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親愛的豆苗兒,你一定知道北宋大文學(xué)家蘇軾吧?你知道蘇軾晚上不睡覺,拉著好朋友在月下散步的故事嗎?
蘇軾年少成名,前半生過得非常順利。公元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開始變法,蘇軾認為新法有很多弊端,在詩中進行了批評和諷諫,因此被貶到了黃州(湖北省黃岡市)。也正是在這里,蘇軾脫下文人的長衫,換上農(nóng)夫的衣服,開始了開荒種田的生活。因為開荒的這塊地位于黃州的東坡,蘇軾便為自己取了一個名字——東坡居士。
雖然蘇軾經(jīng)歷了這場人生災(zāi)難,但是他生性豁達,善于從困頓的生活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這天晚上,蘇軾正準備睡覺,突然發(fā)現(xiàn)月光照進了屋子。好美呀!于是,蘇軾高興地來到院子里賞月。一個人賞景多沒意思呀,蘇軾迅速在腦子里搜索著……有了!張懷民就住在承天寺,就找他吧!張懷民是蘇軾的好朋友,當時也被貶在黃州,暫時住在承天寺。想到這里,蘇軾就興沖沖地出發(fā)了。真巧,張懷民也沒睡!于是,他們一起在寺院中庭散步。月光柔柔地灑在院子里,就像積滿的清水一樣透明澄澈,好像還有水草交錯、漂浮——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此時的蘇軾很快樂,感覺自己和張懷民就像兩條魚兒,正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戲!蘇軾想,哪里沒有月光呀?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呀?只是缺少了像我們這樣一對閑人罷了。
也許有豆苗兒會問:九百多年前蘇軾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的事,你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因為蘇軾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了呀!不信來讀一讀蘇軾這篇小短文(《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被貶到黃州后,確實成了一個“閑人”,雖然政治上失意,但文學(xué)藝術(shù)造詣卻達到了巔峰?!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贰肚俺啾谫x》《后赤壁賦》等經(jīng)典傳世之作,都是他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從這個角度講,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