終成長為一名獨立的學習者,擁有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構建支架并不意味著由教師主導幼兒的學習進程,相反,學習進程始終掌控在幼兒手里,教師為幼兒提供下一個學習階段的線索,幼兒只需沿級而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支架式教學對教師的支架建構能力和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對于師生間的合作與提升有著重要的價值。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教師不會讓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來學會建構游戲的技巧,在幼兒進行建構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問題引導和提示促使幼兒自主探索、自己領悟相關技巧。通過這種形式,幼兒將在游戲的學習中占據(jù)主導地位,幼兒的各項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鍛煉,其中幼兒的思維能力將得到拓展,其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打下深厚的基礎,為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積極的助力。
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中幼兒和教師的溝通和交流更為頻繁。比起之前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充當幼兒的行為模范這類角色,教師在支架式教學中擔任的啟發(fā)式導師的角色顯然更為平等。因此,幼兒更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教師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不再作為裁判存在,而是作為同伴,這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發(fā)展,同時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發(fā)展。
在支架式教學中,支架的構建往往基于對幼兒建構游戲認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認識,教師需要正確地把握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既不因過于費力而放棄,也不因過于輕松而失去積極性。教師應當在幼兒的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在充分了解幼兒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幼兒進行細致的觀察,包括且不限于對幼兒認知水平的了解、對幼兒興趣傾向的認識、對幼兒性格能力的評估等,從而建立一個較為全面的幼兒人物側像。在完成這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幼兒現(xiàn)有的發(fā)展水平及其資質來推斷出其潛在的發(fā)展水平,精準地放置教學“腳手架”,讓幼兒能夠在此教學模式下達成最大程度上的進步。
例如,在拼圖游戲當中,不同幼兒對拼圖的興趣和天賦存在一定差別,同時對于建構內容的取向也有差異。有的幼兒偏向于有固定圖案的拼圖類型,有的幼兒則更喜歡建構元素更強的自由拼圖,前者鍛煉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后者則強化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在開展拼圖游戲時,應當讓幼兒對這兩類拼圖均建立一定基礎,但在基礎之上,則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偏好來針對性地提供相關引導。比如在自由拼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幼兒學會基礎的動物拼圖后,用相應的圖畫引導幼兒探索植物拼圖,促使幼兒不斷地找到新的發(fā)展方向。
在建構游戲中,若要采取支架式教學,教師要和幼兒拉近關系,并塑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幼兒的學習壓力減輕,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建構探索當中。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也能促使幼兒向教師敞開心扉,讓教師對幼兒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使教師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建構游戲。教師可以參與游戲,在幼兒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時為幼兒提供必要的指導;在幼兒完成了一項建構作品時,給幼兒及時的鼓勵。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應全程保持對幼兒的關注,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游戲,同時,教師的觀察結果也是最后的活動結構評價的科學依據(jù)。
例如,在積木游戲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利用三角形和方形組合建構房子的房頂和墻面。游戲開始前,教師可以向幼兒展示一系列的房屋圖景,讓幼兒在內心形成一定的建構方案。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對話激發(fā)幼兒的建構思路。比如教師可以拿出三角形,讓幼兒思考它可以成為房子的什么部分。在幼兒對房屋建構有了基本的想法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幼兒構筑更加復雜的房屋模型,在互動中刺激幼兒的思考和想象力,從而有力促進幼兒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許多教育類文章都將支架式教學形容為在幼兒的成長大廈外構筑腳手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幼兒各項能力的發(fā)展,但即便最后要拆去,腳手架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腳手架的重要特質就是堅固、穩(wěn)定,其整體結構相互支撐,從而保證幼兒每上一層腳手架都能得到同樣的安全和平穩(wěn)。因此,教師在建構游戲中開展支架式教學時,應當注重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相互依托,保證每個教育策略都能為建構游戲的主題服務,共同支撐起整個建構游戲的科學架構,促使幼兒能夠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得到相應的成長與發(fā)展,有效地提升教育質量。
例如,在“我家附近的公園”這一建構活動中,教師應當在活動主題、活動興趣和活動引導各方面進行完善,促使幼兒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建構活動當中。比如,教師可以先讓幼兒描述印象中的公園,說出公園中有哪些元素(橋、湖、鵝卵石小道等),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之后,教師將材料設計圖向幼兒展示,并教授基本的建構方法,而后分發(fā)立體建構積木、鵝卵石等材料,讓幼兒發(fā)揮自身建構技巧,完成相應的公園作品。此外,教師不應拘束幼兒的想象力,要讓幼兒根據(jù)自己認定的公園形象開展建構活動。
建構活動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對幼兒的各項思維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建構游戲活動中,應當結合幼兒興趣,構建趣味教學支架。教師可在活動之前為幼兒構建以建構游戲活動為主題的情境支架,促使幼兒在正式游戲過程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幼兒的游戲積極性。教師還可以利用視頻、音樂、故事、謎語、角色扮演等活動來設置相關趣味情境,在情境中引出建構活動主題,讓幼兒在之后的游戲活動中建構出一個和情境相關的物品,激發(fā)幼兒的建構熱情,有效地提升游戲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開展以《熊出沒》為主題的建構活動,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動畫片片段或者給幼兒講述動畫中的故事,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游戲開始后,教師可以讓幼兒用彩色橡皮泥來建構《熊出沒》動畫中幼兒喜愛的角色,比如熊大、熊二、光頭強等。在建構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相應的動畫形象打印在圖紙上,讓幼兒有具體的參照母本,提高幼兒的建構效率。在幼兒完成建構后,教師可以用手機將幼兒的成品拍攝下來,提高幼兒的成就感,進一步增強幼兒對建構游戲活動的興趣。
本文在闡述支架式教學的概念和作用后,從支架正確性、游戲氛圍、支架合理性、教學趣味性這四個方面探討了支架式教學在建構游戲活動中的運用策略。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學是一項具有豐富內涵的教育理論,教師應當繼續(xù)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功效,探索更加全面的運用策略,從而不斷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