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fā)展,一方面帶給我們新鮮的體驗和不勝枚舉的新生事物,另一方面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認知。教師正面臨一個矛盾——教師個性化的自我認同與數字化教育變革下的順應潮流之間的矛盾。作為一名親身經歷高中教育從一支粉筆的贊歌走向信息媒體遍地開花的數字課堂崛起的高中英語老師,我也是從不斷的懷疑、困惑、深思中走過來的。然而面對人工智能高度發(fā)達,ChatGPT顛覆人類認知的客觀環(huán)境下,我們必然要在這個數字化浪潮中“積極向上,適應潮流和應對變革”,直到我們的心靈品格與數字素養(yǎng)能夠實現(xiàn)同頻共振。我們雖然因為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挑戰(zhàn)和壓力而困頓,但是我們在努力具備優(yōu)秀的數字素養(yǎng)的同時,依然沒有拋棄在多元時代中積淀下來的優(yōu)秀品格。我們依然可以在數字化時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數字變革與教育困惑]
我是一名高中英語老師,也是一個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的對“粉筆人生”和“傳統(tǒng)閱讀”有著情懷的性情中人。走上高中講臺以后,我一直都對一黑板的硬筆字和圖文并茂的板書設計情有獨鐘。然而智慧黑板、電子白板和OMO教學模式的襲來,讓我們一線英語老師應接不暇。雖然我們并不排斥數字化教學,然而在常規(guī)教學中,豐富多彩的PPT和電子白板中內置的智慧軟件的反復應用,讓我們逐漸變得慵懶。我們用粉筆書寫的機會不斷減少,甚至一部分老師已經高度依賴數字化備課軟件和資源庫,因此若離開數字資源的支撐,他們一時間就像失去航標的海鷗不知所措,竟然有種不會上課的感覺。而我自己也越來越迷茫,原本幾行精辟的粉筆字和一個簡筆畫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卻要下載一大堆視頻和圖畫,然后將它們堆砌在一起,以此來吸引學生的眼球。久而久之,我突然感覺失去了故鄉(xiāng)的原風景:那原本豐富多彩的英語文化閱讀課變成了學生與機器之間的交互。師生的情感互動、思維交織和組間互動的原味道漸行漸遠了。
著名教育家于漪說,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融合,均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不能打水漂。這是我一直都崇尚和認可的。如今的我雖然融入了數字化的教學中,然而心靈卻倍感空虛。人工智能本是為我們的教育增光添彩的,是用來提升教育效能的,然而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帶給我的似乎是數字化教育主宰了我們的主陣營,讓我們與課堂之間出現(xiàn)了隔閡,這種隔閡導致我們激情的逐步退卻和師生情感之間的淡漠。
[數字深化與教育深思]
時光如白駒過隙,從2020年至今的3年高中英語教學中,我深刻體會到數字化教學帶給教師們專業(yè)發(fā)展和課堂革新的巨大變革。在這場人工智能引導的教育革新浪潮中,每一名教師都無法回避人工智能促成的“智慧教育”的模式和數字化資源整合帶給老師的挑戰(zhàn)和壓力。是我們自己生病了,還是我們的教育走得太快?我一直都在反思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國家正在迎接數字化教學發(fā)展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契合。而我們就像種子,不論浪潮的勁頭如何迅猛,我們必須找到教育土壤中的一席之地來踐行我們教書育人的使命?;蛟S因為數字化備課的趨勢和我們固執(zhí)地追求教育效能,而讓數字化教育的形式泛化、固化,我們的孩子成了機器的附庸,他們的學習成果也成了批量生產的產品。數字化發(fā)展的導向是時代發(fā)展的不可逆的結果。問題興許沒有存在于數字化本身,而是在于我們的心理建設缺乏向導,我們的心理建設滯后于數字化的發(fā)展。這就必然會讓我們陷入“空心病”的怪圈之中。
[數字化教育之殤的破解之道]
教育是一個靈魂對另外一個靈魂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因此教育行為的主體依然是教師和學生,不是數字化本身,離開教師的師德、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師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洞察力,數字化載體也會成為廢銅爛鐵。因為數字化的發(fā)展改變的是人們的學習方式和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而非對人的徹底改變。因此我們的心理建設是剛需,要從自我認同入手,從師生的靈魂對話入手,從學科發(fā)展的趨勢和個人的教育生涯規(guī)劃入手,去重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轉變和發(fā)展。這個時候,數字化就會成為他山之石,自然可以攻玉。鑒于高中英語教師這個身份,我們接下來所要做的就是“堅持學習,結合數字化的資源優(yōu)勢和工具載體的智能化”去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課堂。在這個課堂上,我們有積極向上的關于“精神原動力”的美好道德的教育與影響,我們有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對比的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的第二課堂,我們更有一支粉筆寫出贊歌應和著幾張幻燈片的圖文并茂的美文賞析。因此,面對數字化發(fā)展和人工智能的無孔不入,我們不必恐慌,我們可以結合信息資源來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資源,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專心致志地打造一份手寫手繪的教學設計;我們可以借助數字化的優(yōu)勢開展線上線下的“全員導師制”的個性化輔導;我們也可以引導學生在班級建立實體圖書角,用那帶著書香的經典小說和故事來充實他們的語言大腦。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因此無論到了什么時代我們都不能忘記“教書育人的初心”,不能忘記用知識武裝學生頭腦,用美好心靈、人格魅力滋養(yǎng)學生的心田。我們需要數字化工具和數字化資源,然而我們不能成為數字產品的奴隸。因為教師應該是一群有智慧、有遠大理想、有高貴品格和美好心靈的時代引路人。
作為數字化時代的新教師,我們的目標就是依托數字化資源和人工智能的教育前沿成為“更加智慧的大先生”。何為大先生?即心中有丘壑,手中有技能,教育有方向,育人有初心。讓我們趨利避害,迎接數字革命帶來的“智能化發(fā)展的新挑戰(zhàn)”,做信息化時代的教育先鋒和數字化變革時代的佼佼者吧!
(作者單位:陜西省隴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