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新形勢,研究新教材,一線教師要形成一個基本認識,明確兩個基本觀點,嘗試三個基本策略:堅持融合的理念,體現(xiàn)生活性;倡導敘事的方式,體現(xiàn)生動性;關注內在的力量,體現(xiàn)生命性。
【關鍵詞】融合理念 敘事方式 內在力量
全國中小學從2021年9月份起開始使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以下簡稱“《讀本》”)。面對新形勢,研究新教材,怎樣為學生成長鋪設一條行穩(wěn)致遠的道路呢?筆者認為,一線教師首先要捋清幾個基本問題。
一、形成一個基本認識
《讀本》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核心內容,按照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體悟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編排。小學的兩冊教材圖文并茂,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教材貫穿始終的,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用特殊顏色標記的原句呈現(xiàn)在三年級教材中有13處,五年級教材中有23處,其中包括六一賀信、給澳門小朋友的回信,還有一首七律詩歌。除此之外,還有穿插在教材字里行間的“習近平爺爺曾這樣評價”“習近平爺爺說”“習近平爺爺說過”“習近平爺爺首次提出”“習近平爺爺強調”“習近平爺爺對他們的感人事跡作出指示”等,共27處。
《讀本》與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相互補充,構建起更為堅實的新時代鑄魂育人教材體系。
二、明確兩個基本觀點
(一)觀點一: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有的教師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離學生太遠了,這可怎么教?”筆者認為,不可輕視我們的學生。學生有基礎、有經(jīng)驗;學生會學習、會成長。
三年級第1講第1節(jié)“美麗中國是我家”中提到,國旗、國徽、國歌是國家的象征和標志。這一內容在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歡歡喜喜慶國慶”一課中已經(jīng)學過。從一年級開始,每周的升旗儀式上,學生都要唱國歌。所以,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教學時,我們一定要了解學生的基礎,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進行拓展或深入,在原有基礎上前進。
三年級第6講《做新時代的好少年》、五年級第8講《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都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學生早就會熟練背誦了。因此,三年級的教學重點要放在“理解”上,通過鮮活的事例理解這些核心價值觀的意思,并牢記在心中。五年級的教學重點要放在“培育和踐行”上,通過“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這四點來引導學生從小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觀點二:教學需要重點突出
有的教師問:“高年級讀本內容多,如何整合?低年級讀本內容比較簡單,又怎么拓展延伸?”
筆者的觀點:考慮學生實際,選取重點。高年級強調重點突出,即“有選擇地精讀”。低年級則可以在面面俱到的基礎上,強調重點突出,也就是“在泛讀的基礎上精讀”。
重點來自教師熟讀教材之后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三年級第1講第1節(jié)“美麗中國是我家”的重點是培養(yǎng)新時代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象征和標志,強化學生的國家身份認同。五年級第14講《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的重點是和平與發(fā)展,團結協(xié)作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zhàn),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重點也可以來自學生,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已有基礎和實際經(jīng)驗來確定,可以是學生最了解的內容,教師帶領學生把最熟悉的內容挖深挖透;也可以是學生最不了解的內容,通過教學讓學生嘗試理解和掌握;還可以是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最需要讓學生了解的內容。
三、嘗試三個基本策略
(一)策略一:堅持融合的理念,體現(xiàn)生活性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從這一點來說,無論是《讀本》、道德與法治學科還是其他學科,教育的目標都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統(tǒng)籌設計與安排、協(xié)同教學與育人,做好縱向銜接和橫向貫通,達到有機融合,最終能夠指導生活。
1.教學內容相融共進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著眼于《讀本》整體的內容,又要處理好《讀本》與其他教材的關系,做好各項學習內容的銜接配合、相融共進。
《讀本》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融合,可以基于知識內在的邏輯性。表1為《讀本》與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融合情況表,可作參考。
2.教學形式同生共長
《讀本》教學不能僅限于課堂,可以利用校園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讓教學與生活同生共長。
《讀本》與學校德育活動的融合,可以利用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進行,也可以在主題活動、班隊活動中進行。
《讀本》教學可以與本地資源相融合。尋訪當?shù)氐募t色資源,閱讀當?shù)氐募t色書籍。
《讀本》教學可以和時代發(fā)展相融合。利用“天宮課堂”學習三年級《我們的中國夢》,了解我們國家備受矚目的航天事業(yè);學習五年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則可以了解“碳中和”“碳達峰”。
(二)策略二:倡導敘事的方式,體現(xiàn)生動性
敘事契合人的存在方式,體現(xiàn)了對人的主體性尊重,對人的印象更深刻。運用敘事,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為親切可感、真實鮮活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情感喚醒和思維引領,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直觀生動的情境體驗、強化思維的案例辨析、邏輯鮮明的訪談匯報等。
1.情境體驗敘事,講究現(xiàn)實性
從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掘、選擇《讀本》的教學內容,考慮學生會遇到哪些事情、現(xiàn)實案例以及常見的問題,自然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育的效果。
三年級第5講《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光榮的少先隊”呼號“時刻準備著”這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是,學生僅僅停留在會記憶背誦的層面。為了讓他們感受“時刻準備著”的內涵,筆者創(chuàng)設了“消防員官兵40秒鐘換裝出發(fā)”的現(xiàn)場體驗活動。學生在手忙腳亂的換裝中,活化了情感,深化了感悟,明確了“時刻準備著”需要從思想上隨時警醒,從行為上充分訓練,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
2.案例辨析敘事,講究針對性
敘事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本課教育目標,具有針對性。從教材目標的需要出發(fā),敘事內容必須是適切的;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fā),敘事形式必須是學生最能接受的。
教學三年級第6講《做新時代的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睍r,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出示生活中的“愛國”案例:“活動結束,小國旗是隨手丟棄還是妥善保管?”“敬業(yè)”案例:“面對沒打掃完的教室,是急著回家還是耐心值日?”“誠信”案例:“無人超市里,是誠實付款還是偷偷拿走商品?”“友善”案例:“同學有事,是嘲笑孤立還是伸出援手?”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可讓學生充分交流辨析,從而樹立正確價值觀。
3.訪談匯報敘事,講究完整性
高年級學生社會性發(fā)展、道德發(fā)展、理性思維發(fā)展等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主題學習、資料收集、分組討論、訪談匯報等形式可納入教學。敘事前,教師要有問題指向,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關注;敘事中,要有體驗感悟,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體會;敘事后,要有討論明晰,引導學生有深度地分析。
在教學五年級第6講《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走進代表們的生活,對身邊的人大代表或者政協(xié)委員進行采訪,再將采訪收獲在課堂上進行匯報,講述代表們的故事,了解他們是怎么當選的,以及當選后需要依法行使哪些職權。
(三)策略三:關注內在的力量,體現(xiàn)生命性
學校德育實效性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內在的德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喚起學生的自然本性和德性的發(fā)展動力,促進學生道德人格的形成。只有建立在對學生生命關懷的基礎上,才能讓道德成為學生自己的精神。
1.激發(fā)認知:“我應該”
盧梭說過,美德是一種戰(zhàn)爭狀態(tài),我們生活在其中,就要常常與自己做斗爭。這樣的戰(zhàn)爭只能依靠自我認知的激發(fā)來取勝。
在三年級第4講《我們的中國夢》第1節(jié)“我有一個夢想”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沒有自己的夢想,暴露了學生缺乏直抵心靈的自我認知。教師通過講述袁隆平、屠呦呦、竺士杰、孫景南等名人的故事,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讓學生講述自己身邊的鄰居、親戚、長輩等人的夢想故事,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過程中,在情境中真實感受,從而激發(fā)認知,明確“我應該有夢想”。
2.深化情感:“我愿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的確,只有真正動情,道德才會真正自覺自愿地融入內心。
在三年級第5講第1節(jié)“光榮的少先隊”教學中,怎樣才能讓學生樂意佩戴紅領巾,并愛護它,為它增添新的榮譽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入隊前的羨慕,重溫紅領巾的含義,體會佩戴紅領巾的光榮,體驗戴上紅領巾的喜悅和自豪,激發(fā)學生“我愿意佩戴并愛護紅領巾”的情感。
3.指導行為:“我能做”
德謨克利特曾說,應該熱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學生在態(tài)度形成和認知轉變之后,必須給予他們方法的指導,才能讓他們獲得能力的提高。
教學三年級第6講《做新時代的好少年》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可以做哪些事、具體怎么做,進行方法的指導。如勤儉節(jié)約有妙招、垃圾分類要學習、勞動本領要鍛煉。行動訓練直指學生的生活,具備了這種能力,學生就能充滿自信地說“我能做”。
4.培養(yǎng)習慣:“我堅持”
佩利說過,美德,大多存在于良好的習慣中。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將教學的觸角延伸到課外生活中。
教學三年級第5講第1節(jié)“光榮的少先隊”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愛護紅領巾,定期清洗紅領巾,要培養(yǎng)習慣,堅持不懈,讓胸前的紅領巾始終鮮艷奪目。做新時代的好少年也不是一時興起,而要長期堅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教師要整合多方力量,同伴互相監(jiān)督,家長經(jīng)常提醒,教師時刻幫助,才能讓學生做到“我堅持”。
一線教師要善于學習,勤于思考,樂于總結,形成基本認識,明確基本觀點,嘗試基本策略,真正做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為學生成長鋪設一條行穩(wěn)致遠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高德勝,章樂,唐燕.接上童氣——小學《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潘淼.品德教學中“分離”現(xiàn)象的應對策略探究[J].小學教學參考,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