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春久
黃草帽,帆布衣,挽至膝蓋的褲腳,全神貫注的神態(tài)……龍春久赤足站在水田里俯身插秧,一絲不茍的樣子,仿佛完全不在意酷熱的環(huán)境。這里是位于巴基斯坦東部旁遮普省首府拉合爾西南郊的隆平高科雜交水稻南亞種子研發(fā)中心試驗田,龍春久正同巴基斯坦技術員一起探討雜交水稻篩選試驗方案。他身邊的當地農民在插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龍春久從田地里出來,抹了抹臉上的汗,對《環(huán)球人物》記者介紹說,他2009年來到巴基斯坦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代表袁隆平農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平高科”)負責種子研發(fā),選育適合當地的品種。2016年底,隆平南亞種子研發(fā)中心暨巴基斯坦育種站成立。如今,龍春久已是隆平高科種業(yè)科學院巴基斯坦育種站站長。
因為都是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且在巴基斯坦待了10多年,龍春久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巴基斯坦袁隆平”。
當地的水稻種子,每公頃能收獲4到5噸,隆平高科的雜交水稻種子,每公頃能收獲9到10噸,幾乎增了一倍?!拔覀?yōu)榘突固箮碜詈诵牡霓r業(yè)科技,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種子既能幫助巴出口創(chuàng)匯,還能在當地播種,解決糧食短缺問題?!饼埓壕米院赖卣f。
試驗田的雜交水稻產量較之前有大幅提升。( 本刊記者 楊迅 / 攝 )
“我們來之前,巴基斯坦本地的水稻種植水平相當于我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水平。種子隨意播撒,管理方式較粗放?!饼埓壕谜f。如今,隆平高科的種子在巴基斯坦的種植面積達到530萬畝,是普通水稻產量的2.5倍,按照每畝盈利400元來計算,雜交水稻每年給巴基斯坦帶來2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約合2.8億美元。
目前,隆平高科所選育的雜交水稻品種在巴基斯坦各個省份表現都很好。10多年前,巴基斯坦的雜交水稻種子銷量大概幾十噸,而今年預計將達到1.1萬到1.2萬噸。
1999年,隆平高科開始與巴基斯坦方面合作。作為合作伙伴,巴基斯坦嘎德農業(yè)研究與服務公司負責商業(yè)化事宜。得益于與隆平高科的研發(fā)合作,嘎德公司已有多個雜交水稻品種獲巴相關機構登記,收到了積極的市場反饋。該公司研發(fā)人員表示:“巴基斯坦旱季干旱炎熱,隆平高科在巴研發(fā)的雜交水稻品種耐干旱、耐鹽堿,還能承受45攝氏度的高溫,成本低、效益好。”
龍春久對巴基斯坦的氣候、土壤、水源、蟲害等農業(yè)條件了如指掌。他結合當地的氣候和水文特征,制定了科學的種植管理方式,以幫助當地農民增產增收。
記者來到田間地頭探訪,在田里插秧的一位巴基斯坦老伯說,跟隨龍春久學習雜交水稻很有收獲,可以說是改變了生活,種植隆平高科雜交水稻的收入也顯著提高了。此項收入之前是2.5萬盧比到3.5萬盧比(1巴基斯坦盧比約合0.025元人民幣),現在增加到5萬盧比,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妻子和孩子對此都很高興。
35歲的法瑞德來自拉合爾郊區(qū)的吉納爾村,跟隨龍春久在隆平南亞種子研發(fā)中心工作已有10年時間。他表示,起初,當地人對雜交水稻根本沒有概念,龍春久將雜交水稻的知識一點一點向當地人解釋和傳授。雜交水稻的產量比當地水稻更高,價格更低,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也帶來了更多利潤。
據法瑞德介紹,龍春久幾乎每天都來育種中心做研究,對于浸種催芽、播種移栽、肥水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精益求精。在他的帶動下,當地人的勞動技能和英語水平都有了顯著提高,對于雜交水稻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知識有了掌握。團隊里的巴基斯坦人和中國人也相處得非常融洽。“龍老師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更多巴基斯坦人對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有了了解,也驗證了巴中友誼是牢固和堅定可靠的?!?p>
龍春久在田間指導巴基斯坦農民拔秧。(本刊記者 楊迅/攝 )
在一些人看來,種水稻是一個苦活兒。在異國他鄉(xiāng)推廣富有技術含量的雜交水稻,更是充滿挑戰(zhàn)。一個來自中國的農業(yè)專家,為什么非要吃這份苦,忍受這份寂寞呢?
龍春久出身于農民家庭,從小就對農業(yè)很有興趣,一直想為農民做點事。他對記者表示,自己1999年從湖南農業(yè)大學畢業(yè)后,當年就在湖南省資興市種子公司參加了工作。在國內從事雜交水稻制種工作多年以后,他希望走出去到國外看一看,將所學的知識在國外實踐一下,也能鍛煉一下英語。
2009年,懷揣一腔熱情的龍春久來到了巴基斯坦。剛到時就被潑了冷水——看到眼前一片荒涼、沒有綠色植物的土地,龍春久覺得有些泄氣,當地條件艱苦,氣候炎熱,住的是農戶的房子,沒有空調,連覺也睡不好。龍春久的前兩任同事都沒有堅持住,相繼辭職了,“剛來的那兩年,沒有網絡和電視,心里也會有斗爭,想過放棄和打道回府,但當地人的關心和信任打動了我。我告訴自己,只有不懈堅持下去,才能驗證中國雜交水稻的偉大?!睉{著不服輸的韌勁,龍春久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巴基斯坦一待就是14年,其間只是偶爾回國過年或短期休假。
莊稼之人不得閑,面朝黃土背朝天,勤做細耕苦種田。為了在巴基斯坦更好地普及推廣雜交水稻,龍春久多年來都過著“基地—辦公室—宿舍”的三點一線式生活。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女兒今年高考,龍春久也無暇顧及,雖然家里會有抱怨,但家人知道他對于農業(yè)的執(zhí)著和投入,也能夠理解他,只是覺得他“太苦,太鉆”。值得一提的是,受龍春久的影響,女兒高考也填報了生物學專業(yè)。
“十年磨一劍?!痹诎突固构ぷ鞯?4年間,龍春久正好也經歷和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巴經濟走廊提出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在龍春久看來,巴基斯坦的雜交水稻工程是中國減貧惠農舉措的體現,有助于幫助巴基斯坦更好實現糧食安全。而他自己投身這項事業(yè),也是因為對貧苦人民有感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巴基斯坦人民謀福利。
搞水稻投入周期長,見效慢,不易出成績。但龍春久決心要盡量改變現狀。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他先向當地農戶普及雜交水稻的理念,一點一點教,有時在田地里干活,太陽毒辣,氣溫也很高,甚至到了下午四五點還沒吃午飯。剛開始時,龍春久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會有障礙,感覺“腦袋要炸”,但他總是耐心地對學生們說,制種、育種等環(huán)節(jié)要特別注意小心,仔細又仔細。有時一旦出錯,一年都白干了?!拔覜]有私心,只希望當地人更好地學到相關知識,有時候脾氣急一些,事后巴基斯坦人也能理解,會通過買水或者送水果的形式,向我表達感謝之情?!?p>
龍春久與巴基斯坦技術員(右)進行恢復系收種工作。(受訪者供圖 )
“中國人到巴基斯坦不是來吹空調的,是來吃苦的?!眻F隊里當地員工瓦格斯如此感慨。龍春久說,自己在巴基斯坦深耕多年,希望能更好地展示中國人吃苦耐勞、真誠助人的形象,更好地幫助當地人。在他的帶動下,團隊里的巴基斯坦人也有了變化,有的廚師和保安以前生活習慣比較懶散,現在已經愿意主動深入田間地頭幫忙了。
研發(fā)團隊以前只有兩三個人,現在已經擴展到了十三四個人,其中兩個中國人,十多個巴基斯坦人。龍春久很感慨:“我教的是雜交水稻,但通過多年的實踐,感覺也是在將勤勞致富等中國傳統(tǒng)觀念播撒開來。經過磨合,現在我和巴基斯坦團隊成員交流時,有時只需要一句話,或者一個眼神,一個英文單詞,他們就能領會。”
每年5月到9月,當地天氣最為炎熱,是研發(fā)團隊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白天頭頂烈日,在田間記錄試驗品種的性狀,晚上“挑燈夜戰(zhàn)”,整理收集的數據。忙完一天的工作,龍春久回到住處,有時會和團隊成員繼續(xù)交流一下,有時間也會和家人視頻通話。龍春久告訴記者,現在心里有了底,對在巴基斯坦推廣雜交水稻事業(yè)也更加有信心了。
巴基斯坦經濟雖然仰仗農業(yè),但還是缺乏農業(yè)技術方面的人才?!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饼埓壕谜f,希望通過中國人的教授,讓巴基斯坦人能獨立掌握雜交水稻培育的整個流程。
在巴基斯坦,中國的研發(fā)團隊十分注重本土化人才的培養(yǎng)。龍春久經常不定期開個會,對大家的表現點評一下,讓團隊成員取長補短。當地的農業(yè)機構和政府部門也會組織人員過來培訓。
多年下來,龍春久已帶出5名研究生,為100多名學生授過課,培養(yǎng)出了一個本土育種研發(fā)團隊。團隊則為當地培養(yǎng)了約500名農業(yè)人才。學生們說,過去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泛泛而膚淺,龍老師帶來的雜交水稻技術,理論結合實際,讓他們學到了發(fā)家致富的“真經”。
弗蘭德是研發(fā)中心的助理研究員,跟著龍春久學習工作將近10年了。在龍春久的指導下,弗蘭德從不會說英語、沒有農業(yè)知識,成長為現在可以獨當一面的技術型人才。弗蘭德對記者回憶:“剛開始時,不僅僅是我,身邊很多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yè)化培訓,是龍老師多年如一日,堅持教授我們農業(yè)知識、技術和英語,讓我們掌握了雜交水稻培育、移植的多種技能,如今我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更加有奔頭?!?/p>
龍春久對記者說,不少巴基斯坦人都知道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袁隆平一直有兩個夢:第一個夢是禾下乘涼夢,就是追求水稻的高產、更高產夢;第二個夢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曾經說:“我始終都在努力使我的夢想成真,也希望與你們共勉,來共同實現這兩個夢想?!?/p>
作為袁隆平的湖南老鄉(xiāng)和同行,龍春久希望實現他的兩個夢想,通過不斷育種和創(chuàng)新,為實現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爱斘覀冇辛诉@項技術的時候,我希望帶動更多的巴基斯坦人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雜交水稻品種,讓更多人吃飽飯。這就是我的心愿?!?/p>
隆平南亞種子研發(fā)中心在滿足巴基斯坦雜交水稻需要的同時,也向菲律賓出口種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瓦西姆說:“我們的目標是選育出更優(yōu)良的水稻品種,促進巴基斯坦以及南亞、東南亞更多地區(qū)水稻增產?!?/p>
如今,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農民選擇隆平高科選育的雜交水稻品種。龍春久心中惦記的兩個夢想,正在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成為更多人的理想,也會逐步實現。
龍春久
1975年出生,湖南資興人,畢業(yè)于湖南農業(yè)大學,曾在湖南省資興市種子公司工作,2009年赴巴基斯坦從事雜交水稻研發(fā)工作,現任隆平南亞種子研發(fā)中心暨巴基斯坦育種站站長,2021年獲隆平高科文化踐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