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瑪加蕾特·馮·特羅塔
主演:薇姬·克里普斯
羅納爾德·策爾費爾德
巴茲爾·伊登貝茨 盧娜·韋德勒
雷納托·卡朋特理
類型:劇情/傳記/歷史
上映日期:2023年10月19日(德國)
奧地利詩人英格博格·巴赫曼與瑞士文豪馬克斯·弗里施墜入愛河而又分手,為情所傷的她開啟了前往沙漠的避世之旅。本片通過對巴赫曼與弗里施、德國作曲家漢斯·亨策、奧地利劇作家阿道夫·歐佩爾之間故事的交叉敘述,刻畫了這位詩人從“為情所傷”到“追求意志獨立”的女性自我覺醒過程。
魅力不減的傳記電影
今年8月底在中國上映的傳記電影《奧本海默》,最終以超4億票房、豆瓣電影8.8評分的雙優(yōu)成績漂亮收官,不可否認,觀眾的青睞一部分來源于對知名導演諾蘭的信任,另一部分,則源自對傳記片的核心——原子彈之父、具有爭議的科學家奧本海默個人心路歷程的濃厚興趣,畢竟,相比厚重的人物傳記書籍,傳記類型電影對大眾而言,無疑是走近一個人、了解一個人的更快速路徑。
傳記片的創(chuàng)作由來已久,但在1941年后,它有了更加舉足輕重的地位,那一年,奧遜·威爾斯拍攝了經(jīng)典傳記片《公民凱恩》,這部電影將焦點對準“人”而非“事”,用鏡頭為我們緩緩解開了謎一般的人物——美國報業(yè)大亨查爾斯·福斯特·凱恩,在雪橇底部,觀眾終于一同破解了童年那朵“玫瑰花蕾”對他一生的不滅影響。傳記電影的魅力即在此處,創(chuàng)作者不需要費盡心力地在片頭標明那句“故事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便能夠獲得觀眾更加天然的信任。
女性書寫女性
10月19日,另一部傳記電影登陸德國銀幕,它的主角不似奧本海默如此聞名,但對文學愛好者而言也不算陌生,她就是奧地利女作家英格博格·巴赫曼,1953年巴赫曼出版了個人的第一部詩集《延宕的時光》,獲得四七社文學獎,同年詩集《被緩期的日子》問世,助她一舉成名,除此之外,她的代表作還有詩集《大熊星的召喚》、廣播劇《曼哈頓的好上帝》《洪堡親王》《少主》,以及短篇小說集《三十歲》《同聲傳譯》等。然而,部分文學青年知道她,可能不是通過她的作品,而是她身邊的“男人們”,比如保羅·策蘭、馬克斯·弗里施、漢斯·亨策、阿道夫·歐佩爾等,女性作家因“愛情”而被更廣泛討論,似乎是一種由來已久、難以逃脫的宿命。
正因如此,在這個時間點,德國女性導演瑪加蕾特·馮·特羅塔嘗試為觀眾呈現(xiàn)她眼中的巴赫曼才如此必要,如果將她的愛情故事融入她的一生觀察,也不過是個人意識覺醒的必經(jīng)驛站罷了。用影像書寫巴赫曼的瑪加蕾特·馮·特羅塔,是德國新電影時期不可忽視的一束光芒,1981年,她憑借由芭芭拉·蘇科瓦、尤塔·蘭佩合作主演的劇情電影《德國姐妹》獲得第3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金獅獎,成為世界上第二位獲得此殊榮的女性導演。除此之外,她在導演傳記片方面其實經(jīng)驗相當豐富,先后拍出了作品《羅莎·盧森堡》與《漢娜·阿倫特》,以及2018年以伯格曼為謎底的紀錄片《尋找英格瑪·伯格曼》。
原型、導演之外,飾演巴赫曼的盧森堡演員薇姬·克里普斯同樣值得期待,她曾在《魅影縫匠》中扮演與制衣者雷諾茲一見鐘情的女服務生阿爾瑪,2022年憑借在另一部傳記片《束胸》中對40歲的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的全新演繹,獲得了第75屆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女演員榮譽。
女性書寫女性,女性詮釋女性,相信本片從不同視角,定會闡釋出巴赫曼更完整的故事,最后,以巴赫曼的詩歌《流亡之歌》作為本文的結(jié)束,“愛情贏得一次勝利,死亡也一次,時間和其后的時間。我們一次也沒有。只有圍繞我們的星球的沉落。余光和沉默。但吟頌其后的塵灰之歌,卻會揚起在我們頭頂?!保ㄎ?小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