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
梁啟超先生有言:“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鼻嗄耆藫碛袩o限的可能和來日,但若想成就一番事業(yè),“三力”便是通向成功殿堂的鑰匙。
深入實處,警覺細微
第一力,是腳力。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流淌著的是實踐的勇氣和求真的探索。植物學家鐘揚,縱使因高原反應(yīng)出現(xiàn)過多次危及生命的時刻,但絲毫沒有阻擋他探索求真的步履,一直身先士卒,親自去尋找物種;蘭考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活著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他一生為民,身患絕癥而不顧,用雙腳丈量蘭考的每一寸土地,種植梧桐鞏固沙丘,幫助鄉(xiāng)親與貧窮作斗爭。臨終前的咬牙絕誓,既是遺憾,更是一種期盼。如今斯人已逝,但一株株蒼天的“焦桐”書寫的是腳力丈量大地的厚重。
不畏浮云遮眼,不在管中窺豹
王安石的《登飛來峰》有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钡诙κ茄哿?,以小見大,洞察明晰。王荊公決意變法圖強,源于他看到社會的弊端?,F(xiàn)代社會浮浮沉沉,物欲橫流,青年人不應(yīng)躺平懈怠,甘做井底之蛙,而要極目遠眺,放眼未來。“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比赵赂妫瑫r運流轉(zhuǎn),青年人應(yīng)心中有夢,眼中有光,向夢想的彼岸進發(fā)。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李大釗曾這樣寫道:“青年者,人生之王?!闭\如斯言,一個時代的象征便是朝氣蓬勃的青年。“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fā)于硎?!庇谇嗄甓?,第三力便是指向責任的肩力,要有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情懷。一百年前,一群有志青年勇?lián)鷷r代道義,高聲呼喊著“科學”和“民主”的口號,不計生死,勇毅前行;回望今朝,一批批熱血青年踔厲奮發(fā),為祖國早日躋身世界舞臺的中央揮灑汗水,用激情譜寫人生的華章。青年一代心里始終要充斥一團火,面對重大挑戰(zhàn)、風險、阻力時,無畏擔當,敢于迎難而上。
時光推磨歷史的腳步,聲聲鏘鏘撼動未來的旋律。青年人應(yīng)該將“三力”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在新時代開啟奮斗之春,在新征程上留下無悔的奮斗足跡。
評點
文章從話題材料提取核心觀點構(gòu)思立意寫作,較好地把命題意圖體現(xiàn)出來。謀篇布局上,作者匠心獨運,新穎的體例安排,不僅較為明晰地呈現(xiàn)各部分論述的主要內(nèi)容,也清晰地展現(xiàn)了文章圍繞中心論點展開分析,層次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適時引經(jīng)據(jù)典,不僅論述了觀點,也增強了文章的文化意蘊。
(編輯: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