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以后,蔣介石不甘偏安孤島一隅,時刻想重返大陸再造“中華民國”之夢。越南戰(zhàn)爭的升溫,為其“反攻大陸”提供了新的契機。
撇開美國單干的“國光計劃”
美國肯尼迪政府時期,國民黨當局多次向華盛頓提出各種鼓動性的建議,要求向大陸發(fā)動直接軍事進攻。但是經(jīng)過兩年多來對美國政府的反復試探,臺灣當局總算認清,美國僅容忍其在一定限度內對大陸進行小規(guī)模的偵襲竄擾,而不允許它向大陸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進攻。由于大陸軍民嚴陣以待,1960年代初期,國民黨對大陸的竄擾活動屢遭挫敗,至1963年中后期,規(guī)模逐漸減小,大有將“反攻大業(yè)”無限期后推之勢。
實際上,蔣介石卻一直在暗地里緊鑼密鼓地籌劃新的“反攻”計劃。由于對美國態(tài)度心知肚明,國民黨曾經(jīng)醞釀過一個撇開美國單干的計劃。為此,臺灣軍方于1961年4月1日成立“國光作業(yè)室”,開始避開美國,單獨擬訂“自立”“反攻大陸”的作戰(zhàn)計劃。
為了掩護“國光計劃”,臺軍方還另外成立了“巨光計劃室”,與美軍共同研擬“美臺聯(lián)盟”“反攻”的作戰(zhàn)計劃,借以對美方隱瞞臺灣正在預備單獨向大陸發(fā)動進攻的軍事意圖。此后,國民黨一面游說美國支持其“反攻大陸”,一面則抓緊“國光”戰(zhàn)略行動計劃的研究。
其間,蔣介石于1963年5月2日提出“開戰(zhàn)指導”,親自指示參謀研擬如何先炮擊大陸3-4天后,誘發(fā)大陸對臺灣進行炮戰(zhàn)。然后,國民黨再向世界宣布大陸“對臺挑釁”,作為臺灣行動的借口,接著是空軍反制作戰(zhàn),數(shù)日后展開登陸戰(zhàn)。
但蔣介石這一指示,在該年5月30日被“國防部”的參謀們推翻。一向被人評為“乾綱獨斷”的蔣介石,這次卻破天荒地采納了參謀們的意見。由于“國光作業(yè)室”遲遲拿不出一個可行的計劃,再加上美國駐臺“大使館”和軍事顧問團對臺灣當局的嚴密監(jiān)控,國民黨也找不到“合適的時機”單獨起事,只好將“反攻”的日程表一天一天地后推。
然而,1963年底1964年初的一系列“外交”挫折,很快就使臺灣當局無法安于現(xiàn)狀,中法建交以及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活躍外交,對臺灣士氣民心造成強烈沖擊,國民黨不得不再圖策略以穩(wěn)定局面。但在“自立反攻”尚未成熟之時,國民黨不得不仍然堅持以游說美國為主。
美國對臺灣“反攻大陸”不感興趣
中法建交之后,臺灣當局向美國提出,鞏固其在東南亞的地位,以遏制“中華民國”國際地位之大廈將傾之勢。
1964年2月下旬,國民黨當局先后向華盛頓提出如下建議:第一,由美國牽頭組建美國、韓國、南越和臺灣當局的“四國同盟”,各個“成員國”的軍事力量可以由“盟國”支配;其次,如果美國不贊成參與“四國同盟”,可由韓國、南越和臺灣當局三方締結“盟約”,美國則允諾給予??樟α康闹С?;第三,請求美國支持臺灣當局和東南亞國家發(fā)展“雙邊關系”,即支持臺灣當局和南越、韓國分別簽訂“軍事互助條約”,鼓勵菲律賓和馬來西亞和臺灣當局建立“外交”或貿易關系,美國出資贊助臺灣當局擴大對南越的技術援助規(guī)模等。
美國明白蔣介石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名為加強其遠東“國際地位”和支持美國在越南的行動,實際是想為“反攻大陸”作準備。因此,白宮以“東南亞條約組織”及其相關“協(xié)定”已足以滿足東南亞的“防御”要求為由,拒絕了組建“四國同盟”的建議,同時也反對臺灣當局和韓國、南越等拉近關系,唯恐其惹是生非。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臺灣當局于1964年3月直接向美國提出將在海南島采取軍事行動,謂倘若美國對北越采取大規(guī)模軍事行動,中共在海南的力量將對美構成重大威脅,因此必須先下手為強,并要求美國給予??哲姾秃笄谥С帧5?,當國民黨當局將行動計劃提交給“美臺軍事協(xié)商機構藍獅委員會”時,卻被美國拒絕了。
恰值1964年4月16-17日,美國國務卿臘斯克抵臺灣“訪問”。這是約翰遜總統(tǒng)上臺后,美國高級官員對臺灣的首次“訪問”,國民黨當局十分重視。
蔣介石試圖通過說服臘斯克來改變美國對臺灣“反攻大陸”的態(tài)度。因此,蔣介石在與臘斯克會談時提出軍事計劃,即國民黨擬向云南、廣西和廣東地區(qū),空投10個營共5000-10000人的力量,以激起當?shù)氐摹胺垂哺锩\動”,并切斷中共通往越南、老撾和緬甸的運輸線,接下來便可乘機占領沿海省份乃至整個長江以南地區(qū)。
臘斯克生怕美國被國民黨拖入與中共的戰(zhàn)爭,馬上表示異議說,除非美國軍事力量直接大規(guī)模介入,甚至使用核武器,不然,國民黨軍隊不可能在大陸站住腳跟。他駁斥蔣介石的第二個理由是,臺灣對大陸的行動將使中蘇握手言和。他說,如果臺灣進攻大陸,“赫魯曉夫很可能重新倒向毛澤東,整個北半球將因此陷入戰(zhàn)爭的火海”。蔣介石辯稱,國民黨在偏遠的西南省份創(chuàng)造“反攻”的機會,這些地區(qū)過于偏遠,都不是蘇聯(lián)人感興趣的地方,美國沒有必要擔心蘇聯(lián)的干涉。 雙方話不投機,不歡而散。
越戰(zhàn)升級,國民黨殘軍蠢蠢欲動
由于沒有獲得美國的支持,臺灣當局開始暗地里自主加強和東南亞“反共勢力”聯(lián)系的努力。1964年4月19日,老撾右派將領庫普拉西斯·阿貝發(fā)動軍事政變,首相富馬親王被軟禁,副首相富米·諾薩萬被解除部分職務,阿貝宣布自己為新政府的“革命委員會”主席,并聲稱其政權得到臺灣當局、越南和泰國等的支持。
美國獲知消息后,立即警告國民黨當局,要求其馬上停止在老撾的行動,協(xié)助美國處理好混亂的局勢。國民黨當局矢口否認曾經(jīng)支持過阿貝集團。然而,臺灣的報紙卻一直在鼓噪“國軍入越作戰(zhàn)將可能開辟第二條反攻道路”。還有臺灣媒體發(fā)表社論說,中共已經(jīng)把臺灣海峽對面的海岸變成一個設有工事和重兵防守的陣地,突破這個地帶將是很困難的。而中南半島與東南大陸接壤,地理形勢復雜,對于國民黨軍之“反攻”具有極為優(yōu)越的條件。
1964年下半年,隨著美國在越南軍事行動不斷升級,華盛頓對臺灣當局在東南亞的動態(tài)保持高度警惕,以防止國民黨對局面的攪擾而引起中共的干涉。
1964年8月“北部灣事件”后,越戰(zhàn)升級,在東南亞的國民黨殘軍蠢蠢欲動。9月4日,美國駐緬甸大使館報告國務院,緬甸當局對駐扎在緬泰邊境的國民黨軍隊的活動表示擔憂。
經(jīng)過先前對肯尼迪政府的反復試探和在大陸的多次“小打小鬧”,國民黨當局認識到直接橫渡臺灣海峽對大陸發(fā)動軍事進攻獲得美國支持的機會微乎其微,勝算極其渺茫。因此,1964年以后,臺灣當局在抓緊籌劃“自立反攻”的同時,也改變游說美國的重點,將注意力從東南沿海移向西南邊陲,從兩棲作戰(zhàn)轉為插手越南。
但是,約翰遜政府在反對國民黨“反攻大陸”這一問題的立場上與其前任并無二致。而且,約翰遜政府已將阻止國民黨“反攻大陸”升格為“國家政策”,在根本目標針鋒相對的情況下,兩者之間不可避免地上演了一出吵吵嚷嚷的歷史鬧劇。
(摘自《百年潮》陳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