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物君
陜西作家陳忠實曾憑一部《白鹿原》名滿天下。慕名去看電視劇的人,可能會對里面的一碗油潑面印象深刻。事實上,生于關(guān)中平原的陳忠實,在生活中也是一個愛吃面的人。
據(jù)說有一天,他應(yīng)邀參加一位作家的研討會,大佬云集。按會議流程,結(jié)束后有一個飯局。
對想要拓展人脈、喜好社交的人來說,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但陳忠實是個樸實直白的人,不喜歡客套,也不愛虛頭巴腦的東西。他一直覺得無聊的飯局就是對生命的蹂躪。所以他沒等會議結(jié)束,就和一位好友偷偷溜出了會議室。
兩人途經(jīng)一家面館時,陳忠實就走不動路了,吃碗面那不是美得很。進店,陳忠實對服務(wù)員說:“兩碗扯面,多放點辣子!”還不忘加一句“把面湯上滿些”。
剛做好的扯面筋道得很,澆上油潑辣子,那叫一個美。
陳忠實忍不住感慨:“任何山珍海味,都比不上一碗油汪汪的扯面,比宴會上的飯菜實惠多了。說實話,我一坐到宴會桌前就皺眉頭,那根本不是在吃飯,是在吃虛榮吃面子吃身份,壓根就不是我這個農(nóng)村娃需要的?!?/p>
說完,兩人呼嚕嚕吃著面,完全沒有錯過宴會大菜的可惜,只有對面前扯面的珍惜。
簡簡單單一碗扯面,實在、低調(diào)而有內(nèi)涵,將他們的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我們常常會對一種味道,久久喜愛,說不清哪里好,但就是怎么都忘不掉。
即使中國有這么多種面,總有一種是你點餐的必選項。
有時候,你是什么樣的人,從你愛吃的面就能看出幾分。
愛吃燜面的人,多半有些念舊。縱然基因里帶著漂泊的種子,血脈仍會默默流向故鄉(xiāng)的河。
記憶里總有一口大鍋,掀開鍋蓋,白煙朦朧。沾著熟面粉的燜面熟了,香香的。若有熟悉的燜面在,心就在,家也在。
湯面,是喝湯愛好者的靈魂歸屬。漂浮在湯汁里的面條,游弋多姿,吃起來暖潤鮮美,連帶著味蕾都變得溫柔,不愿再挑剔些什么。
舟山有海鮮面,泉州有面線糊,重慶有小面,岐山有臊子面,蘭州有牛肉面……料給得很足,藏進當?shù)氐乃溜L物,滋味越品越有。不論是清湯寡水,還是濃香澆頭,愛吃湯面的人,大多內(nèi)心豐富。
若問什么面吃得最快,一定是拌面。上海的蔥油拌面火了多少年,人人都在心中有一秘訣——上桌要立刻開拌,炸到有點焦黑的蔥,才是味道正宗的關(guān)鍵。獨特而濃郁的蔥香,能將人拉回老上海的慢鏡頭,一把蝦酥或油渣,更讓它咸鮮不膩,香縈口腔。
到了新疆,大盤雞拌面則多了幾分豪放。碩大的食盤中,淋漓著紅油的雞塊、土豆、辣椒、皮牙子,遙遙就散發(fā)著香氣,單獨加的寬面,和盤中湯汁一拌,染上顏色,煞是好看。
愛吃拌面的人,愛憎分明。他們行走的路很長,見過的人也多,在交往中更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
面,總是承載著人情,也隱約展示著人一樣的性格。中國的面紛繁多樣,人的個性也并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