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國
(遵義智科公路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貴州遵義 563000)
1.1.1 山坡傾斜面與土壤巖石傾斜面同時存在時,地表水滲入巖石層中,構成隔水帶,成為地下水沿巖石層的活動狀態(tài),導致巖石層表面覆蓋物順傾方向遷移并形成滑坡。
1.1.2 部分純土壤地段,由于降水過多,地表水入滲,導致地下水活動頻繁,使土壤的含水量顯著增加,達飽和狀態(tài)。土壤結構遭到破壞,導致土壤摩阻力和黏結力顯著降低。受土壤自重力,沿活動面發(fā)生運動而形成滑坡。
1.1.3 高速公路邊坡出現(xiàn)水渠或農田等滲水區(qū)域,土壤受大量水的浸潤而軟化,自身強度下降、自重加重形成滑坡。
1.1.4 排水措施設置不恰當。在某些滲水性比較大的土中,邊坡沒有設截水溝,或在截水溝的布置上不增加防滲襯砌,造成了地表水向截水溝匯聚的過程中,仍滲入土壤內部形成滑坡[1]。
對于深層滑動面,中前部滑帶物質為全、強風化炭質泥巖,且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故可認為滑帶參數(shù)一致;后緣物質組成為塊石土,其參數(shù)較中前部滑帶參數(shù)高。按最不利工況即暴雨工況對滑坡進行分析計算,結合工程經驗,綜合確定滑坡前緣及滑坡后緣計算參數(shù)如下:
滑體(暴雨):γsat=21.0kN/m3;
潛在滑坡區(qū)飽和塊石土:C=6.0kPa,φ=26.0°;
主滑段滑面參數(shù)(飽和塊石土):C=4.5kPa,φ=12.8°;
潛在滑坡區(qū)天然塊石土參數(shù):C=6.0kPa,φ=30.0°;
抗滑段滑面參數(shù)(飽和炭質泥巖):C=15.0kPa,φ=9.5°;
滑體(天然):γsat=20.0kN/m3;
主滑段滑面參數(shù)(天然塊石土):C=4.5kPa,φ=14.0°;
抗滑段滑面參數(shù)(天然炭質泥巖):C=15.0kPa,φ=11.0°。
根據綜合地質分析,該滑坡形成原因如下:
1.3.1 地形地貌
由于單斜坡坡腳,坡體上部較陡,中下部較緩,坡度為12°~25°,該斜坡地表兩側發(fā)育有季節(jié)性沖溝,斜坡前部為半挖半填路基及填平服務區(qū)廣場,持續(xù)的強降雨使得區(qū)域內地下水位線升高,導致坡體內巖土體長期處于高含水狀態(tài),產生動水壓力。
1.3.2 地層巖性
由于堆積碎塊石土坡體坡腳,碎塊石成分主要為灰?guī)r與泥質灰?guī)r,該碎塊石土均勻性差,為軟硬相間巖土層,以碎(塊)石為骨架,內充填少量黏性土,其中黏粒含量較低,而碎(塊)石含量高達70%~75%,且總體呈現(xiàn)稍密狀,無分選、局部架空,其透水性強,導致坡體上部匯水極易下滲至坡體內部,巖土體長期受水浸泡。且下伏基巖為遇水易軟化的志留系下統(tǒng)龍馬溪組(S1l)炭質泥巖,同時為隔水層,下滲雨水滯留于隔水層附近,長期浸泡軟化形成滑帶[2]。
1.3.3 暴雨作用
持續(xù)強降雨,導致大量地表水下滲至服務區(qū)的邊坡內部,增大坡體重度的同時,地下水位線伴隨著降雨量的增大而上升,加大了透水層浮脫力。長此以往,地下水的滲流排泄攜帶走坡體巖土體內部分黏粒成分,使得坡體的整體性及密實性變差,同時在滑體與基巖接觸面上形成滯水帶,導致巖土體、潛在滑移面軟化,綜合誘發(fā)坡體滑移(見表1)。
在抗滑樁的施工過程中,具體的施工工序:施工準備—放樁位置確定—樁孔挖掘—處理地下水—護壁施工—鋼筋籠制作和安裝—混凝土澆筑—混凝土養(yǎng)護。
2.2.1 保證施工內容符合三通一平的標準,使施工現(xiàn)場道路、電力以及水源處于暢通狀態(tài),將測設樁位與測量控制網設置在合理區(qū)域內。將孔做成鋼筋混凝土鎖口,鎖口必須比原來的地面高20cm,避免落石頭和地表水倒流入已挖樁孔。在孔口處搭設防護棚,在孔的四周設置防護欄并開挖排水溝。
2.2.2 依據施工場地的具體條件,有序地布置廢棄的土壤堆放場地、鋼筋加工廠以及物料的堆放場地等?;炷涟韬驼九c抗滑樁之間的距離僅有50m 左右,所以,可以忽視混凝土拌和場地的影響因素。采用罐車將混凝土運送到施工現(xiàn)場,用混凝土泵直接將混凝土輸送至樁孔。
2.2.3 技術人員需要加強施工交底工作,將圖紙、安全情況、施工技術等交予現(xiàn)場施工人員。
2.2.4 施工材料進場后,如鋼材、水泥、砂石等,需要具備質保書、檢測報告以及質量檢驗合格證等。
2.2.5 應具備鋼筋焊接的試驗報告,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報告等。
2.3.1 測量定位
施工人員一定要按圖施工。在項目啟動之前,按批準的控制點對各樁平面位置進行測放,同時做好各樁位控制樁,樁位放樣容許偏差為10mm。在樁位測量結束時,先挖截水溝。經過監(jiān)理、復核、驗收,履行相關程序,才能挖掘。
2.3.2 標定中點
在挖孔之前,放樁位置的中心點以軸線為中心朝向樁周圍,得出樁位中心控制點,等第1 節(jié)護壁澆筑完畢,將護樁與護壁校準。后期,每次掘進的節(jié)段均采用垂球吊,保證樁位垂直度的偏差,將樁徑置于規(guī)范要求的偏差之內并進行記錄。
在樁孔的挖掘過程中,需要采取的施工方案包括人工開挖與控制爆破。碎石土是一種強度較小的地質層,需要通過人工進行挖掘;針對較大的孤石或者巖層,需要通過控制爆破的方式挖掘,在實際的爆破過程中,可以選擇小藥量爆破或者多炮眼式松動爆破等方式。
通常情況下,施工機具包括輸風管、專用絞車,鼓風機以及潛水泵等,同時還要準備相關的照明設備。
3.3.1 土方開挖
土石方開挖采用分段開挖,分段長度為1.0m,對于易坍塌地段,分段的長度可以根據情況減小。樁孔的挖掘為人工掏挖和孔內土塊石用特制的絞車、提升到孔口,倒扣于距樁孔3m 外的規(guī)定位置,并且定期向棄土場轉運,在孔口處安裝活動蓋板,確??變韧诳兹藛T的安全操作。在運行過程中,裝土提桶被舉升到活動蓋板之上后,閉合活動蓋板,把土倒掉,把提桶吊穩(wěn),才能開啟蓋板將提桶下放。
3.3.2 石方開挖
巖石開挖采取松動爆破法,具體特點為淺孔、密眼以及小藥量等。采用空壓機帶風鎬鉆孔,孔徑一般以40mm 為宜,鉆孔的排列方式為梅花形。具體參數(shù)包括:掏心孔處于中心位置、孔距0.5m、孔深1.2m 以及深度1.5m。
3.3.3 護壁施工
通過機械集中拌和產出護壁混凝土,并采取人工的方式將其輸送至孔口,然后利用絞車將其吊運到施工面進行澆筑?;炷撂涠纫话憧刂圃?~10cm范圍。將原地下第1 節(jié)灌注進行鎖口,同時隨著開挖深度增加1m,則將C15 鋼筋混凝土灌注至護壁1 節(jié),向下開展施工,并以此為循環(huán)。
3.3.4 孔內照明
在夜間施工過程中,為了保證用電通暢,需要在施工場地周圍搭設照明設備。孔內照明的安全電壓是36V,同時加強對孔內照明燈泡的保護,一般利用特制的防水燈罩進行保護,防止在撞擊的過程中出現(xiàn)斷裂。需要注意的是,在爆破過程中,將所有照明設施移除。
3.3.5 孔內通風
如果樁孔的開挖深度較大,需要利用鼓風機送風的方式進行通風。在每次下孔前,使用鼓風機將空氣送入孔內至少15s。為了確??諝馇逍拢平Y束后,須送風待孔內煙塵排干凈后,才能進行下孔操作。
3.3.6 孔內排水
當孔洞中出現(xiàn)滲水時,要及時清除孔內積水,避免樁孔被長時間浸泡垮塌。水量少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提取孔中滲水;水量大的情況下,可以采取井點降水或者集中泵排的方式[3]。
在抗滑樁施工中,地下水最為普遍。樁孔開挖后,含水層的水分平衡被打破,使四周靜止水流入樁孔,因而影響人工挖孔樁正常施工。如遇動態(tài)水壓土層施工,不但掘進難度大,連護壁混凝土也易被水壓沖刷穿透,出現(xiàn)塌孔等意外情況。若遇細砂、粉砂土層,在壓力水作用下,非常容易出現(xiàn)流砂、井漏等問題。
4.1.1 地下水量不大時
可以選擇潛水泵泵入水中,邊泵邊挖。待成孔時,及時澆筑對應段的混凝土護壁后,再進行后續(xù)段施工。
4.1.2 地下水量較大時
當標段樁孔的涌水量較大時,采取施工孔自身水泵抽水,不利于掘進施工的開展。因此,需要采取四周樁孔一次性抽水的方式,減少開挖孔涌的整體水量,并采取交替循環(huán)施工方式,施工效果良好。
在粉砂層地質條件下,細砂挖掘通常采取人工挖掘的方式,而在地下水的影響下,增加了形成流砂的風險。嚴重時,會發(fā)生井漏,進而造成安全事故,降低整體的施工質量。所以,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挖掘措施,進而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4.2.1 流砂情況較輕
有效途徑就是縮小該階段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約1m 段減至0.3~0.5m,保證護壁混凝土灌注的合理性。如果孔壁坍塌時,可能出現(xiàn)泥砂無法成樁的現(xiàn)象,此時,可以采用紡織袋裝土的方式進行逐一堆堵,進而保證內壁尺寸達到設計要求。
4.2.2 流砂情況嚴重
在流砂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一般會采取下鋼套筒的方式,鋼套筒與護壁所用鋼模板的效果一樣,根據樁孔結構的尺寸進行分類,可以將其分為4~6 個拼裝部分,再配以合適的肋條,彼此之間采取螺栓相連的方式。挖掘深度在0.5mm 即可,可分片裝套筒,孔底的深度需要大于0.2mm,且插入混凝土護壁外側面要大于0.5mm。待安裝結束后,開始澆筑護壁混凝土。如果放入套筒后,出現(xiàn)流砂上涌現(xiàn)象,可以在開挖完成后,馬上用混凝土將孔底封閉起來。當混凝土冷凝時,清鑿孔心位置的混凝土,形成樁孔。此外,也可以在混凝土護壁最下部進行鉆孔灌漿操作。在鉆孔過程中,確??孜幌蛳聦幼o壁外側傾斜,并將水泥漿壓力澆筑,固定下部土壤結構,提高四周與底部砂層的不透水性,解決流砂問題。
混凝土灌注至樁頂部位時,應采取措施,保持導管內的混凝土壓力,避免樁頂泥漿密度過大,產生泥團或樁頂混凝土不密實、松散等現(xiàn)象;在灌注將近結束時,應核對混凝土的灌入數(shù)量,確定所測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確。灌注樁樁頂高程應比設計高程高出不小于0.5m,當存在地質條件較差、孔內泥漿密度過大、樁徑較大等情況時,應適當提高超灌的高度;超灌的多余部分在承臺施工前或接樁前應鑿除,鑿除后的樁頭應密實、無松散層,混凝土應達到設計規(guī)定的強度等級。
4.3.1 孔底積水
在澆筑樁身混凝土的過程中,設計強度要處于規(guī)范標準之內,且保證混凝土密實、均勻,進而防止孔內積水對混凝土配合比以及密實性造成消極影響。在澆筑前,需要將孔內的積水抽出,抽水所用的潛水泵需要安裝逆流閥,旨在提泵時不會使抽水管中的剩余水流重新進入樁孔。若孔中的水抽不干,建議在水泵之后在孔底鋪入一些干拌混凝土混合料,也可以使用干水泥,然后再澆筑混凝土。
4.3.2 孔壁滲水
針對孔壁滲水現(xiàn)象,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要加以重視。由于樁身混凝土的澆筑周期較長,一旦出現(xiàn)過多的滲水,可能對混凝土質量造成消極影響,導致樁身混凝土的整體強度降低。因此,可以采用防水材料封閉滲漏部位,而后再進行樁身混凝土澆筑施工。
高速公路路基滑坡問題長期困擾著高速公路的正常營運。應結合滑坡路段的實際情況,查明滑坡發(fā)生的真實原因,然后因地制宜地加以整治,為了能夠有效地避免高速公路路基滑坡現(xiàn)象出現(xiàn),應用抗滑樁技術,安全控制后,在施工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質量和安全均得到有效管控,確保項目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