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文卓 邵明輝
天宮課堂里的水球變“懶”實驗利用了阻尼振動的原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實驗,理解一下什么是阻尼振動吧。
一個圓柱形瓶子、一塊20cm×30cm的泡沫板、兩個塑料杯、一個小球、清水、墨水
1在兩個塑料杯中都注入半杯水,然后點幾滴墨水。將小球放入其中一個塑料杯中。
2把兩個塑料杯放在泡沫板上,把圓柱形瓶子放倒在泡沫板下方。
3前后滾動泡沫板,觀察兩個塑料杯中水的情況。
你會看到沒有放小球的塑料杯中會濺起更多的水花,水面波動更大。
通過太空水球變“懶”實驗,我們可以學到以下幾個概念。
概念一點通
振動
振動是物體的往復運動,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現(xiàn)象之一,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無不在振動。比如鳥兒落在樹枝上,引起樹枝振動;石子兒落水,引起水面振動;聲帶的振動讓我們發(fā)出聲音,耳膜的振動讓我們聽到聲音……在中國空間站中,劉洋老師用注射器噴出空氣,吹向水球,水球就開始振動。
阻尼振動
對于一個振動系統(tǒng)來說,若振動物體偏離平衡位置后,僅在回復力的作用下做的振動叫作自由振動。而在實際的振動中,往往是存在阻力的,因此振動的物體需要不斷地克服阻力做功,這樣系統(tǒng)的機械能就會不斷減小,導致振幅不斷減小,直到振動停止。在物理學當中,我們把振幅不斷減小的振動叫作阻尼振動。例如,汽車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會發(fā)生大幅度的振動,可以使用減震器來增大阻尼,使振動減弱或停止,減少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顛簸,提高乘客的舒適度。
受迫振動
阻尼振動最終會停下來,那怎么才能產生持續(xù)的振動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施加周期性的外力,用外力來補償系統(tǒng)的能量損耗,從而使振動維持下去。而這種周期性的外力驅動的振動就叫作受迫振動。例如鐘表的發(fā)條為鐘表補充能量就是受迫振動。
共振
一個做受迫振動的物體,當其驅動力的頻率等于固有頻率的時候,物體振幅達到最大的現(xiàn)象稱為共振。有一個非常有名的關于共振的故事,是說一隊士兵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通過一座大橋,結果士兵步伐造成的振動與可以引起大橋共振的頻率一致,橋的振幅被不斷加大,最終大橋斷裂坍塌,導致很多士兵落入水中。
原理揭秘
回顧前面的實驗,當我們用力搖晃泡沫板時,沒有小球的杯中濺起的水花之所以比放了小球的杯子的水花更多、更大,是因為我們給杯子中加的小球相當于一個阻尼器。當外界給水杯施加力的時候,阻尼器因為慣性,振動狀態(tài)比水的振動要慢,較慢的振動會對水產生一個阻尼作用,這樣就減小了杯子中水的振動。在空間站中,航天員給水球噴氣時,水球發(fā)生了劇烈的搖擺,而加入一個空心鋼球之后,再用同樣大小的力度沖擊水球時,鋼球就發(fā)揮了阻尼器的作用,阻礙了水球的振動,所以水球的振動與第一次相比變小了。建造中國臺灣的臺北101 大樓時也利用了這個原理。大樓高500 多米,如果有臺風來襲,大樓很容易發(fā)生搖晃,因此人們在88~92 層安放了大大的阻尼器來減弱振動或強風帶來的沖擊力,當大樓受風力影響左右晃動的時候,阻尼器會向與之相反的方向擺動,來保證大樓的安全。
輕松答題
閱讀完以上內容,請判斷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振動是物體的往復運動。
B.阻尼振動是一種振幅不斷減小的振動。
C.太空實驗中水球變“懶”是因為加入的鋼球減小了水球的振動。
D.在太空失重環(huán)境中,空間站中的物體不會發(fā)生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