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嘯坤
編輯一職不僅需要優(yōu)化各類稿件,還需要搭建作者與讀者溝通的橋梁,更擔負著始終圍繞國家的方針政策,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yǎng)、文化知識水平和審美情趣的社會責任。這就要求編輯要不斷擴充知識儲備,做到專業(yè)、博學、睿智、明理。作為一名新手編輯,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可從“多讀書”做起。
編輯在審核稿件時,要有感知“美”的能力,要學著與作者以及作品共情。我曾編輯過一篇人物通訊類稿件,作者以第三人稱講述著一位老師的故事。原本坐在電腦前的我仿佛去到了那位老師身邊,默默看著她在艱苦歲月里節(jié)衣縮食,只為貼補學生的情景。我從未見過那位老師,但那一刻,我們卻如此親近。我一邊閱讀著文章,一邊自然而然地發(fā)現(xiàn)了文章存在的問題,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你看,當編輯真正沉浸于作品內容時,“改稿”便成為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那如何才能提高審美能力和共情能力呢?要多讀書。與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如稱之為“書讀百‘本’其義自見”。書讀多了,自然能感知文字的魅力,對文字的敏感度也會提升。
編輯的職責不僅是“改改病句、挑挑錯字”,更需要在編輯稿件時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幫助作者體現(xiàn)獨到的見解和優(yōu)秀的思辨能力,從而使稿件更具“人情味”和現(xiàn)實意義。楊振寧先生在《曙光集》中時常討論我國的教育問題以及與社會發(fā)展相關的話題,并曾回憶他的老師、父親。人文素養(yǎng)的內涵是廣泛而深刻的,它不分“文科”還是“理科”,正如楊振寧先生這般,作為自然科學領域的頭部科學家仍有著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
只知道要多讀書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如何讀書。有位前輩曾對我說,當編輯要先做“雜家”后成“專家”?!半s家”意味著編輯所擁有的知識面要遠超自己的工作范疇,以便在工作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這就要求編輯要多讀書,讀各個學科的書,甚至是讀“無用”的書,或者漫無目的地讀書。為什么要強調“漫無目的”呢?因為一旦帶著功利心和目的性去閱讀便很難真正沉浸其中,文字的內涵也會偷偷“藏起來”。而漫無目的地讀書乍一看似乎有點漫不經心,卻有著潛移默化的神奇“功效”,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只做“雜家”是不夠的,作為新手編輯也要向“專家”靠攏。作為教育傳媒行業(yè)的從業(yè)者,要想成為“專家”,有兩個重點不可忽視。一是要提升自己在相關學科的專業(yè)性,例如及時學習、研究與教育相關的方針政策;例如當作者提到“雙減”“縣管校聘”等專業(yè)詞匯時,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二是要提升作為編輯的專業(yè)技能,無論是審稿、改稿還是寫稿,都要注重發(fā)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要做到以上兩點,離不開多讀書、多學習,從書中汲取知識和智慧。
作為一名新手編輯,我對編輯一職的理解可能有些幼稚,但我愿意從“多讀書”做起,腳踏實地,走好屬于我的“升級”之路,耐心等待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刻。
責任編輯石岳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