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微課
課標導覽
通過了解俄國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認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
隨堂練習
1. 學會抓關鍵詞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學在學俄國歷史時抓住了關鍵詞“中央集權、手工工場、近代化”,他學習的內容是()
A. 查士丁尼改革
B. 彼得一世改革
C. 拿破侖改革
D.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2. 18世紀初,俄國彼得一世派遣留學生,開辦學校,創(chuàng)辦報紙,提倡人們學習西歐的禮節(jié)與生活方式。這體現(xiàn)的改革舉措是()
A. 學習西方 B. 加強專制
C. 擴軍備戰(zhàn) D. 發(fā)展經濟
3. 2022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舉辦展覽“彼得大帝:歐洲之旅”,以350件展品展示彼得一世的兩次歐洲之行。彼得大帝最突出的成就是()
A. 改變了俄國的社會性質
B. 廢除了農奴制
C. 開啟了俄國近代化進程
D. 贏得國家的獨立
4. 勞動者要獲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額的代價。當他們剛剛跳出牢籠,面臨的將是無形的枷鎖。能印證此材料的史實是()
A.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B. 俄國農奴制改革
C. 日本明治維新
D. 蘇俄新經濟政策
5.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在封建農奴制度下,占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奴遭受著沉重的剝削、壓迫,生活極其貧困,無力購買商品,國內市場的擴大受到嚴重限制;同時,農奴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資本主義經營所需要的自由勞動力得不到滿足,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材料二 與其等農民自下而上起來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講話
材料三 農民還有權贖買他們所住的房屋,并在獲得地主同意后,贖買分配給他們長期使用的土地和其附屬地作為私產……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
——亞歷山大二世簽署的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四 農民抱怨……負擔的義務過重,特別是在原來利用的附屬地面積超過了現(xiàn)在份地的那些地方;他們不肯繳代役金;他們拒絕服役或希望保留原來三天勞役的辦法……
——1863年沙皇政府報告書
(1)依據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結合材料二,分析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根據材料三,改革后俄國農民的地位有了怎樣的變化?如何實現(xiàn)?
(4)材料四所反映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5)綜合上述材料,分析俄國1861年改革的意義和局限性。
【參考答案】
彼得一世改革:富國強兵 中央集權?手工工場 近代化 農奴制
廢除農奴制:亞歷山大二世 人身自由? 出錢贖買 發(fā)展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