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正和
東海的海魚品種多,形狀各異,滋味千差萬別。然而要說到最讓人縈回于心的,馬鮫魚當(dāng)是其中之一。馬鮫魚,又名鲅魚。魚身渾厚壯實,內(nèi)臟部分卻很小,一丁點腸子,與偌大的魚身相比,幾乎可忽略不計。加之魚刺也極少,僅一根脊骨而已。故在民間,素有“山有鷓鴣獐,海里馬鮫鯧”之說。
言及馬鮫魚的烹法,可謂五花八門。尤其對于從小在海邊長大的寧波人來說,它們?nèi)矶际菍?。坊間流傳著這樣的俗語:“象山港里馬鮫魚,清明前后正當(dāng)時。魚頭魚尾咸齏煮,中間魚身‘抱腌腌’。屋里人多買一條,人少一段嘗嘗鮮?!笨伤闶菍ⅠR鮫魚物盡其用了。
我曾在親戚家里,嘗到過一款用馬鮫魚制成的熏魚,既有韌性又有嚼勁,比常用青魚、草魚做的熏魚更好吃,夾到碗里,便是人間美味。
飲食界有種說法:越是新鮮的海鮮,煮法越要簡單。這樣的定律,用在馬鮫魚的身上,同樣適合。就像一款咸齏燒馬鮫魚,便極佳地體現(xiàn)了此魚的原有風(fēng)味。寧波方言中的咸齏,指雪菜,由新鮮的雪里蕻腌制而成。一到馬鮫魚上市的季節(jié),咸齏大顯身手的時日也到了。在“老寧波”看來,吃馬鮫魚如果缺了咸齏相配伍,就像一個樂隊,只有主唱卻少了貝斯手,是無法和諧搭配奏出美妙音樂的。
咸齏燒馬鮫魚,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先備一條一斤左右的新鮮馬鮫魚,取出內(nèi)臟,洗凈切段。鍋里放油燒熱,放入魚塊,煎至兩面微黃時,加入當(dāng)年新腌的咸齏(能加點筍絲更佳),添入沒過魚身的清水,放兩片生姜,滴幾滴料酒,大火燜煮至魚湯呈奶白色,即可出鍋。因魚肉已足夠鮮,無需味精之類的來添亂。
另一種則是將打過花刀的馬鮫魚,直接放到清水中,加入筍絲、姜片、料酒,燒至約八成熟時,撇去白沫,再放一把切成段的咸齏,燜燒一會,起鍋時再撒一把蔥花,便大功告成矣。
剛打開鍋蓋,一陣透鮮的馬鮫魚味便撲鼻而來。吃一口,湯味咸鮮,馬鮫魚的肥美細嫩與咸齏的咸香爽口充分融合,加上筍絲的幫襯,顯得格外有滋有味。立馬盛一碗米飯,就著一大盆咸齏馬鮫魚,吃魚喝湯拌飯,不消一刻鐘,全都見底。
馬鮫魚一定要吃新鮮貨,否則的話,嘗起來就像一根木柴,索然無味,比雞肋還雞肋。記得當(dāng)年的弄堂里,有位“老寧波”,退休后一直居住在申城。印象中的他,平日在與鄰居閑聊時,念念不忘家鄉(xiāng)的馬鮫魚,說滬上菜場的魚,永遠都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直到多年后,他回鄉(xiāng)走訪親友,總算重溫到了數(shù)十年來無法忘懷的新鮮馬鮫魚的滋味,亦讓這位老人尋覓到了一份源自鄉(xiāng)土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