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文健秋,段小妹,關滿虹,何玲虹
(1.大理大學,云南 大理 671000;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醫(yī)院,云南 大理 671000;3.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血管閉塞使局部的腦組織發(fā)生缺血、缺氧,造成腦組織的不可逆性損害[1]。根據(jù)腦梗死部位不同可出現(xiàn)不同的癥狀和體征,如語言障礙、意識障礙、運動障礙等。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超過80%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肢體偏癱[2]。偏癱是腦梗死臨床表現(xiàn)中較嚴重的一種,偏癱患者往往出現(xiàn)肌張力增強、肌力下降、運動功能受限以及自理能力下降等癥狀和體征,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對患者家庭及其社會功能都有巨大影響,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療。及時有效地治療腦梗死,解決腦梗死患者的偏癱問題,能夠直接促進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促進患者家庭和社會功能的有效恢復。因此,幫助其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成為臨床治療中的一個重要目標,進而達到實現(xiàn)患者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恢復的最終目標。
目前,腦卒中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治療已經成為研究熱點,其中針刺療法具有綠色療法(經濟實惠、療效好且無毒副作用)的特點,在康復治療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研究表明,傳統(tǒng)針刺可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4]。崔振華等[5]在針灸與康復療法干預腦缺血模型大鼠神經功能及腸道菌群的變化中發(fā)現(xiàn),可通過針灸聯(lián)合康復療法刺激缺血半暗帶區(qū)神經元再生,改善腦缺血大鼠的神經功能,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和炎癥反應,調節(jié)腸道菌群紊亂,對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保護作用。腕踝針是由海軍軍醫(yī)大學附屬醫(yī)院張心曙教授在傳統(tǒng)針灸基礎之上改良的一種針灸方法,是在手腕和腳踝相應的區(qū)位進行針刺,以達到快速緩解癥狀、治療疾病的目的。腕踝針治療腦卒中患者與常規(guī)臨床藥物治療相比不良反應少、成本低,在幫助神經功能的恢復上同藥物治療一樣有效。
近年來,廣大學者對腕踝針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并且腕踝針的治療效果在很多疾病治療中取得良好效果,得到廣泛應用。腕踝針在疼痛緩解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可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如術中疼痛、泌尿系結石引起的腎絞痛、原發(fā)性痛經、腰痛、偏癱肩痛等[6-10],方華等[9]在腕踝針治療腰痛的Meta 分析中表明,腕踝針治療腰痛效果優(yōu)于其他針刺療法。但是缺乏腦梗死偏癱患者治療效果研究數(shù)據(jù),而腦梗死后偏癱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社會功能和自理能力下降,早期針刺治療可以刺激患者已經受損但未發(fā)生死亡的神經,促進患者偏癱癥狀的改善,故本研究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腕踝針針刺療法,通過腕踝針針刺來調節(jié)人體十二經絡元氣,補氣養(yǎng)血,溫經通絡,達到“治本”作用,腕踝針選穴在人體偏癱肢體腕部及踝部,改善肢體偏癱癥狀,以此達到“治標”作用,從而“標本兼治”,改善患者癥狀、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成本,以達到快速康復的治療目的。
1.1.1 病例來源采用方便抽樣法抽取甘肅省某 “三甲” 醫(yī)院2020 年11 月至2021 年2 月神經內科首次入院的腦梗死偏癱患者60 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急性發(fā)病。
1.1.2 診斷標準(1)西醫(yī)診斷:以《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為參考標準[11]。(2)中醫(yī)診斷:以《中藥新藥治療中風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中療效評估[12]的解讀為參考標準。
1.1.3 納入/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年齡35~75 歲,生命體征平穩(wěn),凝血功能正常,腦梗死所致偏癱,肌力異常,肌張力異常,知情同意,接受腕踝針針刺治療,手腕和腳踝部皮膚完整且無炎癥。(2)排除標準:不符合診斷標準,<35 歲或>75 歲,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凝血功能異常,偏癱非腦梗死所致,肌力正常,肌張力正常,不接受腕踝針針刺,手腕和腳踝部皮膚破潰或有炎癥。
1.2.1 分組方法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研究對象,根據(jù)腦梗死偏癱的嚴重程度、偏癱部位、病程、年齡、性別進行匹配分組,分為西藥組(30 人)和西藥結合針刺組(30 人),均給予14 天治療,中間第8 天休息,第9 天開始繼續(xù)治療,滿14 天治療后,停止相關治療,測量評估指標。
1.2.2 實驗方法(1)西藥組(常規(guī)臨床治療):采用監(jiān)測生命體征、控制水電解質、控制血糖、溶栓(阿替普酶)、擴血管(血栓通)、改善循環(huán)(鹽酸罌粟堿)、抗凝(阿司匹林)、預防血栓(丁苯酞)、營養(yǎng)神經(B12)、降低顱內壓(20%甘露醇)等方法。
(2)西藥結合針刺組(腕踝針輔助常規(guī)臨床治療):在西藥組常規(guī)臨床治療基礎上,腕踝針針刺偏癱側手腕部4 區(qū)、手腕部5 區(qū)、腳踝部4 區(qū)、腳踝部5 區(qū),使用銀杏牌腕踝針0.18×25 mm 以15°至30°的進針角度進針,起一皮丘后放平進針,不進行捻針,若進針出現(xiàn)阻力,則進針過深到達肌層或淺筋膜層,患者出現(xiàn)疼痛、麻痹、酸脹、電擊、肢體無力等感覺,需要退出、消毒,更換新針再重新進針,用無菌輸液貼固定,留針4 小時,每天1 次。
1.2.3 觀察指標(1)改良Ashworth 分級評估:將肌張力級別分為0~4 級,評估時患者取平臥位,操作者在患者右側進行肌張力評估,0 級患者可以自主控制運動,不影響正常生活;1 級張力稍有增加,被動活動時,偏癱部位有一定阻力;肌張力級別越高,越接近4 級,肌張力增加就越明顯,甚至會出現(xiàn)受累部位的肌肉強直。(2)Lovett 肌力分級評估:將0~5 級肌力轉化為肌肉無收縮、肌肉輕微收縮、僅關節(jié)可活動、可抬離床面、能對抗部分阻力、肌力正常6 個級別,肌力與其等級成正比關系,5 級為正常肌力。(3)Fugl-Meyer 運動功能量表評估:運用本量表對運動功能進行評分,共100 分,將得分情況量化為Ⅰ級=重度運動障礙(<50 分)、Ⅱ級=明顯運動障礙(50~84 分)、Ⅲ級=中度運動障礙(85~95 分)、Ⅳ級=輕度運動障礙(96~99 分)[13]。(4)改良Barthel 指數(shù)量表評估:自理能力評分包括洗澡、穿衣服、修飾、吃飯、上廁所、平地行走、上下樓梯、挪動床椅等10 個項目評分,共100 分。單個項目分數(shù)相差5 分為一個等級,其中洗澡和修飾分數(shù)分2 個級別,最高分為5 分,另外8 個項目分數(shù)分3個級別,最高分為10 分,最終根據(jù)總分可將患者的自理能力分為重度、中度、輕度、無須依賴4 個層次。(5)不良反應:將針灸治療中常見不良反應暈針、嘔吐、彎針、斷針、淤青、腫脹等納入觀察指標。
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重新整理,統(tǒng)一錄入Excel,并進行邏輯查錯和抽樣復查,確保資料錄入的正確性。使用SPSS19.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方差齊的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 檢驗,使用百分比來描述,計數(shù)資料使用Pearson 相關分析。最后將統(tǒng)計指標制成表格形式,對治療前和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并評估,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開展本研究,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2.1 改良Ashworth 分級評分(1)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肌張力比較結果。治療前兩組上肢、下肢肌張力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2。
表2 治療前兩組患者上、下肢的肌張力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muscle tone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n
(2)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肌張力比較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肢體的肌張力均有明顯恢復,西藥結合針刺組肢體的肌張力恢復情況較西藥組好(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上、下肢肌張力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muscle tone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n
2.2.2 Lovett 分級評分(1)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肌力比較結果。治療前兩組上、下肢體肌力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4。
表4 治療前兩組患者上、下肢肌力比較/nTable 4 Comparison of muscle str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n
(2)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肌力比較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肢體肌力均有改善,西藥結合針刺組偏癱側肢體肌力改善程度比西藥組好(P<0.05),見表5。
表5 治療后兩組患者上、下肢肌力比較/nTable 5 Comparison of muscle strength of upper and lower limb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n
2.2.3 簡化Fugl-Meyer 量表評分治療前兩組運動功能都受影響,受損率均為100.0%,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治療后兩組運動功能均有改善,西藥結合針刺組的運動功能改善情況好于西藥組(P<0.05),見表6。
表6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運動功能比較/nTable 6 Comparison of movement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
2.2.4 改良Barthel 指數(shù)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自理能力均下降,下降率為100.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西藥結合針刺組自理能力改善情況好于西藥組(P<0.05),見表7。
表7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自理能力比較/nTable 7 Comparison of self-care a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
2.2.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在實施臨床治療過程中,西藥結合針刺組除1 名患者在腕踝針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皮下出血情況外,其余患者均無暈針、嘔吐、彎針、斷針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肌張力是機體維持肌肉持續(xù)性收縮的力量,不受意識控制,肌張力是幫助我們保持各種姿勢的重要力量?;颊哂捎谀X部缺血缺氧發(fā)生腦梗死后頭部血管及神經受損,出現(xiàn)偏癱癥狀,大腦對肢體的控制能力下降,導致肢體關節(jié)周圍的肌腱和韌帶攣縮,進而出現(xiàn)肢體肌張力增高癥狀,影響肢體的正?;顒?。本研究通過腕踝針針刺促進肌肉的收縮、緩解肌張力障礙和增高現(xiàn)象。西藥結合針刺組給予腕踝針針刺治療后患者肌力收縮能力加強,明顯改善了患者的肌張力,該結果與景福權等[14]研究中腕踝針對損傷的大腦突觸有刺激作用,提高已經成為病灶但是未發(fā)生壞死細胞的興奮性,促進神經系統(tǒng)功能再塑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腕踝針針刺治療有改善中樞神經損傷的作用,但由于研究時間較短,病例數(shù)較少,且未納入神經功能測定比較,因此本研究比劉武慶等[15]研究的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的早期康復治療有效性一文還有不足。后期研究偏癱患者的肌張力改善情況時還應考慮神經功能因素,并納入神經系統(tǒng)相關指標的評估,可加強實驗結果的說服力。
偏癱患者肌力恢復是其治療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效的肌力恢復預示著患者偏癱癥狀的改善,腕踝針在手腕部和腳踝部留針4 小時,保持對偏癱肢體長時間弱而有效的刺激,能促進運動功能的興奮,改善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加速肢體功能恢復,達到肌力增強的作用。本研究中西藥結合針刺組在使用腕踝針針刺療法后肌力改善情況較西藥組明顯(P<0.05),且患者經腕踝針輔助治療后肌力有所增強,說明腕踝針輔助治療對肌力改善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腕踝針在肌力改善治療上有一定的效果,在今后的臨床治療中可推廣使用,達到促進偏癱患者肌力有效恢復的作用。
有研究指出,腦梗死偏癱的發(fā)病機制在于高級神經中樞受損[16],失去對運動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從而使皮下中樞運動的反射性釋放,讓機體調節(jié)各肌群能力失衡,出現(xiàn)患者的肌張力改變,引起運動功能下降。另外相關研究表明,腕踝針針刺治療可調節(jié)腦血管中內皮素合成的分泌,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為肢體遠端末梢加強血液供應,營養(yǎng)遠端肢體神經,最終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本研究采用腕踝針輔助治療,弱而長時間有效刺激機體神經,調節(jié)機體高級中樞神經功能的興奮,提高機體運動功能。同時,運動功能的恢復依靠機體大小肌群的協(xié)調作用,腕踝針輔助治療后,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有效恢復是以肌張力和肌力恢復為基礎,運動功能的改善同時也驗證了其肌張力和肌力的有效恢復。
根據(jù)以上結果可知,西藥常規(guī)臨床治療、腕踝針輔助西藥常規(guī)臨床治療均能促進患者日常自理能力恢復,但兩組患者日常自理能力恢復程度具有差異性(P<0.05),西藥結合針刺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西藥組??紤]是由于西藥結合針刺組患者的肌張力、肌力、運動功能恢復得更好,其自理能力改善明顯。日常自理能力評分是從生活中的多個方面進行評價,這些方面的活動有賴于肌力、肌張力及運動功能的配合得以實現(xiàn)[17]?;颊咦岳砟芰χ锌刂菩”?、進食、平地行走較其他項目能更早得到患者的重視,同時也可通過康復訓練較早恢復。
腕踝針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未出現(xiàn)暈針、嘔吐、彎針、斷針等情況,與其他針灸相似的是西藥結合針刺組在實驗過程中1人出現(xiàn)皮下出血。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進針角度過大,導致進針過深,刺傷皮內淺表血管或者治療期間患者活動強度過大引起。發(fā)生皮下出血時應及時取針,對出血部位進行碘伏消毒并按壓至不出血為止,皮下血腫可自行吸收,正常情況下至第二天可完全吸收,發(fā)生血腫后觀察血腫吸收情況,及時做好對癥處理。另外,操作者應該加強腕踝針的操作培訓及無菌操作,做好操作前的評估工作,避開血管,避免由于進針過深誤入血管造成患者皮下出血的發(fā)生,患者留針期間應避免過度使用手腕和腳踝,減少皮下出血的發(fā)生。
由于條件及能力限制,本文尚有一些缺點與不足。本研究屬于中西醫(yī)結合研究,其臨床效果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后療效,且存在個體差異等不可控因素,不能明確得到治療療效單為腕踝針療效,若能單獨進行腕踝針治療,研究其臨床治療效果,其研究結果將更具說服力。由于病情、資金及時間等因素限制,患者數(shù)較少,可能存在偏倚性,后續(xù)研究中可加大樣本量來驗證其真實性。另外,患者對腕踝針的了解程度不高,相比腕踝針治療,更加傾向傳統(tǒng)針灸,需要醫(yī)療保健部門對患者加強腕踝針治療優(yōu)勢的宣傳,臨床工作者可給患者普及腕踝針治療相關疾病的知識,舉一些腕踝針治療相同疾病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選擇最適宜自身疾病的相關治療。同時應該對腕踝針的研究更加深入、細化,使腕踝針治療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的指導下,與傳統(tǒng)的針灸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腦梗死偏癱患者在使用腕踝針輔助常規(guī)臨床治療后,可以有效促進肌肉收縮,緩解肌張力障礙;可以改善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加速肢體功能恢復,達到增強肌力的目的;可以促進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為肢體遠端末梢加強血液供應,營養(yǎng)遠端肢體神經,改善肢體的運動功能;在肌力、肌張力和運動功能改善的基礎上使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促進腦梗死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稍谂R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中推廣應用,提高腦梗死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