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一凡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99)
2017年至2020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滕州市文物局對山東省滕州市官橋鎮(zhèn)的大韓墓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東周時期墓葬198座[1]115—129。其中,春秋晚期大中型墓葬共24 座,兩兩并排,應是夫妻并穴合葬墓,這樣的墓葬布局與此前發(fā)現(xiàn)的春秋早期小邾國東江墓地一致[2]。位于墓地中央的M57 和M208 規(guī)模最大,該組墓葬面積“近50 平方米,兩墓之間陪葬一小馬坑”,“M208 殉葬10人”[1]117,發(fā)掘者認為應為“國君級夫婦墓”[1]127,而且“經(jīng)過盜墓者指認,發(fā)掘前期被盜文物的出土地點多在此處。被盜文物中一件郳公戈最為重要,其銘文為‘郳公克父,擇其吉金,作其元用’”[3],推測這兩座墓葬墓主為小邾國君郳公克父及其夫人,該墓地為東周時期郳國墓地。“郳”即“小邾”,是西周晚期出自邾國的東夷小國,為區(qū)別邾國,故稱“小邾”,又由于其封地曰“郳”,故也稱之為郳國。
M43 位于墓地東部偏南,為春秋晚期的中型墓。墓向約86°,為“甲”字形豎穴土坑墓,直壁平底,墓底設置腰坑,內殉一狗。葬具為一棺一槨,棺底及人骨之上鋪設朱砂。器物箱放置于槨室北側,隨葬品共150 余件(套),多放置于器物箱內,主要包括銅容器、銅兵器、銅車馬器以及銅鈕鐘、石磬等樂器。根據(jù)墓葬形制及隨葬器物數(shù)量、組合,可判斷墓主為小邾國貴族。該墓出土的青銅鼎、、匜、盤均銘有“郳大司馬”字樣[4]。以往學界對小邾國的研究多集中在喪葬制度、出土青銅器和金文資料方面,對其職官的研究較少,此次郳大司馬器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小邾國職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證據(jù)。
郳大司馬鼎(M43∶24)為深腹平蓋鼎,蓋頂有三環(huán)形鈕,口部微斂,方唇,附耳外侈,深腹,圜底,三蹄形足接于下腹部。蓋頂紋飾自中心向外依次為渦紋、蟠虺紋、幾何紋、蟠螭紋和倒三角紋,附耳飾云紋和雷紋,上腹部飾較為粗疏的直角蟠螭紋,中間為凸弦紋,下腹部飾簡化直角蟠螭紋和倒三角紋(圖一,1)。從深腹、環(huán)鈕平蓋的形制來看,郳大司馬鼎屬路國權先生劃定的東周時期附耳子母口鼎Ab 型,但兼具該型Ⅱ式“蓋頂平……蹄足瘦高,接于下腹中部,腹中部一周凸弦紋”和Ⅲ式“腹部和蓋頂紋飾繁縟”的雙重特點。因此,郳大司馬鼎的年代也應介于附耳子母口鼎Ab型Ⅱ式和Ⅲ式之間。按路先生劃分,附耳子母口鼎Ab型Ⅱ式分組屬“山東三組”,Ⅲ式屬“山東四組”,二者以“公元前545年—前539年”[5]409為界,故郳大司馬鼎的年代當在此前后,屬春秋晚期早、晚段之交。
圖一 大韓墓地M43出土郳大司馬器
郳大司馬匜(M43∶30)口部微斂,腹微鼓,平底,獸首形封口流前伸,尾部口沿之下有一環(huán)形鈕獸首鋬,口部長徑在與流尾垂直的方向(圖一,3)。該匜被呂海路先生定為三邾青銅匜Da 型Ⅰ式,年代劃為第四組,即春秋晚期偏晚階段[7]。與春秋早期銅匜流部較短,且多有繁復紋飾的特征相比,郳大司馬匜流部前伸,鋬部退化為環(huán)形,獸首形制較為簡略,通體素面,均是年代偏晚的特點,因此呂先生之說可從。
郳大司馬盤(M43∶33)直口,方唇,平折沿,淺腹,平底,三蹄形足粗短,口沿上鑄對稱方形附耳,耳上部外侈,且飾有獸面紋(圖一,4)。該青銅盤附耳上部外侈處較短平,蹄足矮小,依形制屬朱鳳瀚先生劃定的B 型Ⅱ式銅盤,從春秋中期至晚期皆可見[8]。路國權先生將該形制的東周青銅盤定為Abba 型Ⅳ式,特征為弧腹,蹄足,附耳頂端向外曲侈較甚,以山西運城臨猗程村1987M0003∶10、長治分水嶺1972M270∶20 為標本[5]163,分組在第三組,屬春秋晚期,與郳大司馬鼎年代相仿。
綜上可知,M43所出4件郳大司馬器年代均在春秋晚期,與發(fā)掘者認為該墓為春秋晚期的觀點[4]一致,若進一步細分,則郳大司馬器群的年代為春秋晚期早、晚段之交至偏晚階段。
以上4件郳大司馬器中,僅銅盤銘文較為清晰(圖二),釋文為“:惟正月初吉,辰哉庚午,郳大司馬彊,擇其吉金,為其盤。故壽其身,眉壽無疆,?飤無期,子子孫孫,永保用之?!盵2]
圖二 郳大司馬盤銘文拓本
銘文左起始讀,系小邾國青銅器銘文首見?!拔┱鲁跫?,辰哉庚午”是時間用語,但缺失年干,該現(xiàn)象習見。與東周時期各諸侯國多使用本國歷法紀年的情況不同,小邾國采用周歷王正,小邾國青銅器郳公镈(《銘圖》15815—15818)“王正九月元日庚午”的銘文可證。除小邾國外,其鄰近的魯國亦采用周歷,小邾國歷來與魯國交好,終春秋時期“不僅從未發(fā)生過沖突,而且小邾國君先后五次朝見魯國國君,兩國一直保持著密切而和諧的外交關系”[9],其歷法受到魯國影響也是有可能的?!俺跫睘槿崭?,就其具體日期而言,王國維先生認為:“初吉,謂自一日至七、八日也?!盵10]經(jīng)統(tǒng)計,《金文引得·殷商西周卷》中“正月初吉”出現(xiàn)27 次。據(jù)此,劉正先生認為:“‘一月初吉’出現(xiàn)如此之多,正可以說明當時人們對每年正月的期待。初者,始也。吉者,好也,吉利也,祥和也。每月都有初吉,只有新年的初吉最具有起始和源頭的含義。因此,‘初吉’的真正含義只能是‘初吉,朔日也’,也即初一?!盵11]145—146可知郳大司馬盤等應是在正月初一這天鑄造的。
銘文“郳大司馬彊”中“郳”即小邾。小邾國東江墓地出土的郳慶鬲年代為春秋早期,其銘文“郳”字直接寫作“兒”,“春秋中晚期以后,郳字開始寫作從‘阜’或‘邑’”[12]。本銘“郳”字即從阜從兒,也從側面證實郳大司馬盤年代為春秋晚期。“大司馬”是武官名,以往僅見邾大司馬器,此次郳大司馬器群的發(fā)現(xiàn),首次直接證實小邾國亦設置大司馬。“彊”字的句讀在本銘較為重要,其下句“擇其吉金”金文習見,往往單獨成句,未見與“彊”連言者,故“彊”當歸入上句。依金文體例,器主私名的書寫方式大體分為三種,即“單字私名、官爵或者排行加單字私名、官爵或者排行加單字私名加尊稱”[11]278,本銘“彊”在官爵“大司馬”后,應是私名書寫的第二種情況,“彊”即郳大司馬之名。以“彊”為人名在金文中較為罕見,目前只有伯彊簠(《集成》04526)一例,“郳大司馬彊”銘文的發(fā)現(xiàn),增加了“彊”作為人名的實例。
“故壽其身,眉壽無疆,?飤無期”為嘏祝辭?!肮蕢燮渖怼苯鹞某跻姡酝小坝辣F渖怼钡慕】地抛^o。該句上接“擇其吉金,為其盤”,即器主挑選銅料,鑄造盤?!肮省?,《說文·攴部》云:“使為之也?!倍斡癫米⒃唬骸敖袼自圃适且?,凡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為之,則成故事矣。”[13]12“3壽”即長壽,“其身”為器主自身。因此,該句可釋為鑄造這件盤,使器主長壽?!?飤無期”之“?”發(fā)掘報告釋作“配”,郝導華先生新著更為“?”[3]。?即飲,其后常接器名,如飲盂、飲壺等?!帮~”同“飼”,用法與“?”類似,其后亦常接器名,如飤鼎、飤簋等?!墩f文·食部》云:“飤,糧也。”[13]74“8?飤無期”指飽食終日。
綜上所述,本篇銘文大意為:正月初吉庚午日,郳國大司馬彊挑選銅料,鑄造這件盤,愿使器主延年益壽,長壽無疆,飲食無憂,子孫永將其當做寶物使用。通過該篇銘文,可知小邾國使用周歷王正,并實證其設置有大司馬職官,同時,“故壽其身”為首次發(fā)現(xiàn)的嘏祝辭,豐富了我們對金文嘏祝辭用語的認識。
大司馬是周代重要的武官?!吨芏Y·夏官·大司馬》曰:“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國……以九伐之法正邦國……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國都鄙……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國之政職……凡令賦,以地與民制之……中春,教振旅……中夏,教茇舍……中秋,教治兵……中冬,教大閱……及師,大合軍,以行禁令,以救無辜,伐有罪……及致,建大常,比軍眾,誅后至者……大會同,則帥士庶子,而掌其政令。”[14]835—839可知大司馬主要掌管與軍事活動相關的政令,還負責仲裁、會盟等禮儀活動。春秋時期,諸侯各國均設有大司馬一職,且階品與職事多有差異。楚國的司馬為高級武官,與令尹同為執(zhí)政卿,掌管全國的軍事,若令尹去世,則由司馬接任?!蹲髠鳌は骞辍份d:“吳侵楚,養(yǎng)由基奔命,子庚以師繼之?!倍抛ⅲ骸白痈?,楚司馬?!盵15]1955《左傳·襄公十四年》云:“楚子囊還自伐吳,卒。將死,遺言謂子庚:‘必城郢?!睏畈⒃唬骸白痈垂游?,繼子囊為令尹?!盵16]1019譚黎明先生認為楚國大司馬出現(xiàn)較晚,掌管軍賦、軍備、土地丈量等,是楚王的主要助手[17]。魯國的司馬職事更加豐富,據(jù)趙曉斌先生總結,其不僅主管軍賦,主持軍政、負責帥師征伐等,而且負責聘問會盟、擔任儐介、逆夫人、會葬等活動[18]156,157。春秋后期,魯國司馬由三桓之一的叔孫氏世襲,屬上卿[18]155。
同時,其他諸侯國的司馬也有由大夫擔任的情況?!蹲髠鳌こ晒辍吩唬骸肮珪x師于上鄍,賜三帥先路三命之服,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倍抛ⅲ骸皶x司馬、司空皆大夫?!盵15]1896楊伯峻注曰:“三帥,郤克、士燮與欒書……司馬為韓厥。”[16]800又《左傳·成公三年》云:“晉作六軍。韓厥、趙括、鞏朔、韓穿、荀騅、趙旃皆為卿,賞鞍之功也?!盵16]815可見成公二年(前589),時任晉司馬的韓厥還僅是受一命之服的大夫,至成公三年(前588)才位列六卿?!蹲髠鳌は骞拍辍酚衷唬骸肮頃x六卿于蒲圃,賜之三命之服。軍尉、司馬、司空、輿尉、候奄,皆受一命之服。”[15]1967—1968可知直至襄公時晉國司馬仍未在六卿之列。所以,晉國司馬的地位始終不高,雖從事軍事活動,但不是主官,多由“一命之服”的大夫擔任。
通過上述春秋列國司馬的地位與職事的比較,我們推測小邾國的大司馬也應是主管軍事的高級武官,由卿或大夫擔任,但因郳大司馬盤銘文過于簡略,其具體職責尚不清楚。
另外,郳大司馬盤器主自稱“大司馬”,或可推小邾國還設置有小司馬或左右司馬等職官?!吨芏Y·夏官·小司馬》云:“小司馬之職掌,凡小祭祀、會同、鄉(xiāng)射、師田、喪紀,掌其事如大司馬之法?!盵14]841可見小司馬的職事與大司馬相同,只是掌管事務的等級更低。戰(zhàn)國晚期齊國的少司馬耳杯的右耳銘有“少司馬□□之□”[19],銘中少司馬應即《周禮》記載的小司馬。傳世文獻中除小司馬外,還有左右司馬?!蹲髠鳌は骞迥辍吩唬骸俺游鐬榱钜?,公子罷戎為右尹,子馮為大司馬,公子橐?guī)煘橛宜抉R,公子成為左司馬,屈到為莫敖?!盵15]1959說明楚國除了大司馬之外,還設有左右司馬,其地位低于大司馬而高于莫敖,也屬于較高階的武官。除楚國外,魯國也設置有左右司馬,《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攝相事,曰:‘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古者諸侯出疆,必具官以從。請具左右司馬。’定公曰:‘諾。’具左右司馬?!盵20]可知文獻中的左右司馬應與小司馬相同,佐助大司馬行事。
通過前文對郳大司馬盤銘文的考釋及史料中相關職官的梳理,推測至遲于春秋晚期,小邾國就設置有主管軍事的大司馬,由卿或大夫擔任,并且還可能設置有小司馬或左右司馬等協(xié)助大司馬掌管軍事的武官。
由于小邾立國之初未受到周王冊命,反映在官制上,王恩田先生認為“郳國不能稱‘公’也就未必有六卿的設置”[21]。王先生還以此作為區(qū)別邾國與小邾國青銅器的依據(jù),認為“邾”銘青銅器中有職官稱謂的屬邾國,無職官稱謂的則屬小邾國。此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小邾國君郳犁來在魯莊公十五年(前679)至魯僖公七年(前653)之間受周天子冊命為子爵[22],以此為節(jié)點,之前小邾國君沒有爵位,這一時期的器物銘文上無國君稱公、稱爵的記載,亦無關于六卿的稱謂,如小邾國東江墓地出土的只稱君、稱名的國君器物。小邾國君受命子爵之后,職官設置開始規(guī)范,出現(xiàn)了郳公戈(滕州大韓墓地被盜出土)、郳公克敦(《集成》04641)、郳公镈、郳大司馬器群等國君稱公、有六卿稱謂的器物,表明這一時期小邾國的官制逐步走向成熟。
《儀禮·喪服》曰:“君,至尊也?!编嵭⒃唬骸疤熳?、諸侯、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辟Z公彥疏云:“若魯國季孫氏有費邑,叔孫氏有郈邑,孟孫氏有郕邑。晉國三家亦皆有韓、趙、魏之邑。是諸侯之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以其有地,則有臣故也。……但士無臣,雖有地不得君稱?!盵23]可知,國君、卿、大夫稱君的前提是有封邑和家臣,而士即便有封邑,也不能有家臣,所以不能稱君。小邾國君在春秋早期有封邑,出土青銅器銘文也自稱為“邾君”,因此,其即便沒有六卿等職官設置,也應有擁有家臣。以小邾國近鄰的魯國為例,春秋后期三桓掌握國家政令,孔子曾說“祿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24]。魯國的季氏、孟氏、叔孫氏不僅有封邑、有家臣,而且其家臣設置如同公室職官?!蹲髠鳌は骞迥辍吩唬骸凹疚淖幼?,大臣入殮,公在位。宰庀家器為葬備?!睏畈⒃唬骸霸祝臼霞页贾??!盵16]944又《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曰:“季氏以公為馬正?!睏畈⒃唬骸榜R正即大夫家之司馬。”[16]107《9左傳·昭公十四年》曰:“南蒯之將叛也,盟費人,司徒老祁、慮癸偽廢疾?!笨追f達疏云:“二子季氏家臣也?!盵15]2075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曰:“(叔孫)昭子齋于寢,使祝宗祈死。”[15]2110這里的祝、宗掌管祈禱之事。因此,就魯國三桓而言,其家臣僅見于文獻記載的就有宰、宗、祝、司馬、司徒等六卿之職。三桓皆有封邑,實可視為封君,其家臣體系的完善程度不亞于國君。魯國執(zhí)政卿的家臣也具有很大的權力,如季氏家臣陽虎一度代季氏執(zhí)掌魯國政令,開創(chuàng)了“家臣執(zhí)國政”的先河,足見卿大夫家臣勢力之大。由此可推,春秋前期小邾國君雖無爵位,但也應有一套與職官系統(tǒng)相仿的家臣體系,為受命爵位后官制體系的確立奠定基礎。
小邾國君受命子爵之后,稱謂由邾君變?yōu)猷\公、郳侯、小邾子等,其官制開始走向成熟。筆者此前曾具體考證邾大宰簠(《集成》04623、04624)、邾大宰鐘(《集成》00086)、郳右居戈(《集成》10969)等器銘文,證明小邾國設置有大宰、車右等職官[25]62—70。此次郳大司馬器群的發(fā)現(xiàn)也再次證明至春秋晚期小邾國的職官體系已成一定規(guī)模。列國官制的特點各有不同,據(jù)趙曉斌先生總結:“春秋列國職官大致可分南北二系。南系以楚國為代表,更多地承襲商制。北系以齊、魯、衛(wèi)、晉、鄭、宋為代表,主要承襲周制。北系中又可分出三系,齊國為一系,魯、衛(wèi)、鄭、宋為一系,晉國為一系。北三系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中央政務官卿的設置上,如晉國以諸軍將、佐為卿,魯、衛(wèi)、鄭、宋均以四司(司徒、司馬、司空、司寇)為卿官的主體部分,齊國則以當國、大宰、左右相為卿?!盵18]123通過比較,小邾國的大宰和大司馬應是卿官,職官設置與近鄰并對其影響較大的魯、宋等國相似。據(jù)邾大宰鐘、邾大宰簠銘文可知,其器主分別為欉子掠和欉子耕,二器年代分屬春秋早期和春秋中晚期[25]62。因此,就大宰而言,小邾國也應采用了類似魯國的世官制度,由欉氏家族擔任。眾所周知,春秋時期的宗室官員一直是列國官員的主體,公室宗族掌握多數(shù)諸侯國政令,小邾國或也采用這一傳統(tǒng)。
滕州大韓墓地的春秋晚期貴族墓是繼東江小邾國春秋早期貴族墓地之后小邾國墓葬和銅器的又一次集中發(fā)現(xiàn),為研究春秋中期以后小邾國遷徙和地望等問題提供了切實證據(jù)。大韓墓地出土的郳公戈和郳大司馬器年代均在春秋晚期,實證了小邾國君在受周王冊命之后國君稱謂和職官設置的變化。
通過對郳大司馬盤銘文的釋讀,可知其器主名彊,記事采用周歷王正?!肮蕢燮渖怼钡葹榻鹞某跻?,豐富了我們對嘏祝辭用語的認識。另外,小邾國歷來與魯國親近,職官體系也與魯國相似。春秋早期小邾國君僅可稱“君”,依魯國三桓之例,其應只有與職官系統(tǒng)相仿的家臣體系。至小邾國君郳犁來受周王冊命之后,小邾國才出現(xiàn)了國君稱公、稱爵的實例,發(fā)現(xiàn)了大宰、大司馬、車右等職官銘文,這一時期小邾國的官制趨于成熟。
總之,至遲于春秋晚期,小邾國出現(xiàn)了大宰、大司馬、車右等職官設置,或還設置有與之相關的左右司馬、司右、大馭、車左等職官。由于金文資料過于單薄,小邾國職官體系和具體職能尚無法詳究,但隨著滕州大韓墓地郳大司馬器群等考古資料的不斷豐富,對小邾國官制的研究必將日趨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