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翌琳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孔學堂書局,貴州 貴陽 550018)
陽明文化的研究已經成為了時下顯學,傳播方式百花齊放,一類為從學術研究對陽明文化的思想義理以及現(xiàn)實價值進行分析與挖掘,這種傳播通常普遍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類學術機構中,傳播針對的群體大多為相關專業(yè)的大學學生、研究生以及相關的行業(yè)內部人員;另一類是通過簡易詼諧的語言對王陽明以及陽明文化進行講述與表達,同時還有通過學術講座的方式,在諸如電視節(jié)目“百家講壇”以及其他文化頻道和各地高等院校、市民講堂開展的講座活動,此類多針對大眾群體展開。
隨著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顯著突破,陽明文化的傳播逐漸取得了路徑擴展,新媒體技術的介入使陽明文化的傳播速度更快、范圍更廣,然而如何將陽明文化展現(xiàn)得更加生動鮮活,滿足不同領域受眾群體的需求,需要各地方政府及各企業(yè)、媒體單位予以更高重視。本文將結合陽明文化的傳播途徑以及傳播現(xiàn)狀,圍繞新時代受眾需求對陽明文化的傳播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近年來,陽明文化相關的大量研究成果不斷涌現(xiàn),在近代西學東漸的影響下,眾多學者借助西方學術典范研究本國的思想,國內學者陳立勝、吳震、錢明等出版了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海外學者耿寧、崔在穆等人的研究成果也頗為豐碩[1]。錢明在《王陽明遷居山陰辨考——兼論陽明學之發(fā)端》一文中對陽明心學的學術發(fā)展與變遷做出考證,王傳龍在《王陽明在紹興事跡匯考》中指出紹興對于陽明的傳播起著關鍵作用等等。這些理論大作都將陽明文化的研究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在實際實踐過程中,各地方對陽明文化與城市形象塑造進行了有機結合,地方城市著手對陽明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相應的保護,對王陽明墓、王陽明故居等相關地區(qū)的修復和維護力度正在不斷加大。政府圍繞陽明文化設置城市定位,設置陽明文化的“心學重鎮(zhèn)”等等,并且大力投入經濟資源修建相關的王陽明遺跡。在陽明文化的影響下,各類小學、中學還開設了陽明文化課程,在學生的日常學習實踐過程中弘揚了陽明文化。
陽明文化傳播的形式不斷多樣化,隨著影視傳媒技術的突破,陽明文化以各類話劇、音樂劇、戲劇、地方廣播電視節(jié)目、電影紀錄片、自媒體短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在大眾眼前,讓難以被理解的陽明文化更加直觀清晰地被大眾吸收,讓陽明文化進一步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增強我國人民群眾的民族自豪感。
陽明文化在以往傳統(tǒng)的傳播過程中,面向的受眾群體范圍小、數量少,一般多為貴州、浙江等陽明文化氛圍濃厚的地區(qū)。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大眾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持續(xù)改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難觀察到受眾瀏覽信息的習慣已經發(fā)生了悄然改變。新媒體用戶群體暴漲,而且受眾多為年輕群體,喜好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內容,在新媒體平臺追求點擊率、瀏覽量的當下,很少有媒體能夠傳播陽明文化深厚的內涵??旃?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下,大眾大多對陽明文化產生的是獵奇心理,少有真正感興趣的受眾想要深刻了解陽明文化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2]。
在陽明文化傳播途徑發(fā)生改變后,大眾對陽明文化的需求面發(fā)生改變,通過簡潔干練的短視頻內容,受眾得以真正接觸陽明文化的內涵,對王陽明以及陽明文化的歷史發(fā)展,在各類新媒體呈現(xiàn)過程中提起興趣,同時一些大眾主動借助媒體渠道聯(lián)系并參與陽明文化活動的過程,也能夠使當地政府、企業(yè)、媒體單位結合反饋信息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陽明文化活動舉辦措施,豐富陽明文化活動的形式,并通過網絡渠道的快速宣傳深入各地人心,迅速提升陽明文化的宣傳效率[3]。
以往在開展陽明文化傳播工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方式方法較為單一、固化,通常傳統(tǒng)媒體工作者在圍繞陽明文化傳播過程中,只是站在媒體人的角度對陽明文化的傳播方式進行思考優(yōu)化,傳播的陽明文化知識內容偏向專業(yè)性,同時較為注重對陽明文化中文字內容的修飾,這是由于傳統(tǒng)媒體工作者常年從事媒體行業(yè),已經在信息傳播報道過程中掌握了媒體傳播工作的技巧,積累了一定經驗。然而時代發(fā)展的心跳必定會牽動著信息傳播工作前行的脈搏,新媒體技術的加入意味著傳統(tǒng)傳播途徑如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突破,那么將很大程度限制陽明文化傳播的速率,地方各類依靠陽明文化活躍的企業(yè)、政府、媒體等等機構整體轉速將會受到影響,同時對陽明文化傳播工作者個人而言,自身難以在傳播過程中提升綜合素質。
隨著新媒體渠道不斷拓寬,我們不難看出,現(xiàn)階段的受眾在瀏覽信息時,瀏覽習慣正在發(fā)生改變,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大眾可以迅速進入新媒體平臺,有針對性地挑選自身關注的信息并瀏覽[4]。對于依靠傳統(tǒng)手段傳播的陽明文化,口口相傳的形式已經趨于落后,并且在陽明文化傳播過程中,很多傳播者不考慮大眾反饋提出的需求,沒有對大眾在各類渠道中的瀏覽評論回復,也逐漸拋棄了設立的電話、電子郵件等渠道。與受眾交互頻率低,導致陽明文化工作者形成了錯誤的工作習慣,在新媒體技術不斷普及的過程中,陽明文化工作者也缺少通過新媒體渠道加強交互的意識,導致各政府、企業(yè)及媒體單位無法及時通過受眾反饋去優(yōu)化工作方式,挖掘出陽明文化中受眾更加關注的部分,輸出的陽明文化“高高在上”,難以更加“親民”,獲得大眾的認可。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社會生活逐漸富足,多種多樣的社會活動影響著信息量的增長,并且其中社會新聞占比較大,越來越多的媒體工作者開始加入到信息傳播工作中。一些自媒體單位由于缺少一定的媒體責任感,在面對陽明文化時,這些媒體單位肆意篡改陽明文化內容,并且結合一些娛樂新聞、負面新聞惡意傳播陽明文化,博取大眾的關注。在此情況下,政府、企業(yè)及媒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打擊這些虛假信息,陽明文化傳播的效率相對減緩。一些自媒體傳播陽明文化時,缺少專業(yè)的陽明文化研究人員的指導,并缺失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導致陽明文化的傳播不夠嚴謹,“知行合一”“良知”“事功”“踐履”等概念被這些媒體傳播得模糊不清,容易誤導大眾,并讓真正關注陽明文化、具有學習陽明文化需求的大眾受到嚴重影響。
短視頻作為近年逐漸興起的熱門產物,其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使各地方媒體使用這一工具來優(yōu)化信息傳播工作模式。陽明文化的傳播工作應該對短視頻領域不斷探索,熟悉短視頻平臺的運營方式,深入挖掘陽明文化短視頻作品的制作及投放,找準陽明文化傳播定位。考慮到一些地方政府、主流媒體權威性較強,并且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陽明文化的傳播過程可以通過與這些媒體單位、政府、大型企業(yè)合作,在短視頻作品中相互引流。
比如,在設計并編輯陽明文化相關的短視頻作品過程中,一些網絡媒體時常能掌握新鮮的視頻素材,一些電視媒體擁有較為完善的攝影團隊,采集到的素材也具有極大傳播價值。陽明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可以與這些媒體單位合作,可以對陽明文化氛圍濃厚的地區(qū)走訪調查,讓主持人手持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借助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功能,帶領受眾走近陽明遺跡,以“導游”身份講解陽明文化的歷史,隨后在主流媒體通過短視頻平臺發(fā)布陽明文化視頻的過程中,通過短視頻作品標題以及評論區(qū)中的@功能,將陽明文化工作者的短視頻賬號@在短視頻中,也可以在短視頻媒體的幫助下,針對陽明文化在短視頻平臺中設計專題報道,制作成系列短視頻作品,使來自不同領域、年齡段的受眾群體能夠通過這一平臺觀看到短視頻作品,從而對陽明文化產生更加良好的印象。一些短視頻博主應以自身積累的粉絲群體拓展陽明文化的知名度,如抖音短視頻平臺中“大叔小寶自駕游”“行走世界的北京老劉”等自媒體創(chuàng)作者,他們以第一視角拍攝、產出的陽明文化解說作品受到了粉絲的喜愛,從而滿足了大眾的瀏覽需求。
以往,陽明文化的傳播對于受眾的信息傳遞通常是單方面的,許多陽明文化的講解人只是通過各類講座、線下演講活動傳播陽明文化,在面對面的基礎上開展陽明文化創(chuàng)新工作,取得的經驗大多是出于自身傳播者的視角,包括對未來陽明文化傳播方向的規(guī)劃,很少有機會能夠獲取大眾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陽明文化與大眾距離的拉近。在媒體融合時代下,大眾能夠通過新媒體平臺和陽明文化工作者深入交流互動[5]。
以微博平臺為例,一些對陽明文化了解較少的大眾,具有深入學習陽明文化的需求,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又難以接觸到相關渠道,而通過微博中的“話題”“標簽”等功能,大眾能夠自主搜索到平臺內陽明文化傳播工作者以及陽明文化所在地的相關文化工作機構,并借助微博中的私信功能與這些單位或個人取得聯(lián)系,闡述自身的訴求,在陽明文化傳播單位的幫助下,掌握陽明文化學習交流的各類渠道。受眾在微博平臺內提出的意見,很大程度上能夠幫助陽明文化工作者認識到傳播形式以及內容存在哪些不足,幫助傳播者了解大眾的需求,迎合大眾并傳播他們關心的陽明文化內容,能夠將更多人的目光聚焦起來,持續(xù)擴大陽明文化的影響力。對陽明文化具有針對性的報道,能使陽明文化的傳播過程更加富有地方特色,引起大眾強烈的共鳴。
文化旅游是通過鑒賞人類文化的具體內容,從而滿足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的一種活動,其動機是為了滿足旅游者精神和文化上的需求,同時能夠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加快文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是將提升旅游產品品牌和提高旅游景區(qū)文化內涵有機結合的重要方式,因此需要引起重視。對陽明文化的相關旅游文化項目建設活動,是滿足大眾陽明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陽明文化工作者不僅要重視通過媒體渠道傳播陽明文化內涵的工作,更要發(fā)揮陽明文化當地濃厚的環(huán)境氛圍帶來的優(yōu)勢,通過與當地政府、企業(yè)的合作舉辦特色旅游活動,擴大陽明文化產生的影響力。例如,在貴州地區(qū)圍繞陽明文化旅游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提升文化旅游景區(qū)的服務水平,將陽明文化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融入陽明文化的宣傳過程中,培養(yǎng)當地文化旅游人才的綜合素質,使人才迅速掌握與陽明文化相關的文化旅游知識,并且定期培訓人才。
另外,加強對陽明文化相關景區(qū)的維護工作,與文化旅游景區(qū)、環(huán)衛(wèi)部門合作,維護良好的景區(qū)環(huán)境及秩序,加強景區(qū)公共設施建設,并且重視景區(qū)內部的數字化經營,與時俱進,使陽明文化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更加健康,保證大眾在景區(qū)獲得良好的旅游體驗。在景區(qū)中,還可以圍繞陽明文化的相關周邊產品設置售賣區(qū),通過周邊產品宣傳提升陽明文化的知名度,滿足受眾的購物需求,拉動當地經濟。
品牌價值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文化品牌的價值具備同樣的屬性,但文化品牌的忠誠性對于價值而言顯得更為重要。陽明文化作為地方優(yōu)秀的文化精品,得以在大眾群體面前體現(xiàn)[6]。以貴州陽明文化為例,因為王陽明曾在貴陽龍場悟道,所以貴陽的陽明文化盡顯地域文化性質,蘊含著無盡寶藏,是一座富有特殊意義的富礦,有待進一步開發(fā)與挖掘。
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合理轉化陽明文化的價值,與經濟活動結合,在進一步促進地方城市文化生產力的同時,提升地方居民的自豪感,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得到改善。地方企業(yè)可以將陽明文化中極具特色的標志性遺跡、文化產品與企業(yè)文化結合,培育以陽明文化為核心的文化企業(yè),在企業(yè)中不斷推廣陽明文化品牌。加強陽明文化的品牌策劃,形成品牌優(yōu)勢,利用出版的圖書、期刊、影視作品等加大宣傳力度,并且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對陽明文化品牌的認知程度與態(tài)度,同時在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拓展更多陽明文化相關崗位,給予更多陽明文化工作者就職機會,并且有力監(jiān)督陽明文化的傳播環(huán)境,比如要提升陽明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責任感,使其能夠積極地看待陽明文化宣傳工作,進而為陽明文化受眾提供良好的瀏覽體驗,滿足大眾對陽明文化深入學習的需求,并讓大眾真正參與其中,與陽明文化的傳播產生良性的互動。
綜上所述,在陽明文化的傳播過程中,需要結合當下新環(huán)境,深入了解大眾需求,發(fā)揮地方陽明文化氛圍濃厚的優(yōu)勢,拓展陽明文化傳播形式,注重陽明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受眾互動,并開發(fā)特色旅游文化項目與陽明文化品牌,使陽明文化深入人心,以優(yōu)質的傳統(tǒng)文化滿足廣大群眾對精神財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