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知琳
記得我第一次玩抓娃娃機是在2018年的暑假,當(dāng)時是叔父帶我去逛街,我才第一次接觸這種游戲。之后,每年的寒暑假,我都會去商場或?qū)iT抓娃娃的店里玩這種游戲,變得一發(fā)不可收。但是,從去年暑假開始,我計劃戒掉抓娃娃的癮。
上癮容易,戒掉很難。
為什么容易上癮呢?我想,這是有原因的:第一,娃娃機里存放的娃娃造型可愛,款式多樣,很容易吸引小孩兒的注意,獲得可愛的娃娃,本身也是他們美好的愿望;第二,每次投幣,只需1元至3元,就有機會獲得超值的娃娃,花的錢不多,卻可能有意外的收獲;第三,抓不到娃娃時,總想再試一次,一旦被勾起求勝的欲望,且最終抓到了娃娃,就會越玩越上癮;第四,投幣之前,常想象拿到心儀的娃娃時的景象,讓自己有了期待。
有一年,我讓爸爸給我買家用的小型抓娃娃機。爸爸本以為這樣就可以省下去店里抓娃娃的錢,便爽快地答應(yīng)了。但是,家用的抓娃娃機很容易抓到娃娃,沒玩幾天,我就把它放在一邊“吃土”了。
后來,爸爸多次提醒我,玩游戲不能盲目地參與。他建議我運用分析法分析這種游戲,看看是不是應(yīng)該戒掉或者少玩。
我在爸爸的幫助下開始研究———
第一種分析方法是計算抓到一個心儀的娃娃的成本。有時,運氣好,一次就可以抓到;有時,抓了二三十次都抓不到。累計起來,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花了不少錢。
第二種分析方法是收集網(wǎng)上關(guān)于抓娃娃機的成功技巧:計算強抓力、弱抓力出現(xiàn)的概率;判斷娃娃的重心位置;“爪子”下降的過程要搖晃方向桿,多按一次啟動鍵,強化“爪子”的力量……這些網(wǎng)傳的技巧我都一一試驗過,但全都不靠譜兒。
第三種分析方法是錄像,觀察他人的游戲過程。喜歡玩抓娃娃機的,有大人,也有小孩兒。爸爸幫我把他們抓失敗的景象都用手機錄了下來,每次我想出去玩抓娃娃前,就看看這些視頻,很快就可以把腦海里不理智的聲音、幻想都驅(qū)趕走。熱情沒了,我自然也就不那么想玩了。另外,在看別人抓娃娃時,我心里會默默地計算他們失敗的次數(shù),讓自己意識到這種游戲并沒有那么高的成功率。
我很感謝我的爸爸,通過他幫我理性地分析及總結(jié)經(jīng)驗后,我逐漸明白了玩抓娃娃機要適度,決不能放任自己,把它變成“癮”。同時,我也舉一反三地認(rèn)識到,市場上面向小孩兒出售的文具盲盒、玩具盲盒、限量款玩具等也容易刺激他們過度消費、盲目攀比,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適度,玩也是。
作者說
我每次玩抓娃娃的游戲都沒個夠。爸爸耐心地幫我分析,并用科學(xué)的方法找出了抓娃娃讓我著迷的原因。我便以抓娃娃游戲為線索,按時間順序記錄了親身經(jīng)歷。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的類型也有很多,但自己如何克制,把握好“度”才是關(guān)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