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唐信州刺史薛府君墓所見幽營二州薛氏

2023-10-11 08:01:48盧亞輝
北方文物 2023年5期
關(guān)鍵詞:府君雙室幽州

盧亞輝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

〔內(nèi)容提要〕 北京姚家井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為雙室磚墓,出土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志蓋篆刻“大唐故信州刺史河?xùn)|薛府君墓志之銘”文字中的信州,是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為安置契丹失活部落而置的羈縻州信州,原隸屬營州都督,后寄治幽州范陽縣,改隸幽州都督管轄。信州刺史薛府君墓下葬的年代在開元中后期至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叛亂之前。信州刺史薛府君,極有可能是薛仁貴、薛訥、薛楚玉家族成員。正是薛氏家族與營州、幽州一地的緊密聯(lián)系,才使以下事件成為可能:安史叛亂后,薛楚玉將領(lǐng)劉正臣帶領(lǐng)平盧軍的迅速反正;河朔平定后,薛嵩的感恩奉職;薛嵩之子薛平未效仿河朔故事,歸附中央;朝廷平定李師道后,薛平又為平盧軍節(jié)度、觀察使等。

“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shù)千萬里,窮討殊斗,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①從薛仁貴“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漠北、遼東咸遵聲教”②,到其子薛訥“鎮(zhèn)幽州二十余年,吏民安之,未嘗舉兵出塞,虜亦不敢犯”③。以薛仁貴、薛訥為代表的薛氏家族成員,為唐代經(jīng)營河北道北部營州、幽州、遼東等地,立下功勞。薛訥長期駐守幽州,其弟薛楚玉亦在幽州等地為官,薛楚玉子薛嵩“生燕、薊間……以膂力騎射自將”④,若從薛訥武周年間鎮(zhèn)幽州時起,至薛嵩參與安史之亂,薛氏家族在幽州地區(qū)生活長達(dá)半個世紀(jì)。若是從薛仁貴東擊高句麗時算起,時間要更長。1954年公布的北京姚家井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為前后雙室磚墓,出土漢白玉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或許就是薛氏家族在幽、營二州煊赫的實物證明。

一、北京姚家井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

北京姚家井薛府君墓,1952年11月發(fā)掘,是一座雙室磚墓(圖一),磚室發(fā)掘長度17.1米。發(fā)掘者從擾亂的情形推斷,墓葬下葬后不久便被擾亂;清光緒年間在墓頂開挖南北向的泄水明渠對其破壞更為嚴(yán)重。墓壙四壁殘存最高處僅1米,最低處僅0.2米,故壁畫近乎全毀,發(fā)掘時僅看到花卉和禽鳥殘片。出土的隨葬品僅有墓志蓋1塊、生肖俑5件。簡報根據(jù)墓志蓋紋飾,認(rèn)為下葬于武則天時代⑤。《試論北京地區(qū)唐墓》一文、《北京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一書中略有涉及⑥,然對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的年代與墓主身份均未加以推定。張永珍《生肖俑在唐代》認(rèn)為,信州薛府君墓埋葬年代在神龍元年(705年)以后⑦。

圖一 北京姚家井信州刺史薛府君墓平面圖(據(jù)簡報改繪)

薛府君墓的研究現(xiàn)狀,亦是唐墓研究中常面臨的問題,即墓葬多被盜掘,隨葬品已被擾亂,墓志可能在墓葬發(fā)掘前已出土,墓志缺失使得對墓主人的判定難上加難。如何判定墓主的身份,筆者曾以政治文化集團的視角,即“政治史的視角”,結(jié)合唐代兩京地區(qū)墓葬的研究,對咸陽唐代蘇君墓、西安西郊陜棉十廠唐壁畫墓M7的墓主身份進行判定,得出結(jié)論⑧。故下文擬以“政治史的視角”,結(jié)合唐代墓葬與墓志紋飾已有研究成果,對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的墓葬年代與墓主身份進行推定。

二、信州刺史薛府君墓葬年代與墓主身份推定

筆者從薛府君墓出土的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信州地望、雙室磚墓等喪葬元素出發(fā),對信州刺史薛府君墓的年代與墓主身份進行推定。

1.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

對唐代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紋飾梳理后⑨,可知獸首人身十二生肖紋飾在墓志中出現(xiàn)的時間在唐玄宗開元后期,即Aa型Ⅱ式、Ba型Ⅱ式墓志,如Aa型Ⅱ式墓志中的韓忠節(jié)(742年葬)⑩、張去逸(748年葬)、郭晞夫婦(795年葬)(圖二);Ba型Ⅱ式墓志中的郭君(733年葬)、王徽(754年葬)(圖三)、劉公墓志(771年葬)(圖四)等,其中,以郭君墓志時代最早。唐代長安地區(qū)較早出土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者,是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孫承嗣暨妻高氏合葬墓(圖五),出土獸首人身十二生肖俑的墓葬,墓主多是李唐宗室、唐元功臣、龍武軍、元從奉天定難功臣等軍隊系統(tǒng)或內(nèi)常侍人員,這與獸首人身生肖紋飾見于唐代元從功臣及其后裔郭君、董等墓志上有相似之處。在公布的材料中,唐代長安地區(qū)出土十二生肖陶俑年代最早者為葬于736年孫承嗣與妻高氏墓,年代雖然略晚于開元二十一年(733年)郭君墓志上的獸首人身十二生肖紋飾,但從十二生肖紋飾的整體發(fā)展情況看,無論是墓志紋飾中的獸首人身十二生肖,還是獸首人身十二生肖陶俑,當(dāng)起源于唐玄宗開元天寶時期的長安地區(qū)。至于兩湖地區(qū)出土十二生肖的隋唐墓葬,如湖南長沙牛角塘M1、黃土嶺唐墓56長黃M024、長沙咸嘉湖唐墓、湘陰唐墓、岳陽桃花山M4、岳陽桃花山M12、武漢東湖岳家嘴磚室墓、武漢馬房山磚室墓,其墓葬年代判斷有不盡正確之處,結(jié)合墓葬中同出墓龍、人首鳥身俑等判斷,年代可能是玄宗時期,墓主多為于兩湖為官的北方人士,通過墓葬形制與隨葬品數(shù)量分析,墓主以三品至五品官員居多。

圖二 郭晞夫婦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

圖三 王徽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

圖四 劉公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

圖五 孫承嗣墓出土的十二生肖俑

薛府君墓出土5個高1尺(33厘米)左右的生肖俑(圖六),漢白玉石刻,獸首人身,站姿,殘存的生肖俑有龍、雞、蛇、羊、豬。薛府君墓出土的生肖俑使用漢白玉石應(yīng)是就地取材,與當(dāng)?shù)爻霎a(chǎn)漢白玉石有關(guān),俑身穿交領(lǐng)廣袖寬袍,雙手拱于胸前,立于器座上。脖頸短而粗,頭略向下垂,俯視前方,厚重端莊的風(fēng)格接近兩湖的坐姿生肖俑,是站姿生肖俑的早期類型。結(jié)合唐長安地區(qū)獸首人身生肖俑的出土情況,薛府君墓出土的十二生肖造型與王徽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相近,可知薛府君墓的年代極有可能在玄宗開元中后期至天寶年間。

圖六 薛府君墓出土的生肖俑(圖片出自張永珍:《生肖俑在唐代》,2020年)

2.信州地望

薛府君墓志蓋,盝頂方形,邊長80厘米。周飾寶相花紋,志蓋中間篆刻“大唐故信州刺史河?xùn)|薛府君墓志之銘”(圖七)。志蓋上的篆書刻字,是薛府君墓中僅有的文字。信州則成為解讀墓葬年代與墓主身份的另一關(guān)鍵要素。唐代,信州作為地名,在文獻(xiàn)記載中多見,以下就相關(guān)記載加以辨析,以明確薛府君所任刺史之地信州地望。

圖七 薛府君墓志蓋拓片

(1)夔州、潁州、衢州與信州

武德元年(618年),唐改夔州為信州,后于武德二年至八年(619—625年)之間,又改為夔州。

武德四年(621年),李唐平定王世充時,在“汝陰縣西北十里置信州,領(lǐng)汝陰、清丘、永安、高唐、永樂等六縣”,武德六年(623年)時,改為潁州。

乾元元年(758年),李唐政府曾割衢州之常山、饒州之弋陽、建州之三鄉(xiāng)、撫州之一鄉(xiāng),置信州。

前文已從生肖俑的角度推定薛府君葬于開元中后期至天寶年間,加之薛府君葬于唐河北道幽州,故薛府君任職的信州不可能是上述三處的信州。

(2)營州與信州

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為了安置契丹失活部落而置信州,為羈縻州,隸屬營州都督,原治所在黃龍。萬歲通天元年(696年)營州城旁的契丹叛唐,唐朝東北的塞外重鎮(zhèn)——營州失陷于契丹,迫使原來寄治于營州境內(nèi)的羈縻州信州于萬歲通天二年(697年)遷到青州安置。唐中宗神龍初年(705—707年)北還,但非還治于營州界內(nèi),而是寄治幽州范陽縣,改隸幽州都督管轄。天寶年間,信州領(lǐng)縣一,戶四百一十四,人口一千六百。

從時間與葬地看,薛府君任職的信州,只能為原是營州羈縻州,后寄治幽州范陽縣者。

3.雙室磚墓

唐代雙室磚墓一直備受學(xué)者們關(guān)注。對雙室磚墓最新的類型學(xué)分析可知,雙室磚墓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前、后室面積相差較大,前室面積接近天井面積,規(guī)制相對較小,此類墓葬有尉遲敬德墓、鄭仁泰墓、安元壽墓、康文通墓、節(jié)愍太子墓;第二類是前、后室面積相差較小,前室已發(fā)展為一個真正的墓室,包括咸陽唐蘇君墓、唐太宗妃韋貴妃墓、唐太宗妃燕妃墓、房陵公主墓等。其中,除節(jié)愍太子之外,尉遲敬德、鄭仁泰、安元壽、康文通等是唐建國元從及其后裔,咸陽唐蘇君墓的墓主為南昌公主與駙馬蘇勖,由此可知,第二類雙室磚墓的墓主主要是李唐宗室與姻親,第一類雙室磚墓的墓主為元從功臣及其后裔,元從功臣及其后裔的墓葬遵守唐代嚴(yán)格的喪葬等級制度,略低于李唐宗室與姻親所用的雙室磚墓,元從功臣及其后裔以前室較小的雙室磚墓來彰顯自身特殊的身份。

李唐開國元從,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作為藩王時期的王府僚佐、唐元功臣、元從奉天定難功臣等,都是元從功臣涵蓋的范圍。薛府君的雙室磚墓,總體規(guī)制略小,接近于元從功臣及其后裔的墓葬,即薛府君可能是元從功臣及其后裔。

那么,同時滿足元從功臣及其后裔、任職信州、葬于開元后期至天寶年間者,考之諸史,高宗至玄宗時期只有薛仁貴、薛訥、薛楚玉家族滿足條件。薛仁貴,貞觀末年時的“遷右領(lǐng)軍郎將,依舊北門長上”,永徽五年(654年),萬年宮遭遇山水沖擊玄武門時,護駕高宗,開耀元年(681年),被高宗召見時,仍提及“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漠北、遼東咸遵聲教者,并卿之力也”。698年突厥入寇,薛訥赴任安東道經(jīng)略之前,在洛陽同明殿受武則天召見時,曾以“丑虜憑凌,以廬陵為辭。今雖有制升儲,外議猶恐未定。若此命不易,則狂賊自然款伏”之語,有功于李唐皇室。玄宗剛即位,新豐講武之時,薛訥“為左軍節(jié)度。時元帥與禮官得罪,諸部頗亦失序,唯訥及解琬之軍不動。玄宗令輕騎召訥等,至軍門,皆不得入。禮畢,上甚加慰勞”。薛仁貴、薛訥可以說有功于李唐皇室,類似于唐初開國元從功臣或者唐元功臣的位置。

三、信州刺史薛府君墓所見幽營薛氏

1.薛訥與幽州

698年8月,突厥默啜入寇河北,武則天使薛訥攝左武衛(wèi)將軍、安東道經(jīng)略,不久拜幽州都督、兼安東都護;710—712年之間,薛訥由幽州都督,轉(zhuǎn)任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正如岑仲勉所言,薛訥都幽州最多不過九年。然文獻(xiàn)多載薛訥“鎮(zhèn)幽州二十余載,邊人懷之,未嘗深入,虜亦不敢犯”。從本傳看,薛訥自任職并州之后,再無任職幽州的記載。若文獻(xiàn)中薛訥鎮(zhèn)幽州二十余年的記載無誤,薛訥可能在698年之前也曾在幽州任職,惜無史料可供參考,唯有薛訥的年歲或是認(rèn)識這一問題的關(guān)鍵。據(jù)薛訥本人傳記可知,薛氏以七十余歲高齡逝于開元八年(720年),則其生年最晚是651年。698年默啜入寇河北時,作為左武衛(wèi)大將軍薛仁貴之子的薛訥已48歲,而在此年之前,薛訥只有任職城門郎、藍(lán)田令的履歷,讓人不易理解,或許此時的薛訥任職肅政臺(即御史臺),有可能任職肅政大夫或中丞(御史大夫、中丞),才有可能對肅政中丞來俊臣因受賄、發(fā)義倉事加以阻止,且以御史大夫,攝左武衛(wèi)將軍、安東道經(jīng)略也是合適的,因為后來的張守珪亦是先至京師長安加御史中丞后,才改幽州長史、營府都督等。考慮到薛訥父薛仁貴有長期在河北道北部、朝鮮半島任職與征戰(zhàn)的經(jīng)歷,48歲之前的某段時間,薛訥或在河北道北部(如幽州等地)任職,前后任職時長合并計算,才有薛訥鎮(zhèn)幽州二十余載的相關(guān)記載。

2.薛楚玉與幽州、營州

薛楚玉是薛訥之弟,薛嵩之父。732—733年,薛楚玉為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后因征討契丹失敗,由張守珪接任。《舊唐書》記載,薛嵩父薛楚玉,為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考慮到天寶元年(742年),更幽州節(jié)度使為范陽節(jié)度使,以平盧為節(jié)度,以安祿山攝中丞為使,加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薛楚玉卸任幽州長史不久去世,故《舊唐書·薛嵩傳》中薛楚玉為范陽、盧龍節(jié)度使若非追贈,則指的是薛楚玉曾任幽州長史、營州都督一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第一是接任者張守珪的情況。張守珪任職幽州長史的同時,還兼任御史中丞、營州都督等,在親王李瑤于724—737年遙領(lǐng)幽州都督的情況下,薛楚玉、張守珪作為實際主持幽州地區(qū)事務(wù)的最高長官,頗懷疑薛楚玉也極有可能肩負(fù)營州事務(wù),故張守珪接任薛楚玉幽州長史一職時,也接替其營州都督一職。

第二是薛仁貴、薛訥、薛楚玉等,與安東都護府(安東都督府)、平盧節(jié)度使(治營州)所在地區(qū)與出身、任職于此地區(qū)的官員聯(lián)系親密。薛仁貴曾以兵二萬鎮(zhèn)安東府;薛訥任安東道經(jīng)略,安東都護已見前述。薛楚玉與營州地區(qū)聯(lián)系緊密,可從部分唐人傳記中加以證實。劉全諒父劉客奴(即劉正臣),“少有武藝,從平盧軍。開元中,有室韋首領(lǐng)段普恪,恃驍勇,數(shù)苦邊;節(jié)度使薛楚玉以客奴有膽氣,令抗普恪??团珕悟T襲之,斬首以獻(xiàn)”。上文的表述,似乎印證了薛楚玉為營州地區(qū)軍事長官的推測?;蛟S正是因為這層緊密聯(lián)系,才使以下事件的發(fā)生成為可能,如平盧軍及將領(lǐng)劉正臣在安史之亂后的迅速反正;河朔平定后,薛嵩“感恩奉職,管內(nèi)粗理”;薛平在其父薛嵩卒后,未效仿河朔故事,歸附中央;朝廷平定李師道后,以薛平為平盧軍節(jié)度、觀察等使,仍押新羅、渤海兩蕃使。

薛府君墓志蓋上篆書的“信州刺史”四字,似又為薛氏家族與營州地區(qū)的緊密聯(lián)系添一旁證。同時期,尚有薛泰一人,值得注意。從開元三年(715年),將軍薛泰督軍鎮(zhèn)撫歸附的契丹李失活部;到開元六年(718年)營州都督許欽?!傲钛μ涷斢挛灏偃?又征奚王李大輔者及娑固合眾以討可突于”,官軍失利,薛泰被擒;至開元十三年(725年),安東都護薛泰“請于黑水靺鞨內(nèi)置黑水軍”;直到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春,玄宗敕書久在邊鎮(zhèn)、深練兵權(quán)的薛泰,與紀(jì)思晦、王忠嗣等,討伐契丹奚部。從715年至733年,薛泰一直在營州、幽州地區(qū)活動,其活躍的年代,上接薛訥,后與薛楚玉同時。惜薛泰相關(guān)資料不詳,無法進一步研究。新近公布的張獻(xiàn)甫墓志,提及獻(xiàn)甫因其伯父幽州都督府長史張守珪,“筮仕于幽薊”;后因其兄梁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山南節(jié)度使張獻(xiàn)誠、張獻(xiàn)恭,“佐軍于巴梁”。薛府君、薛泰或與張獻(xiàn)甫的任職情況相近,二人可能是薛訥、薛楚玉家族之人,而得以在幽州、營州等地任職。若此判斷不誤,或許給我們認(rèn)識安祿山能長期在幽州地區(qū)任職提供新的思考。文獻(xiàn)記載,李林甫欲杜出將入相之源,而專任蕃人為將,安祿山叛亂的原因,是“專得大將之任故也”,無疑是正確的。然李林甫的建議之所以能夠為玄宗采納,尤其是后來讓安祿山長期主政幽州,或與薛訥一族長期在營州、幽州的任職使邊疆基本安穩(wěn),不無關(guān)系。

四、結(jié) 論

北京姚家井薛府君墓,墓志蓋中間篆刻的“信州”,是唐河北道營州幽州地區(qū)的信州。薛府君極有可能是薛仁貴、薛訥、薛楚玉家族成員。薛府君墓下葬的年代極有可能是唐玄宗開元中后期至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叛亂之前。

注 釋:

① 《新唐書》卷111《郭孝恪等傳》,中華書局1975年,下同,第4157頁。

② 〔宋〕王欽若等撰,周勛初等校訂:《冊府元龜》卷134《帝王部·念功》,鳳凰出版社2006年,下同,第1483頁。

③ 《資治通鑒》卷210《唐紀(jì)二十六·玄宗·先天元年》,中華書局1956年,下同,第6672頁。

④ 《新唐書》卷111《薛嵩傳》,第4144頁。

⑥ 劉耀輝:《試論北京地區(qū)唐墓》,《北京文博》1998年第4期;宋大川:《北京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上冊),科學(xué)出版社2009年,第203頁。

⑨ 盧亞輝:《唐代墓志紋飾中的十二生肖》,《古代文明》(第1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209—250頁。

⑩ 中國文物研究所、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編:《新中國出土墓志·河南·貳》(上冊),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284頁。

猜你喜歡
府君雙室幽州
渠縣漢沈府君闕
天津詩人(2018年1期)2018-11-13 20:28:00
黃道周
紫禁城(2016年4期)2016-10-28 07:12:41
長治府君廟和崔玨
文物季刊(2016年2期)2016-04-19 07:38:24
碰撞、變異與融合:論日本文學(xué)中的“泰山府君”
血流動力學(xué)雙室模型Extended Tofts Linear在腦膠質(zhì)瘤DCE-MRI滲透性定量分析的復(fù)測性及有效性研究
磁共振成像(2015年8期)2015-12-23 08:53:15
目不識丁
煙氣導(dǎo)向式雙室熔煉爐
TiO2納米管雙室光電化學(xué)池光催化制氫的研究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與敦煌
苏尼特右旗| 根河市| 壤塘县| 崇左市| 保靖县| 彰化市| 洞口县| 博野县| 保康县| 廊坊市| 奉化市| 广饶县| 独山县| 探索| 乌兰察布市| 汝南县| 商水县| 利津县| 琼结县| 沈丘县| 浦东新区| 奉贤区| 玛纳斯县| 陕西省| 驻马店市| 印江| 治县。| 昂仁县| 莒南县| 那坡县| 克什克腾旗| 沐川县| 顺平县| 农安县| 云梦县| 普宁市| 镇雄县| 独山县| 定陶县| 明水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