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杰
關鍵詞:勞動教育;高職院校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勤儉節(jié)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為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開展勞動教育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高職院校主要培養(yǎng)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勞動者的主陣地,加強勞動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理論宣講應當形象生動,實踐教育應當形式多樣,不斷提高教育成效。
高職院校通過理論宣講開展勞動教育,應當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主陣地。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強調,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勞動創(chuàng)造人本身,勞動創(chuàng)造歷史、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和存在方式。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勞動、贊勞模、論精神,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新境界。思政課教師要對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習近平勞動思想進行深入研究,挖掘各門思政課程中的勞動觀教育資源,實現(xiàn)勞動觀教育內容與思政課程的深度對接與融合。尤其要針對高職大學生特點,注重運用形象、生動、感人的鮮活事例,切實增強勞動觀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實效性。
首先,“大力宣傳勞動模范和其他典型的先進事跡”。課堂教學要傳播正能量,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各行各業(yè)的愛崗敬業(yè)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感人故事,特別值得師生共同學習。1969年冬天,16歲的習近平開始度過在陜北高原7年的知青生涯。在這里,他種地、拉煤、打壩、挑糞……和陜北的鄉(xiāng)親們同吃同住同勞動。走上領導崗位后,習近平勤勉工作,做到“案無積卷,事不過夜”。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后,習近平始終尊重勞動者,注重在勞動中與人民增強感情。從貧困山村到基層社區(qū),他走進群眾中間,一起種樹、打糍粑、炸酥肉……所到之處,留下了很多他與人民一同勞動的溫暖記憶。“勞動,是共產(chǎn)黨人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途徑”“我們的根扎在勞動人民之中”。習近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其次,善于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勤勞”教育的寶貴資源。曾國藩的勞動家訓,可作為教學材料,在他給兄弟、兒子們的書信中,數(shù)次提到“勤”字,無論腦力的還是體力的,都得“以勤勞為要”“習勞習苦”。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務是讀書寫字做文章,除此之外還必須參加一些諸如打掃衛(wèi)生、喂魚養(yǎng)豬種菜之類的體力勞動。女子則要求每天都必須做些針線活,還要求學會做小菜、下廚做飯。由此可見曾家家風之淳厚,正因為這樣,曾家后世子孫多有所作為。
最后,可舉出一些反面案例,警示青年學子。比如,“八旗子弟”。清朝以八旗制度立國,“八旗子弟”只能當兵吃餉,不得有其他生計。隨著和平時期越來越長久,八旗軍練兵的次數(shù)不斷減少,“武藝日益荒疏”。所謂軍事訓練,“不過閑談飲茶而散”。在清朝政權的掩護下,八旗子弟好逸惡勞,腐敗沉淪,失去了在社會謀生的能力。正是“八旗子弟”和其家族的腐朽沒落,導致大清王朝的最終覆滅。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實踐教育,應當成立集中統(tǒng)一的協(xié)調機構,建立科學穩(wěn)定的管理配套制度,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樣的實踐形式。自我服務勞動實踐、工學結合勞動實踐、志愿服務勞動實踐是三種基本的實踐形式,應予重視。
其一,自我服務勞動實踐。由于家庭教育的溺愛、中學教育的應試,很有一部分當代大學生,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而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適應社會。鑒于此,臺灣忠信高級工商學校的做法值得借鑒。該校在教育理念上,強調道德為先、知行合一。學校沒有工人,沒有保衛(wèi),沒有大師傅,一切必要工種都由學生自己去做。實行學長制,三年級學生帶一年級學生。在臺灣各大報紙招聘廣告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只招忠信畢業(yè)生”字樣。高職教育的特點,即在于強調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引進吸納忠信的做法未嘗不可,還應當聯(lián)系學生家長,請學生家長為子女創(chuàng)造各種勞動條件,讓他們參加各種勞動鍛煉,不斷增強他們的自我服務意識和自理能力。
其二,工學結合勞動實踐。工學結合是將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高職院校應當特別強調工學結合,把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jīng)驗的校外工作有機結合,貫穿于學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中。
其三,志愿服務勞動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是指不計報酬、自愿參與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的活動。高職大學生有著魅力四射的活力和喜歡集體活動的特點,他們很愿意走出校門,參與志愿活動,“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
學校要健全志愿服務組織管理體制和鼓勵激勵機制,促進志愿服務工作健康快速發(fā)展:加強志愿服務通用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設計更多更好的志愿服務項目吸引學生參與;保障大學生志愿者的基本待遇和權利。
不論是理論宣講,還是實踐教育,都應當不斷提高教育成效,使大學生在勞動觀上受到洗禮,積極投身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奉獻無悔青春。
參考文獻:
[1]楊海達.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6.
[2]王海云.新疆職業(yè)技術院校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新疆大學,2017.
(作者單位:山西省財政稅務??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