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洛陽印象
黃曉燕
去洛陽看看一直是媽媽的心愿!小時候就聽媽媽說過,他們家是從洛陽遷來的,因為外公在文革中郁郁而終,英年早逝,從未帶他們?nèi)ミ^洛陽。這么多年過去,我們在忙著長大,忙著讓孩子長大,就把媽媽的心愿擱淺了,淡忘了。直到最近一次回娘家,媽媽再一次提起:洛陽這時候的牡丹開得可好看了!一語驚醒夢中人的感覺,我很堅決地決定:我們看花去
在洛陽最美的時節(jié),我陪著近80歲的媽媽和大姨回到了她的夢中家園。興許是愛鳥及屋的緣故,也或許是洛陽的士司機的熱情感染了我,我怎么也覺得洛陽是那么的親!我們就讓的士師傅做我們的向?qū)?,包了他的車跑,盡量讓媽媽多看幾個地方,又不至于太勞累。
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到了洛陽,看花是我們的主題。傳說中的牡丹是被武則天一怒之下從京城貶到洛陽的,卻不料洛陽的水土正適合她的生長。于是洛陽人種牡丹蔚然成風(fēng),漸盛于唐,極盛于宋。經(jīng)歷千年的風(fēng)雨,牡丹年年恣意地綻放。踏過古人的足跡,今天,我們是這兒的看花人。四月的國家公園花如海,人如潮,流光溢彩,蔚為壯觀。我們?nèi)谌肴顺?,走進了一個姹紫嫣紅的世界:掌花案,花開似火;藍繡球,開若繡球;粉面桃,人稱花后;映日紅,紅粉嬌嫩;酒醉楊妃,紅裝素裹,低頭掩面,含情脈脈;群英會,形態(tài)狂放,英姿颯爽。徜徉在這花的海洋,我的媽媽快樂得像個小女孩,問她累不累,她說不累,我相信:不累!
因為大姨跟媽媽都信佛,白馬寺成了我們必去之地,第二天,的士司機準時接我們前往,路上的士司機隨意問:“你們那么虔誠,真的有佛嗎”?大姨說:“有”,
他嘀咕著:“信則有,不信則無”。大姨說:“不信也有,舉頭三尺有神明。”確實是,人必須有所敬畏。說話間,我們來到了白馬寺。華夏文明第一次大規(guī)模吸納外來文化,是佛教的傳入。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了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三年后,漢使同印度高僧用白馬馱載佛經(jīng)、佛像返回洛陽,漢明帝親自迎接。第二年,在洛陽西雍門外建起了寺院,為銘記白馬馱經(jīng)之功故名白馬寺。大姨跟媽媽燒香拜佛,無比虔誠,還一個勁地向每一個功德箱里塞零錢。見兩位老人如此頻繁地跪拜,我心痛極了,問她們累不累,她們說:不累,我相信:不累!
在洛陽的最后一站,是龍門石窟。吃過中飯,我們沒耽誤,直接來到了目的地。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處,這里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引人遐想。石窟是佛教文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但它也折射出當(dāng)時的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時尚,石窟中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shù)、建筑、書法、音樂,服飾、醫(yī)藥等方面的實物資料,因此,它是一座大型石刻藝術(shù)博物館。我們走著看著,身臨其境地體味著古代文明。我問媽媽您累不累,她說不累,我相信:不累!
洛陽不僅僅養(yǎng)育了媽媽的祖先,更是中國文明的發(fā)祥地和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地,她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愛這個地方,從此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我也會像愛媽媽一樣的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