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聰聰 鄭榮啟 劉美玉 趙蕾 安貴陽
摘要:【目的】為實現(xiàn)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旱地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有效收集利用自然降水,減少地表水土流失,提升果樹水分利用率,通過比較不同集雨保水方式,篩選出適宜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應用且效果良好的技術方法?!痉椒ā吭囼炓约t富士、M26、八棱海棠為試材,共設置地膜集雨覆蓋(T1)、地布集雨覆蓋(T2)、補充灌溉(T3)、保水劑(T4)和CK對照等5個處理,研究不同處理對土壤水分及蘋果生長的影響。【結果】各處理的土壤水分分布規(guī)律整體一致,均能不同程度提高0~60 cm土層深度的土壤含水量,而集雨結合覆蓋處理能夠使土壤水分始終保持較高水平。其中地布集雨覆蓋(T2)的整體保水效果最佳,與對照相比,在各深度土壤含水率均有所提高;各處理能夠明顯提高葉片含水量和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各處理的葉片含水量表現(xiàn)為T2>T1>T4>T3>CK,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表現(xiàn)為T2>T1>T3>T4>CK;促進蘋果樹新梢生長發(fā)育方面,地布集雨覆蓋(T2)的新梢生長量最大,較對照組高出了17.28%。同時,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葉片的氮、磷、鉀含量?!窘Y論】在渭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地布集雨覆蓋的果園管理措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提高和保持,促進樹體生長與營養(yǎng)的吸收,從而提高果實的產量與品質。
關鍵詞:集雨方式;覆蓋;保水劑;補充灌溉;土壤
文章編號:2096-8108(2023)05-0032-05中圖分類號:S661.1文獻標識碼:A
Effects of Different Rain Harvesting Methods on Soil Moisture and Fruit Growth in
Dryland Apple OrchardCUI Congcong ZHENG Rongqi LIU Meiyu ZHAO Lei AN Guiyang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712100, China;
2.Yanan Fruit Industr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Yanan Shaanxi 716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realize water-saving technology of dryland agriculture in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effectively collecting and utilizing natural precipitation, reducing surface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improving water utilization rate of fruit trees, Comparing different methods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selecting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echnical methods in northwest Loess Plateau region. 【Methods】 In this experiment, red Fuji/M26 / Malus malus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Five treatments were set, namely mulching film (T1), ground cloth (T2),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T3), water retaining agent (T4) and CK control,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oil moisture and apple growth. 【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under the treatment was consistent, and 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 0~60 cm soil depth could be increased in different degrees, while the combination of rainwater harvesting and mulching treatment could keep the soil water at a high level. Among them, the overall water retention effect was the best, and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increased at all depth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Each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water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leaves. The water content of leaves under each treatment was T2 >T1 >T4 >T3 >CK, and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was T2 >T1 >T3 >T4 >CK. The growth of new shoots of apple tree was increased by 17.28%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in leaves were increased by all treatments to some extent.【Conclusion】 In Weibei Loess Plateau area, the orchard management measures of land distribution and rain harvesting are beneficial to the increase and retention of soil water, promote tree growth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so as to improve fruit yield and quality.
Keywords:rain harvesting method; cover; water retaining agent;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soil
陜西省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十分適合蘋果生產。目前陜西省蘋果產業(yè)發(fā)展滯緩的原因主要是水資源的短缺。據統(tǒng)計,在陜西省內僅有20%的果園可以滿足灌水條件,其余果園均為旱地果園,自然條件和降水狀況成為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陜西省降雨特點表現(xiàn)為降水量分布不均勻,且年降雨量總體偏少。干旱少雨加之水資源的匱乏,制約了陜西省水果產業(yè)的發(fā)展。陜西省的降雨量秋季多于春季,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分布很不均勻,這3個月內的降水量是全年降水量的3/4。降水量分布失衡使蘋果樹在秋季枝條徒長,即“冒條子”,春季本就干旱少雨,徒長枝條的存在更加抑制了果樹的生長發(fā)育,而修剪這些不利于果樹越冬的徒長枝條又增加了人工修剪的費用,使生產成本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干旱已經成為限制蘋果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因子。因此,實現(xiàn)旱地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克服水資源短缺,有效收集利用自然降水,減少地表水土流失,提升果樹水分利用率進而達到蘋果優(yōu)質高產的目的是實現(xiàn)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本試驗通過探究不同種集雨保水模式對旱地蘋果園土壤水分、樹體生長發(fā)育等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進一步改善土壤環(huán)境、促進樹體生長發(fā)育、提高果實品質提供一定的理論和生產指導。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區(qū)概況
試驗地位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延安市洛川蘋果試驗站,該地處北緯35°48′,東經109°36′,為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在1 087.5 m,年均溫9.2℃,日照2 525 h,日照率達58%,年總輻射量為55.41 KJ/cm2,≥10℃積溫為3 040℃,無霜期167 d,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壤質地為疏松的黑壚土。降水量分布年際變化較大,年平均值為622.3 mm,最多年為911.9 mm,最少年為440.6 mm;四季降水量差異很大,總體趨勢是春季少雨,夏雨集中,秋雨不均,冬雪稀少。春夏秋冬四季降水量分別占全年的23.91%、41.38%、23.52%和11.18%,全年降水日數(shù)為98.6 d,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日數(shù)的39.7%,降水量達到358.29 mm,占全年降水量的57.6%;全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629.3 mm,最大為1 909.3 mm,最小為1 492.3 mm[1]。
1.2試驗設計
試材為9年生紅富士、M26、八棱海棠,株行距2 m×4 m。共設置園藝地膜集雨覆蓋、地布集雨覆蓋、補充灌溉、施用保水劑和無處理空白對照5個處理,每個處理選擇無病蟲害、長勢一致的5株樹為1個小區(qū),設置3次重復。各處理施肥及其他田間管理措施一致,具體試驗處理方法如下。
1)地膜集雨覆蓋(T1):在春季3月份覆膜,黑色地膜1.0 m寬,厚0.15 mm。從樹干開始向外造V字形斜坡,坡度15°。樹行每一側的兩塊地膜成V字形鋪設,兩塊地膜之間形成與樹行平行的水平溝作為集雨溝,溝寬10 cm。樹行兩邊均覆蓋地膜,地膜每隔20 cm用地釘進行固定。
2)地布集雨覆蓋(T2):黑色地布,1.0 m寬,厚0.5 mm,覆蓋方式同上。
3)補充灌溉(T3):各期灌溉量均為100 L/株。圍成0.5 m寬、10 cm深的樹盤進行灌水。全年分3次灌溉,分別在開花期(4月中旬)、花芽分化期(5月上旬),果實膨大期(7月下旬)進行[2]。
4)保水劑(T4):采用農林抗旱鉀鹽型凝膠劑,施用量為250 g/株,環(huán)狀溝施法,在樹干周圍直徑0.5 m處挖20 cm深的溝,施保水劑并與溝中土混拌均勻后將坑填平。
5)CK空白對照組:不做處理。
1.3測定指標與方法
1.3.1土壤水分測定
土壤含水量的測定采用烘干稱重法,每15 d測定一次,降雨后隔一天加測。用土鉆分別在不同土層深度20 cm、40 cm和60 cm處取土測定,每個處理的每次重復取樣3次,將土壤清理干凈,去除其中的殘留的植物根系和雜草碎石,混合均勻后裝入編好號的鋁盒內,封裝好帶回實驗室稱量鮮土與鋁盒的重量,然后將其放進烘箱,設置105℃烘至恒重再稱重,最后計算土壤質量含水量。
土壤質量含水量(%)=(E-F)/(F-D)×100%
式中:E為鮮土重(g),F(xiàn)為干土重(g),D為鋁盒重(g)。
1.3.2葉片含水率及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
7月末摘取新生枝條頂端的第4、5片葉,共摘取100片用電子天平稱量測葉片鮮重,而后烘干至恒重,測定葉片干重,測定葉片含水率。
含水率=[鮮重-干重]/鮮重×100%
利用SPAD 502便攜式手持葉綠素儀進行測定。從每株樹東西南北4個方向隨機選取長勢相同、健康葉片,避開葉脈部分進行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的測定,每片葉片測量葉尖、葉中、葉基部3個位置,取平均值。
1.3.3葉片全氮、全磷、全鉀的測定
在7月中旬采集葉片,采集部位為當年生枝條中上部,選擇健康完整葉片,仔細清洗后裝入紙袋中,將烘箱設置為105℃進行殺青,15 min之后在80℃下烘干至恒重。之后用高通量研磨儀進行研磨,樣品留用。采用H2SO4—H2O2消煮法,用UV110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全氮全磷;全鉀用M410火焰光度計測定。
1.3.4新梢增長量的測定
測量新梢長度。從每棵樹的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選取5個長勢良好的枝條進行掛牌標記,于5月份測量春梢生長量,11月份測量秋梢生長量[3]。
1.4數(shù)據分析與處理
用Excel 和SPSS進行數(shù)據處理和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對相關指標進行顯著性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處理對果園土壤水分的影響
由圖1可知:在距樹干直徑60 cm處,距地表20 cm深度時,T2處理的土壤含水量數(shù)值最大(18.32%),分別為T1、T3、T4、CK處理的1.04倍、1.07倍、1.11倍、1.16倍,各處理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為T2>T1>T3>T4>CK;在距離地表40 cm深度時,T2處理的土壤含水量值最大(19.42%),分別為T1、T3、T4、CK處理的1.01倍、1.08倍、1.04倍、1.15倍,各處理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為T2>T1>T4>T3>CK;在距離地表60 cm深度時,各處理土壤含水量大小依次為T1>T2>T3>T4>CK。由此可見,距地表0~40 cm深度,地布集雨覆蓋處理(T2)的土壤含水量最大,40~60 cm深度地膜集雨覆蓋處理(T1)的土壤含水量最大。
2.2不同處理對蘋果葉片氮磷鉀含量的影響
葉片中養(yǎng)分含量的多少是衡量樹體強弱狀況的關鍵指標。由表1可知,葉片的氮、磷、鉀3種指標在各處理之間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T1、T2、T3、T4各處理的葉片養(yǎng)分含量均高于CK。葉片氮含量從大到小依次為T2>T1>T4>T3>CK,各處理間存在差異,但差異性不顯著,T1、T2、T3、T4處理分別較CK高出4.74%、8.42%、1.99%、3.99%;葉片磷含量各處理間趨勢表現(xiàn)為T2>T1>T3>T4>CK,各處理均與CK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葉片的鉀含量表現(xiàn)為T2最高,除CK外T3最低,T1、T2與CK對照組的葉片鉀含量差異顯著。
2.3不同處理對葉片含水量及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的影響
圖2為不同處理下葉片含水量的差異,數(shù)值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T2>T1>T4>T3>CK,分別為57.17%、56.62%、55.78%、55.58%、52.41%,且各處理均與CK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T1、T2、T3、T4各處理間存在差異,但差異不顯著。
圖3為不同處理下葉片SPAD值(葉綠素相對含量)的差異,數(shù)值從大到小排列依次為T2>T1>T3>T4>CK,T1、T2、T3、T4的SPAD值分別較CK增加了13.12%、14.92%、12.98%、12.01%,且各處理與CK存在顯著性差異。T2分別較T1、T3、T4顯著(p<0.05)增加了1.59%、1.72%、2.60%。
由此可見,覆蓋集雨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蘋果葉片含水量及葉片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研究表明,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是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的重要因素[4]。SPAD值是衡量植物葉片中葉綠素相對含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用來反映葉片光合作用的強度[5],因此可知各處理均能不同程度上促進葉片的光合強度提高,在覆蓋條件下效果最好。
2.4不同處理對蘋果樹體光合特性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T1、T2、T3、T4處理均使葉片的凈光合速率、氣孔導度及蒸騰速率等指標得到了提升,并且地布集雨覆蓋(T2)效果最好。3個指標表現(xiàn)相同,其變化趨勢均為T2>T1>T3>T4>CK,凈光合速率4種處理較對照組分別提高了24.08%、17.73%、10.96%、7.96%,且各處理都與對照間差異顯著;蒸騰速率4種處理均高于對照組,T1、T2與T3、T4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而T1、T2,T3、T4兩兩之間差異不顯著;5種處理間氣孔導度指標差異不明顯。胞間CO2 濃度與其他指標表現(xiàn)相反,結果為CK對照最高,地布集雨覆蓋(T2)的數(shù)值最低,且各處理之間該指標差異均不顯著。
2.5不同處理對蘋果樹體新梢生長的影響
表3表示不同處理間樹體新梢生長量的差異。由表3可知,T1、T2、T3、T4與CK的春梢、秋梢生長量差異均表現(xiàn)為不顯著,在春梢生長方面,CK的生長量最小,T2的生長量最大,T1、T2、T3、T4與CK相比春梢生長量分別提高18.75%、20.49%、6.91%和5.19%;在秋梢的生長量方面,T1的生長量最大,T3的生長量最小,各處理與CK相比秋梢生長量分別提高0.62%、-1.86%、-3.05%、1.55%;在總梢長方面,CK的生長量最小,T2的生長量最大,T1、T2、T3、T4較CK相比總梢長生長量分別提高16.15%、17.28%、5.47%、4.67%。
3討論與結論
溝壟集雨耕作技術能夠有效利用自然降水、調節(jié)土壤水熱狀況、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同時提高產量、改善農田微生態(tài),該技術現(xiàn)已成為中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主要節(jié)水灌溉技術[6]。溝壟集雨種植改善了土壤水分狀況,0~200 cm土層土壤含水量較平作顯著提高[7]。研究表明,對果樹進行不同的灌溉處理,在集雨補灌的條件下按照低補水標準進行補灌,經濟效益最佳[8]。施用保水劑會抑制土壤的入滲性能,降低水分在土壤中的垂直入滲率,入滲的持續(xù)時間得到延長,減緩土壤水分蒸發(fā)速率,從而能提高土壤含水量[9]。這與本試驗研究結果一致,地布、地膜覆蓋,補充灌溉,施用保水劑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水分,綜合來看,地布集雨覆蓋的集雨保水效果最好。
結果表明,各處理都能提高葉片含水量和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溝壟集雨處理較平作能夠提高冬小麥的SPAD值和干物質積累量[10]。研究結果顯示,覆蓋能夠提高樹體生長量、葉片葉綠素總量,從而促進樹體生長[11]。補灌處理的葉片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且隨著補灌量增大,葉片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升高[12]。
葉片氮磷鉀含量在4種處理下有所提升。葉片氮元素含量與植物光合作用呈正相關,充足的氮元素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同時隨著葉片氮元素含量的增加,葉片的光合速率也隨之增加,有利于提高果樹產量。曹欣冉[13]認為經過覆蓋處理后,葉片部位的氮磷鉀含量均有所提高,且地布覆蓋、地膜覆蓋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顯著,這與本試驗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試驗中相比于空白對照,補充灌溉可以顯著提高植株各器官的氮元素的積累量,這與申鵬舉[14]等人研究結果一致。
4個處理都不同程度提高了植物的光合能力。研究表明,地布覆蓋下提高了柑橘樹新梢葉片3.26%的氣孔導度和9.43%的蒸騰速率[15]。這與本試驗的結果一致。由此可知施用保水劑可以提高植物葉片的光合特性,隨保水劑施用量的增加,在氣孔導度和大氣相對濕度的影響下凈光合速率增加,提高了植物的光合能力。
4種處理對樹體新梢的生長有促進作用。集雨補灌,可以提高雨水利用率,促進植被生長。隨著補充灌溉補水量的增加,果樹的生長發(fā)育如新梢生長有明顯增加,且補水量越大新梢生長量增加越明顯。集雨模式下,覆蓋材料的存在能夠促進梨樹新梢生長發(fā)育,促進樹干直徑增粗,其中秸稈覆蓋處理效果最為良好,與對照組相比均顯著提高[16],這與本試驗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在渭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地布集雨覆蓋的果園管理措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提高和保持,促進樹體生長與營養(yǎng)的吸收,從而提高果實的產量與品質。該模式能夠很好地收集雨季降水,提高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保證旱地果園土壤對水分的要求,能有效緩解旱地果園雨水分布不均,果園干旱缺水狀況。
中文致謝參考文獻
[1]張衛(wèi)青. 黃土高原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2]梁爽,趙庚星,朱西存.蘋果樹葉片葉綠素質量分數(shù)高光譜估測模型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5):1367-1370.
[3]石小虎. 溫室膜下滴灌番茄對水氮耦合的響應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
[4]王德權,劉洋,劉江,等.溝壟集雨耕作技術研究進展及其在烤煙生產中的應用展望[J].作物雜志,2023(1):1-5.
[5]張春. 施肥和補灌對半干旱區(qū)溝壟集雨種植冬小麥水氮利用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6]陳明. 晉西黃土高原補灌果園耗水及產量關系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
[7]李陽明,涂安國,謝頌華,等.保水劑對紅砂巖土壤持水特性的影響[J].排灌機械工程學報,2022,40(7):714-720.
[8]梁霞. 不同覆蓋材料集雨種植對麥-玉復種農田土壤水分及作物周年產量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22.
[9]曹欣冉,安貴陽,張紫嫣.幾種覆蓋方式對旱地蘋果園土壤養(yǎng)分、酶活性及樹體生長的影響[J].西北農業(yè)學報,2016,25(5):788-794.
[10]秦舒浩. 隴中半干旱區(qū)集雨補灌小麥玉米的產量水分效應及生理特性研究[D].甘肅農業(yè)大學,2000.
[11]申鵬舉. 補充灌溉和雨養(yǎng)條件下施氮對玉米碳氮轉運分配的影響[D].廣西大學,2020.
[12]劉宇杰. 地布覆蓋對起壟橘園土壤水分、溫度及柑橘耗水的影響[D].華中農業(yè)大學,2022.
[13]張力,周成城,徐文達,等.保水劑與氮肥對鼓節(jié)竹光合特性和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1):83-88.
[14]張艷,馬洪義.不同劑量保水劑對小麥光合及產量的影響[J].青島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5(4):265-267.
[15]瞿濤,趙紅梅,柴仲平,等.伊犁河谷坡面塑料布集雨及草地補灌效果[J].新疆農業(yè)大學學報,2022,45(3):253-258.
[16]劉艷武,郭向紅,楊凱,等.旱作覆蓋集雨條件下梨樹生長對土壤水熱的響應研究[J].節(jié)水灌溉,2020(9):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