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鳳
學生資助工作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近期,我們對山西省各級各類學生資助工作進行了線上調研。經過調研我們得知,各地各?;灸軌蜃龅椒e極落實學生資助政策,認真落實學生資助工作要求,加強政策宣傳,規(guī)范資助流程,做到應助盡助,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各地各校將學生資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每年的工作計劃,統(tǒng)籌管理,規(guī)范細化政策宣傳、民主評議、公開公示、資金發(fā)放等各環(huán)節(jié)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開展工作培訓和研討,加強監(jiān)督,確保將學生資助這一保民生、暖民心工作貫徹落實到位。
各地各校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領導小組以及工作小組,推進認定工作規(guī)范、準確、順利實施。強化認定評議,班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小組通過收集材料、民主評議,擬定名單上報校級認定工作小組。校級認定小組審核后,擬定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助名單。規(guī)范公示,將擬定困難學生名單在學校醒目位置公示(不少于5個工作日),接受師生監(jiān)督。
各地各校普遍能夠利用宣講、資助政策宣傳冊發(fā)放等多種形式宣傳資助政策,確保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等特殊困難學生知曉并了解國家、省、校的資助政策。利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tǒng),對接扶貧、民政、殘聯(lián)等相關部門,核實摸排特困學生,努力做到特困學生的精準認定。有的學校還綜合采取量化評估、家訪、學生一卡通消費大數(shù)據(jù)分析等多種方式進行困難認定。同時,各地各校認真執(zhí)行了“取消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證明,改為申請人書面承諾”的要求。
各地各校普遍能夠做到按時開展各項學生資助項目的評審工作和資金發(fā)放工作。在資助評審時,有的地方學校設立由學校代表、學生代表以及家委會代表等多方人員組成的評審小組。在保護受助學生尊嚴的前提下,對享受政策學生的資格公開認定、評審,做到評審規(guī)范、對象精準。在資助資金發(fā)放方面,各校能夠做到資金合理分配、及時撥付,并實行銀行卡打卡發(fā)放。學前、義務教育階段,利用受助學生監(jiān)護人銀行卡發(fā)放;普高、中職階段,利用學生專用銀行資助卡或學生本人社??òl(fā)放;高等教育階段,利用學生本人銀行賬戶發(fā)放。
各地各校努力加強資助工作自查核查。部分地區(qū)堅持每年開展一次全覆蓋全流程的學生資助核查,及時總結資助工作的經驗方法和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學生資助工作機制。在對各縣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進行現(xiàn)場檢查的同時,開展了對各縣資助工作的核查,對學校資助工作組織領導、資助制度、工作措施、過程材料等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督導檢查。采取多種形式,深入基層學校,走訪特困學生,聽取意見建議,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督查機制,大力提升資助工作的規(guī)范化水平。
核查過程中,對相關學生資助工作負責人和經辦人的國家資助政策掌握程度進行抽查,確保政策熟知、操作熟練和實施精準高效。對資助過程進行督導檢查,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走訪、查閱資料、現(xiàn)場交流討論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資助工作情況。隨機抽查,采取表冊核查和點名核查相結合的形式,對照受助學生名單,逐人核查學籍注冊表,入校入班進行隨機點名抽查,查看受助學生是否在校及全日制學習。
各地各校能夠按照文件要求,抓住重要時間節(jié)點,結合教育實際,充分利用課堂、校園、媒體、網絡等各種渠道,積極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工作動態(tài)。如:有的學校通過召開主題班會、家長會進行資助政策宣傳講解;有的學校利用班級微信群對資助政策、評審實施等進行宣傳和告知;有的地方統(tǒng)一實行“學生資助政策家長告知書”制度,對應學段表單化宣傳資助政策,家長在“告知書”回執(zhí)單上簽字后存檔。
在做好政策宣傳的同時,各地各校積極開展資助育人活動,強化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各地在國家助學貸款受理的過程中,開展申貸培訓和還款誠信教育,解讀助學貸款相關政策,引導學生誠信還貸。有的學校建設“心靈關愛”品牌工程,在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中試行“隱性資助”,通過一卡通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每月對在校生上月的一卡通消費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匯總,分析查找出消費標準符合資助標準的學生,核實后直接將資助資金打入學生一卡通,并向受助學生發(fā)送溫馨提醒短信,使受助學生的尊嚴得到及時保障。有的學校為磨煉學生意志,鍛煉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能力,在勤工助學中推進勞動育人工程。部分學校在獎助學金評審辦法中樹立鮮明導向,以加強對參評學生學業(yè)科研、思想品德、實踐創(chuàng)新、公益服務等方面的考察為重點,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1.資助工作人員力量薄弱。基層學校資助工作多由教師兼職,常有調崗現(xiàn)象,人員不穩(wěn)定,影響資助工作的正常開展。
2.部分困難學生不愿申請助學資金。由于經濟壓力,困難學生的心理更加敏感,容易自卑焦慮。一些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為申請助學資金會暴露其經濟窘境,擔心被貼上貧困的標簽,因此故意隱瞞家庭經濟困難狀況,主動放棄申請,增加了學校困難學生認定工作難度,進而影響資助精準化水平。
3.學生隱私保護與資助公示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資助公示與貧困生隱私保護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雖然學校在公示時通常只公示學生姓名,并不涉及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敏感信息,但仍然會引發(fā)對被公示學生個人情況的討論,存在隱私泄露的風險。
1.將學生資助情況納入征信體系。學校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檔案和誠信檔案,將其作為學生獲得資助的重要依據(jù),同時將學生資助情況納入征信體系動態(tài)管理。在認定工作過程中,一經發(fā)現(xiàn)學生有弄虛作假的情況,便將其行為記入學生檔案,并同步到個人征信系統(tǒng)。
2.對特殊困難群體開通“資助直通車”。進一步加強相關部門聯(lián)動,通過與鄉(xiāng)村振興局、民政、殘聯(lián)、工會等部門的數(shù)據(jù)庫進行共享篩查,精準定位原建檔立卡、低保、特困供養(yǎng)、殘疾、孤兒等特殊困難學生,開通“資助直通車”,對篩選出的學生直接進行資助,免去個人申請流程,提升精準資助工作水平。
3.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消費觀和資助觀,弘揚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營造相互尊重的人際交往氛圍,消除對貧困的心理歧視。進一步加強校園誠信建設,增強學生誠信意識和守規(guī)守法自覺性,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和育人氛圍。
4.進一步改進資助公示方式。加強對貧困生資助過程細節(jié)的隱私保護,爭取資助工作“無痕化”,提升資助服務水平,改進資助公示工作,減輕貧困學生信息公開后背負的心理壓力。
總之,精準資助是落實好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教育公平乃至社會公平的重要方式。各地各校應高度重視資助工作的公平公正、規(guī)范透明,牢固樹立精準資助的意識,全面推進精準資助,著力實現(xiàn)資助育人。
(作者單位:山西省教育資助與保障中心)
責任編輯田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