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學斌
考點概述
小說的個性化解讀強調整體閱讀,是對小說的人物、技巧、主題、情節(jié)等的深度探究。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小說考查的個性化解讀主要有這樣幾類:①人物形象類探究;②情節(jié)類探究;③標題意蘊類探究;④藝術特點類探究;⑤思想意蘊與情感意蘊類探究。試題帶有較強的綜合性,考生得分普遍較低。個性化解讀,并不是任由考生脫離文本天馬行空式地發(fā)揮,而是觀點要立足文本,闡述要結合文本,結論要回歸文本。
解題技法
一、如何“多角度”“深層次”地展開探究
1.多角度
(1)大角度:情節(jié)、人物、環(huán)境、主題及藝術手法。無論探究點指向哪個方向,都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展開。(2)大角度中的小角度。在上面提到的五個大角度中,任何一個角度又可展開為一個個更小的角度。如情節(jié)可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人物又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重要人物、線索人物之分。
2.深層次
這個深層次,就小說而言,主要有兩個層次:(1)人文精神。包括三個元素:一是人性,即對人的尊重,強調人的尊嚴,實際上就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二是理性,即對真理的追求,對真理的思考,是廣義的科學精神;三是超越性,即對生命意義的追求。通俗地講,就是以人為中心,關心人,愛護人,用普遍的一句話就叫人類關懷、生命關懷,這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問題。(2)審美取向。指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假惡丑的摒棄;對正義光明的歌頌贊美,對黑暗邪惡的鞭撻批駁;對弱小者的悲憫,對恃強者的憎惡等等。
二、依“多點”和“深點”組織答案
1.“多點探究”的答案組織要求
答案至少有三個點,這三個點就是三個角度和層面,各角度、層面間不能交叉,角度不要太大或太小,每個“點”(角度、層面)由“依據(jù)(對文本的分析)+結論”(或“結論+依據(jù)”)組成。
2.“深點探究”的答案組織要求
可以就任何一個“點”深入探究;答案一般由“觀點+理由”組成,重點在闡述“理由”上;“理由”可以在文本內多角度展開,也可以“內引外聯(lián)”,聯(lián)系個人或現(xiàn)實進一步展開,理由要有理有據(jù)、充分且層次分明。
典例剖析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無法完成的畫像
劉建東
屋子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燒焦的味道。女孩被一個中年婦女領進來,中年婦女是女孩的舅媽。她粗聲說:“我外甥女,小卿?!?/p>
時間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這一年我十五歲,師傅楊寶豐大約四十歲,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畫畫師,專門給人畫像,給活著的人畫,也為故去的人畫,大約一天時間就能完成。師傅保持著一個傳統(tǒng),畫遺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畫。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氣留在自己家里吧。
舅媽說:“我這小姑子三年前不見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們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們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當我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請您來給畫一張像。”
“我需要她的照片,你們找出來,我來挑一張?!?/p>
舅媽轉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來。”小卿指著墻角處放著的一個搪瓷臉盆,小聲凄凄地說:“喏,都在那里?!?/p>
我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臉盆底有一層燃燒后的灰燼。那可憐的灰燼還保持著照片的模樣。舅媽聲音尖厲起來,抓住小卿的細胳膊:“你把照片都燒了!這是為啥?”
“我娘沒死,她找我爹去了?!毙∏鋰聡碌乜蕹雎晛?,她不相信母親離世了。
舅媽最終找到一張泛黃的照片,遞給我?guī)煾担骸澳?,這個行不行?我只找到這一張。您說一個年輕女子,天天在外面瘋跑,凈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睅煾刀⒅掌剖窃谡J真辨認照片中的人,半天沒有說話。
“這張照片是什么時候的?”
“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媽說。
我看到的那張舊照片,在時間無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師傅對照片質量很挑剔。而這一次,他是在勉為其難,在冒一個很大的險。
一切準備停當,師傅開始作畫。每一次,都是從眼睛畫起,這是老規(guī)矩。師傅告訴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畫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這幅畫就成功了一大半。而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對草稿,他稍微猶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筆沾上炭精粉,筆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長的作畫過程還未能結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畫不動了。那一小塊空白,像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特別突兀刺眼。我看到,師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經布滿了密密的汗珠。從來沒有,從來沒有過,這么難熬的作畫過程。我反復看著那張舊照片,看著照片上青春而朦朧的臉龐,再看看素描紙上,那一個意氣風發(fā)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得來之不易啊。
師傅疲憊不堪地說:“明天早晨收尾?!?/p>
第五天一早,我掀開宣紙,驚得大叫一聲:“哎呀!”宣紙下面是空蕩蕩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個遍,也未見蹤影。
舅媽把小卿從院子外領進來。師傅和藹地拍拍她的頭,問:“你見過那張畫像沒?”整晚,只有她一個人在家里。
小卿搖搖頭,又搖搖頭。
師傅揮了揮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我膽戰(zhàn)心驚地看著他,束手無策。師傅說:“我重新畫。”
重畫的過程是一場災難。他甚至茶飯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許多,偶爾有輛自行車響著鈴鐺疾馳而過,都把他驚得歇息幾分鐘才繼續(xù)前行。
又過了五天,小卿母親年輕時的畫像即將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頭發(fā)等細微處,連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經畫好了。那一刻,師傅四肢攤開,癱坐在椅子上,面色蒼白,汗?jié)褚滦洌^發(fā)打著綹垂在額頭上。小卿看到畫像,突然間趴在桌子上,放聲痛哭。
為了保護,我背著畫夾,回到了店里。畫夾被我放在柜臺上。臨睡前,我看了畫夾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閉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來,暗夜中恍若傳來細碎的聲音。我從床鋪上爬起來,躡手躡腳地摸向柜臺,柜臺上的畫夾已經不見了。我驚出了一身的冷汗。聲音仿佛來自屋外,店門虛掩著,我輕輕推開它,腳落下去,感覺像是落進了深淵之中。借著淡淡的月光,我發(fā)現(xiàn)濃濃的夜色中隱約有個人正靜靜地站在那里。
那人終于有了動靜,他打著了火,在燒什么東西。他點了幾次,才點著。燃燒的面積越來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擴展得越來越大。視線順著火光向上移動,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個人竟是師傅。我的腦子瞬間便凝固了。
畫像的事就此結束。師傅徹底放棄了為小卿母親畫像。我和師傅,誰也沒有再提起畫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著師傅,等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沒有等到他。師傅再也沒有出現(xiàn),我不死心,走遍了整個城里,也沒有見到他的蹤影。沒有人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
1951年的一天,我的畫店里走進來一個年輕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輕的臉上寫滿了哀傷?!拔沂切∏??!彼f,“我想請你畫一張肖像?!?/p>
我急忙熱情、手忙腳亂地請她坐下來,小心地問她:“找到你娘了嗎?”
小卿努力克制著悲傷,對我說:“邯鄲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著我狂奔到烈士紀念堂里。我們站在一張合影前,合影上是兩個年輕的男人和兩個年輕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個年輕女人越像我娘。我確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聲痛哭。后來,一個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邊,問我為啥哭泣。我指著照片說,那是我娘。她把我攬在懷里,也是放聲大哭。等我們哭完,她告訴我說,她是照片中的另一個女人,他們四個是曾經的戰(zhàn)友。她讓我叫她黃姨,又指著我娘左邊的那個年輕男子,說是我爹?!?/p>
“我想請你給我娘畫一張像?!蔽腋∏鋪淼搅沂考o念堂,看到了那張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緊緊盯著照片右首的那個男人,我有點懷疑自己的眼睛,使勁揉了揉,指著照片驚呼道:“小卿,你看,那個人,那人是我?guī)煾??!?/p>
黃姨領著我和小卿來到一個烈士墓前,告訴我說,這就是我?guī)煾?,這里面埋著他的一頂帽子。黃姨說,他曾經化名楊寶豐,在城里工作過幾年,他在南關開了一家畫像館,專門給人畫像。我這才知道,師傅叫宋威德。
我潸然淚下。
(有刪改)
考點題
1.師傅燒掉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將完成的畫像,有人說這一情節(jié)設計不合情理,有人說這正是小說情節(jié)設計上的精妙之處,你是如何理解的?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是一道探究性題目,要求學生做個性化的解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最好從人物、主題等方面去做多角度分析。
首先,從小說結尾處“黃姨”對照片上人的介紹可知,小卿的父母和“我”師傅都是革命戰(zhàn)爭時期從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師傅早知小卿母親已經犧牲,內心無比悲痛,不忍見到其遺容,所以師傅要燒掉畫像。其次,在那般黑暗的歲月,小卿母親的畫像如果暴露,容易給革命者及其家人帶來危險,所以師傅燒掉畫像,以保護其家人。
【答案】觀點一:我認為這正是小說情節(jié)設計的精妙之處:①作為革命者,面對犧牲的戰(zhàn)友,師傅內心無比悲痛,不忍見到其遺容;②畫像如果暴露,容易給革命者家人帶來危險;③這樣安排更能夠突出革命者的犧牲奉獻精神。
觀點二:我認為這一情節(jié)設計不合情理:①對于師傅來說,犧牲者是戰(zhàn)友,內心很悲痛,對戰(zhàn)友應該有著很深的感情,理應將傾注了大量心血的畫像保存好;②雖然畫像有可能被暴露,但這又是師傅留給戰(zhàn)友家人的重要禮物,妥善保存好更合情理;③革命者也有七情六欲,把畫像完成并保存好更能表現(xiàn)革命者的崇高形象。
2.有人認為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師傅,也有人認為是小卿娘,還有人認為他們兩個都是主人公,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判斷誰是小說的主人公,關鍵要從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角度進行分析。
【答案】師傅是主人公,理由:①師傅是貫穿整篇小說的人物,花的筆墨最多;②師傅是作者集中刻畫的人物形象,作者直接寫了他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③師傅形象的塑造,更有利于表現(xiàn)革命者的犧牲奉獻精神。
小卿娘是主人公,理由:①小卿娘雖未出場,但小說從頭至尾都在暗寫她;②小說雖然沒有直接寫小卿娘的形象,但她的形象卻絲毫沒有弱化;③小卿娘形象的塑造,更能體現(xiàn)革命者默默奉獻犧牲的精神。
師傅和小卿娘都是主人公:(略,可參考以上內容)。
其他題
3.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舅母請人畫像,急切地承認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對小姑子長期不滿的心理。
B.師傅技藝高超,憑借質量很差的照片就將小卿娘意氣風發(fā)的形象清晰地描繪出來。
C.自行車鈴聲給師傅帶來巨大驚擾,暗示師傅對畫像失蹤后可能帶來的風險的擔憂。
D.我潸然淚下的原因是知道師傅的真實身份太晚,以致于過去長時間的找尋白費了。
[解析]
A.“急切地承認小姑子已死亡”“反映了她對小姑子長期不滿的心理”無中生有。舅媽他們找了小姑子整整三年,最后慢慢地不抱什么希望了,才“當”小姑子死了,所以,“急切”一詞不正確,另外,文中也沒體現(xiàn)出“她對小姑子長期不滿的心理”。B.“憑借質量很差的照片”“描繪出來”錯誤。由結尾二人原本是戰(zhàn)友,且以往師傅對照片質量很挑剔,而這一次卻勉為其難答應“冒險畫像”可知,師父并非僅憑這張模糊的照片畫像,而且“憑借質量很差的照片描繪出人物形象”就說明人“技藝高超”,也是不準確的。D.“以致于過去長時間的找尋白費了”分析錯誤?!拔摇变粶I下是被師傅默默奉獻而不為人所知的精神所感動。
【答案】C
4.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是故事的講述者,小說從“我”的角度去觀察揣摩人物,抒發(fā)情感,這與茹志鵑《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是相似的。
B.小說善于借助物象推進故事發(fā)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現(xiàn),交代了人物之間的關系,解答了前文的懸疑,故事情節(jié)有了突轉。
C.時間背景是1944年、1951年,這使小說描寫的環(huán)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燒面積擴大,象征了革命的興盛。
D.小說只敘述了畫像未完成和烈士紀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讀者自己構想,這種留白藝術使小說顯得含蓄而有張力。
[解析]
“‘暗夜象征了白色恐怖,‘火燃燒面積擴大,象征了革命的興盛”分析錯誤。依據(jù)原文“暗夜中恍若傳來細碎的聲音”可知,此處的“暗夜”只是介紹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依據(jù)原文“他點了幾次,才點著。燃燒的面積越來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擴展得越來越大”可知,師傅點了幾次才點著,說明師傅內心的不舍和無奈,此處的“火”只是一種客觀的描述,是“我”所見情形的真實描寫,并無象征意義。
【答案】C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冷得怪呢,這房子!”第一次見到邢蘭,“我”就忍不住發(fā)牢騷,表明“我”因住宿條件簡陋 “沒心情”,感到委屈。
B.“我”是一名八路軍干部,邢蘭對“我”非常信任。“講他家藏著東西,并沒有一絲猜疑、欺詐”,表現(xiàn)了當時良好的干群關系。
C.“不多會兒,他便抱了五六塊劈柴和一捆茅草進來……”表明邢蘭做事熱心,考慮周到,早就為“我”做好了準備。
D.邢蘭身世悲苦,家境貧寒,卻“無條件”地“參與抗日工作”,有些工作可能力不從心,但他一直任勞任怨。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說開頭描寫了抗日根據(jù)地寒冷蕭瑟的自然環(huán)境,為主人公的出場做好了鋪墊,更襯托出邢蘭的熱情。
B.小說沒有正面寫驚心動魄的戰(zhàn)斗,而是用粗獷簡潔的筆觸刻畫人物形象,表達了對抗戰(zhàn)勝利的堅定信念。
C.這篇小說采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主人公平凡的小事來表現(xiàn)他不平凡的優(yōu)秀品質。
D.“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顆煮滾一樣的心”,語言生動,形象地表明邢蘭對革命工作的無私奉獻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3.小說中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背景下,花“一塊七毛”買一只口琴,對邢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小說中邢蘭買口琴、吹奏口琴的情節(jié),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孫犁的小說通常充滿詩情畫意,有人認為這篇小說寫得過于平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
練熟能生巧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邢蘭①
孫 犁
去年冬天,我隨了一個機關住在鮮姜臺。我住著一個高坡上一間向西開門的房子。這房子房基很高,那簡直是在一個小山頂上??次髅?,一帶山峰,一灣河灘,白楊,棗林。到下午,太陽慢慢地垂下去……
其實,剛住下來,我是沒心情去看太陽的,那幾天正冷得怪。雪,還沒有融化,整天陰霾著的天,刮西北風。我躲在屋里,把門緊緊閉住,風還是找地方吹進來,從門上面的空隙,從窗子的漏洞,從椽子的縫口。我堵一堵這里,糊一糊那里,簡直手忙腳亂。
這時,邢蘭推門進來了。我以為他是這村里的一個普通老鄉(xiāng),來這里轉轉。我就請他坐坐,不過,我緊接著說:
“冷得怪呢,這房子!”
“是,同志,這房子在坡上,門又沖著西,風從山上滾下來,是很硬的。這房子,在過去沒住過人,只是盛些家具。”
這個人說話很慢,沒平常老鄉(xiāng)那些啰唆,但有些氣喘,臉上表情很淡,簡直看不出來。
“唔,這是你的房子?”我覺得主人到了,就更應該招呼得親熱一些。
“是咱家的,不過沒住過人,現(xiàn)在也是堅壁②著東西。”他說著就走到南墻邊,用腳輕輕地在地上點著,地下便發(fā)出空洞的嗵嗵的聲響。
“呵,埋著東西在下面?”我聽見這個人隨便就對人講他家藏著東西,并沒有一絲猜疑、欺詐,便順口問了這句話。他卻回答說:
“對,藏著一缸棗子,一小缸谷,一包袱單夾衣服?!?/p>
他不把這對話拖延下去。他緊接著向我說,他知道我很冷,他想拿給我些柴禾,他是來問問我想燒炕呢,還是想屋里燒起一把劈柴。他問我怕煙不怕煙,因為柴禾濕。
當我說怎樣都行的時候,他便開門出去了。
不多會兒,他便抱了五六塊劈柴和一捆茅草進來,好像這些東西早已在那里準備好。他把劈柴放在屋子中央,茅草放在一個角落里,然后拿一把茅草做引子,蹲下生起火來。
他向我說:
“我知道冷了是難受的?!?/p>
從此,我們便熟識起來。我每天做著工作,而他每天就拿些木柴茅草之類到房子里來替我生著,然后退出去。晚上,有時來幫我燒好炕,一同坐下來,談談閑話。
有時,他拿些黃菜、干糧給我。但有時我讓他吃我們一些米飯時,他總是趕緊離開。
起初我想,也許邢蘭還過得去,景況不錯吧。終于有一天,我坐到了他家中,見著他的老婆和女兒。女兒還小,母親抱在懷里,用襖襟裹著那雙小腿。我看見那女孩子沒有褲子穿……
邢蘭沒表情地說:
“窮的,孩子冬天也沒有褲子穿。過去有個孩子,三歲了,沒等到穿過褲子,便死掉了!”從這一天,我才知道了邢蘭的詳細。他從小就放牛,佃地種,干長工,直到現(xiàn)在,還只有西溝二畝坡地,滿是砂塊。小時放牛,吃不飽飯,而且每天從早到晚在山坡上奔跑呼喚?!钡浆F(xiàn)在,個子沒長高,氣喘咳嗽……
現(xiàn)在是春天,而鮮姜臺一半以上的人吃著棗核和糠皮。
但是,我從沒有看見或是聽見他愁眉不展或是唉聲嘆氣過,這個人積極地參加著抗日工作,我想不出別的字眼來形容邢蘭對于抗日工作的熱心,我按照這兩個字的最高度的意義來形容它。
邢蘭發(fā)動組織了村合作社,發(fā)動組織了村里的代耕團和互助團。代耕團是替抗日軍人家屬耕種的,互助團全是村里的人,無論在種子上,農具上,牲口、人力上,大家互相幫助,完成今年的春耕。
而邢蘭是兩個團的團長。
邢蘭參與抗日工作是無條件的。按照他這樣一個人,矮小、氣弱、營養(yǎng)不良,有些工作他實在是勉強去做的。
有一天,我看見他從坡下面一步一步挨上來,肩上扛著一條大樹干,明顯的他是那樣吃力,但當我說要幫助他一下的時候,他卻更挺直腰板,扛上去了。當他放下,轉過身來,臉已經白得怕人。他告訴我,他要鋸開來,給農具合作社做幾架木犁。
而竟在一天,我發(fā)現(xiàn)了這個家伙是個“怪物”了。他爬上一棵高大的榆樹修理枝丫,停下來,竟從懷里掏出一只耀眼的口琴吹奏了。他吹的調子不是西洋的東西,也不是中國流行的曲調,而是他吹熟了的自成的曲調,緊張而輕快,像夏天森林里的群鳥喧叫……
在晚上,我拿過他的口琴來,是一個“蝴蝶牌”的,他說已經買了兩年,但外面還很新,他愛好這東西,他小心地藏在懷里,他說:“花的錢不少呢,一塊七毛。”
我粗略地記下這一些。關于這個人,我想永遠不會忘記他吧。
他曾對我說:“我知道冷是難受……”這句話在我心里存在著,它只是一句平常話,但當它是從這樣一個人嘴里吐出來,它就在我心里引起了這種感覺:
只有經受寒冷的人,才貪婪地追求一些溫暖,知道別人的冷的感覺;只有病弱不幸的人,才貪婪地拼著這個生命去追求健康、幸?!?/p>
記到這里,我才覺得用不著我再寫下去。而他自己,那個矮小的個子,那藏在胸膛里的一顆煮滾一樣的心,會續(xù)寫下去的。
一九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夜記于阜平
【注】①本文節(jié)選自孫犁同名小說,有刪改。②堅壁:把物資轉移走或埋藏起來,使不落到敵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