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蕾
生活不能缺少愛,同樣,教育也不能沒有愛。陶行知先生曾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弊鳛橐幻變航處熓且患苄腋5氖?,每天面對一群天真爛漫、純真無邪的孩子,透過他們澄澈的眼睛,探索這個五彩的世界,如此美好的職業(yè),怎能缺少愛呢?愛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教育孩子,要以愛為指引,將愛融入到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做好每件小事,關心、愛護、尊重每位幼兒的發(fā)展,讓愛充滿孩子的心靈。
一個班級總會有“三種孩子”,他們存在著不同的個體差異。第一種:“漂亮的孩子”,不單指外表的美麗,也指在各方面表現(xiàn)都很優(yōu)異的孩子。第二種:“調(diào)皮的孩子”,是指那些總是讓老師感覺頭疼的孩子,他們調(diào)皮搗蛋,不聽指令,時不時地就會惹出一些麻煩。第三種:“安靜的孩子”,是指介于前兩種之間的孩子,他們的表現(xiàn)不突出,不會很調(diào)皮惹出很多麻煩,能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
第一種孩子因為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優(yōu)異,老師往往會把更多表現(xiàn)機會給到這些孩子。第二種孩子因為“特殊”,老師也會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他們身上。而第三種孩子,則在很多時候會被忽略,老師在這類孩子身上付出的精力往往比前兩種孩子要少。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面對這群各不相同的孩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把他們簡單地做橫向比較,輕率地給孩子下定論:哪個孩子優(yōu)秀聰明,哪個孩子能力不足……可是這樣對孩子公平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不論哪種類型的孩子,都應受到平等的對待。只以某一方面來評判幼兒,這是不對的,也是片面的。
案例一:
子軒(化名)是這學期的插班生,剛開始我發(fā)現(xiàn)他非常小心拘謹,走路都低著頭。室內(nèi)區(qū)域活動時間到了,像往常一樣,我讓孩子們自由進區(qū)玩耍。其他孩子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區(qū)域,只有子軒不哭不鬧地在座位上,擺弄著從家中帶來的玩具,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在集體活動時,子軒也總是安靜地坐著,極少發(fā)言,不愿表現(xiàn)自己,而且經(jīng)常走神。只有在上音樂課時,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會長一些,節(jié)奏感很好,學習歌曲也比較快。有一次晨間游戲,我注意到他畫的畫色彩明朗,他覺察到我在看他,有些害羞,還想把畫遮起來,我輕輕地說:“你畫得真好!”得到我的鼓勵,他很開心地站了起來,小聲并愉悅地說:“我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畫畫了?!?/p>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孩子發(fā)展的進程不同,擅長的方面也不同。老師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平等對待,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因材施教,給每個孩子表現(xiàn)的機會,并且相信孩子可以將微小的閃光逐漸聚集變大,甚至變成耀眼的太陽。
有時候,孩子表現(xiàn)愛的方式會比較特別,而當我們不能理解或是誤解的時候,就會給孩子小小的心靈造成傷害,甚至會讓他們在之后的日子里變得不愿意表達愛、害怕表達愛。
每個老師都遇到過調(diào)皮、好動、不遵守紀律、常常闖禍的孩子,這些“皮孩子”往往讓老師很是頭痛,在他們身上會投入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精力。時間久了,這些孩子容易被其他孩子孤立。難道“皮孩子”就一無是處了嗎?其實不然,有時可能恰恰相反。
案例二:
小凌(化名)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喜歡和其他小朋友打鬧,規(guī)則意識薄弱。在集體活動時,他會自顧自地跑到區(qū)域里面玩,常常會有小朋友來打報告:“老師,小凌弄倒了我們搭的積木。”“老師,小凌非要我們聽他的,明明游戲規(guī)則不是這樣的……”每當這時,我都會點名提醒他,時間久了他也就被“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了解到他平時是由奶奶撫養(yǎng)的,奶奶對他比較寵溺,所以他總是會以自我為中心,行為比較自由散漫,所以我耐心地同他交談:“管住自己的小手也是很棒的本領,學會了這個本領會交到更多好朋友。”經(jīng)過多次交談,我發(fā)現(xiàn)小凌有了改變,他會有禮貌的打招呼,也漸漸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其實對于像小凌這樣過于活潑好動的孩子,我們要了解情況,轉(zhuǎn)變思維,找準切入點,及時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也許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愛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在對幼兒進行愛的教育的同時,也應讓幼兒學會愛。
1.愛之言——恰當?shù)恼Z言引導
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往,難免會有一些矛盾、摩擦,如何妥善地解決這些情況,很考驗老師的能力。當孩子犯錯了,老師不應簡單地詢問“是不小心的還是故意的?”這些帶有引導性的話語,也不能單純以“去道歉”的行為作為事情的解決方式。老師首先要弄清事情的真相,再采取正面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對這件事情有自己的思考:“我做錯了什么?”“為什么錯了?”“正確的方式是什么?”通過自我反思,才能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愿意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后果。
2.愛之行——嘗試自主解決
其實,孩子們的矛盾通常都只是一些很瑣碎的小事情,也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如果老師只是很隨意地就把事情定性、處理,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傷害了孩子對老師的信任。老師需要做的是根據(jù)情況,讓他們自己嘗試化解矛盾、解決沖突,在親身實踐中學習如何與人交往以及發(fā)生沖突時如何解決。
愛可以感動一個人的心靈,愛可以挽救一個孩子的人生,愛可以使所有的不可能變?yōu)榭赡?。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用愛喚醒每一個生命、每一個靈魂,堅持心中對孩子們的愛,用愛澆灌每一朵小花,讓每一朵花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