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歸容。”曾任潮州刺史的唐代大家韓愈這樣描繪古潮州。位于廣東省東部的潮州,瀕臨南海,氣候宜人,古城內(nèi)外隨處可見的人文風物,成就了潮州古城的獨特魅力。潮州人勤勞樸實的生活態(tài)度讓千年古城始終縈繞著“家”的煙火氣息。
古城
“秀嶺如屏耀明珠,一江帶水安北郛?!背敝萆酱ㄐ忝溃L光綺麗,南瀕大海,韓江水似帶穿城而過,金山、葫蘆山、筆架山三山為屏,構(gòu)成了一幅綠水青山護城郭的秀麗圖景。作為歷代郡治所在地,潮州古城一直是嶺東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彌足珍貴的是,潮州古城至今保留著宋代的街區(qū)格局,這是一種深入肌理的文化傳承。城中的古建筑,自唐代至民國脈絡(luò)清晰,無不顯示出深刻的民俗意蘊,體現(xiàn)了精美典雅的文化內(nèi)涵。
廣濟樓是潮州古城七門中最巍峨壯觀的城樓,至今已經(jīng)有600多年歷史。這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屹立于高大厚實的廣濟門之上,雕梁畫棟拱門中開,屋面鋪雙層大青瓦,各層出檐均嵌藍琉璃勾頭滴水,樓正面懸掛“廣濟樓”“東為萬春”“嶺東首邑”匾額。登樓四望,但見韓水北下,長橋臥波,遠山如黛,舟帆點點,江濤拍墩,浪花濺岸,樓內(nèi)有聯(lián)云“萬峰當戶立,一水接天來”,正是這一畫意詩情景觀的大寫意。
潮州是一座“活著”的古城??v橫交錯的老街巷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保存完好的古宅第,明清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木雕、彩繪、建筑構(gòu)件,令人目不暇給,門額上嵌著的宗族郡望,喻示著宅院曾經(jīng)的尊貴,居于其中的世家后代住戶們樂觀、從容,把宅院收拾得井井有條。潮州的新城區(qū)燈火繁華、車水馬龍,而古城依舊青磚灰瓦、歲月靜好,就像一座溫馨的大宅院,家人還是原來的樣子,讓游子歸來倍感親切。
牌坊街
潮州古城中心是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工藝、特色小吃等為一體的文化古街,站在街道的一端,放眼望去,鱗次櫛比的牌坊映入眼簾,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散落在街角各處的古井,仿佛在喚起遠方游子的鄉(xiāng)愁。潮繡、陶瓷以及潮式美食牛肉火鍋、粿條、甘草水果比比皆是,深吸一口氣,各種特色小食的香味撲鼻而來,兩旁商鋪上挑著的一面面形狀各異的旗幟重現(xiàn)著昔日的繁華,行走其間,恍若穿越時空。
廣濟樓下的太平路,是古城自北至南的中軸線,老輩人俗稱“大街”,兩側(cè)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騎樓,中間矗立的數(shù)十座中式明清石牌坊與兩側(cè)南洋風味的騎樓互為映襯,形成中西合璧的獨特僑鄉(xiāng)風貌?!笆嗔袈暋ぬ奖倍贩弧?,紀念唐宋時期到過潮州的十位宰相,以及潮人百世之師韓愈;“狀元坊”,紀念明代潮州狀元林大欽;“七俊坊”,為緬懷表彰嘉靖甲辰科七位明代才智出眾的進士而建……
潮州牌坊街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文化景觀,刻在坊上的文字,就是一篇歷史人物小傳,記錄了當時英杰人才的經(jīng)歷。一個個牌坊,一個個人物,一個個故事,連起來就是一部潮州文化史。
廣濟橋
“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廣濟樓外韓江之上橫臥著一座世界聞名的古橋——廣濟橋,它初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余年的歷史。廣濟橋擔負著城市的重要樞紐功能,不僅造型優(yōu)美,更因奇特的橋梁構(gòu)造而極富傳奇色彩。
站在韓江邊遠眺廣濟橋,靠近石梁橋上的亭臺樓閣形態(tài)各異,中間十八只梭船橫向并排用鐵索連接而成的浮橋,似長虹臥波貼著韓江江面隨潮水而漲落,石梁橋銜著隨波逐浪的浮橋,高低錯落,古樸而典雅。韓江是粵東連接各地的要道,流經(jīng)潮州的河段,河面開闊,江心水急,在韓江上造橋的歷史,就是潮州人因水而興的歷史。
廣濟橋有著“梁橋、浮橋、拱橋相結(jié)合”的獨特風格,梁舟結(jié)合,剛?cè)嵯酀袆佑徐o,起伏變化,是我國古橋的孤例,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整座橋由東西二段石梁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浮橋兩端用鐵鏈固定在梁橋的磯頭墩,隨水位漲落而高低變化,梭船分段用鐵鏈獨立連接,每遇洪水或要通船,則將梭船解開,這就是啟閉式的作用。廣濟橋浮梁結(jié)合的設(shè)計,不僅具有橋上交通、船只通航、防洪泄洪的功能,還因橋面呈現(xiàn)出高低起伏、有張有弛的特點,成為一道妙不可言的風景線。
編輯 王冬艷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