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美初中生物教科書中的科學論證要素比較研究

2023-11-01 10:18:45方欣劉紫薇尚媛媛管彤彤王念林雅晨王晶瑩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10期
關鍵詞:科學論證內容分析比較研究

方欣 劉紫薇 尚媛媛 管彤彤 王念 林雅晨 王晶瑩

摘? ?要:科學論證是科學思維的核心實踐,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關鍵作用。生物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媒介,其科學論證的體現(xiàn)與否對學生論證能力的培養(yǎng)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構建科學論證的初中生物教科書分析框架,比較中美兩國初中生物教科書在科學論證的基礎、科學論證的條件、科學論證的過程和科學論證的核心這四個要素間的差異,從內容水平、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三方面為我國后續(xù)的科學教材開發(fā)提供參考。

關鍵詞:科學論證;比較研究;初中生物教科書;內容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DOI: 10.3969/j.issn.1672-3937.2023.10.04

國際教育領域十分重視科學論證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論證能力。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2015 科學素養(yǎng)測評框架明確指出具備科學素養(yǎng)的公民應具備三種核心能力,其中包括“科學地解釋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1]國際數(shù)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科學框架也將“證據(jù)中提出論點”作為學生需要參與的五種基本科學探究實踐之一。[2]教科書是課程的重要組成,反映科學學習的目標,能夠幫助科學教師將課程意圖轉化為課堂實踐。[3]當前,大多數(shù)科學教師都是依據(jù)教科書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4]因此,教科書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起著關鍵作用,對學生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極具影響力。

本研究聚焦中美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旨在發(fā)現(xiàn)兩國生物教科書中科學論證呈現(xiàn)的特點,為我國科學教材的編寫提供參考。

一、論證與科學論證的內涵

圖爾敏(Toulmin)最先提出論證是個人通過證據(jù)和理論來支持解釋與論點。[5]圖爾敏的論證模式將論證分為數(shù)據(jù)(data)、主張(claim)、保證(warrant)、支撐(backing)、反駁條件(rebuttal)和限定(qualifier)六要素。[6]然而,近年來對論證的研究已成為一項更加實證性和科學性的研究。圖爾敏的論證與實際中的論證情況并不一致。埃梅倫(Eemeren)和格魯滕多斯特(Grootendorst)指出,圖爾敏的論證沒有考慮參與論證的雙方,更側重于說服同伴,只涵蓋支持者,而沒有反對者。[7]因此根據(jù)主客體不同,論證可以分成兩方面。在個體方面,論證是個體的論證過程,通過證據(jù)和理由建構自己的主張。在群體方面,論證是完善他人主張的過程,個體通過反駁來提出異議,并且進行辯護。目前,科學論證被定義為試圖根據(jù)理由建立或驗證一個主張[8],或者作為一個過程,以一種反映科學界價值觀的方式提出,支持、評估和完善群體或個人的主張[9]。

二、研究資料和方法

本研究選取中美兩國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進行分析。其中,中國教科書選擇A版初中生物學教科書,包含七年級上冊、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和八年級下冊,共計四本書。美國教科書選取霍頓米扶林哈考特集團(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的《科學融合》(Science Fusion)。此套教科書包含GK~G8共九級,其中GK~G5對應我國學前和小學教育階段,G6~G8對應我國初中教育階段。G6對應的是生命科學模塊,G7對應的是地球與空間科學模塊,G8對應的是物質科學模塊。本研究選取G6的四冊教科書具體分析,分別是A冊《細胞與遺傳》(Cells and Heredity)、B冊《生物多樣性》(The Diversity of Living Things)、C冊《人體》(The Human Body)和D冊《生態(tài)與環(huán)境》(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通過整理國內外研究人員對科學論證的評價研究,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建立對生物教科書中科學論證要素的分析框架,以此評價中美初中階段生物教科書中科學論證的各要素,再對各要素出現(xiàn)的頻率進行量化統(tǒng)計,同時將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編碼分類,從定量的角度比較各教科書的科學論證水平。

三、評價框架

本研究采用縱向和橫向交叉的分析框架??v向科學論證指標采取基于結構要素、辯護邏輯和內容的評價標準,將科學論證劃分為概念、規(guī)則、證據(jù)、主張、推理、因果、論點和論辯8個指標評價?;卩u祎在物理教科書運用的科學論證分析框架[10],將概念、規(guī)則納為科學論證的基礎,將證據(jù)和主張納為科學論證的條件,將推理和因果納入科學論證的過程,將論點和論辯納入科學論證的核心,形成如表 1所示的科學論證評價指標。

確定科學論證評價指標后,結合中美兩國初中階段教科書的特點,從內容水平、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這三維度對科學論證各指標進行橫向比較。內容水平運用1~5級量化評價,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依據(jù)是與否,用1和0評價。同時,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各一級維度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分別處理。例如,內容水平的四個二級維度,分別除以相同的數(shù),等比例縮至1~5級量化水平,進行后續(xù)的作圖分析。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的二級維度的數(shù)據(jù)也依次運用此方法進行處理。

四、研究結果

(一)科學論證的基礎

整體上看,中美兩國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都是概念的復雜性比規(guī)則的有效性內容水平更高,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更為豐富。美國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以下簡稱美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內容水平更高,呈現(xiàn)形式多樣,表征方式也更為豐富;中國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以下簡稱中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內容水平與美國教材相似,但表征方式較為豐富,呈現(xiàn)形式更為多樣。

關于內容水平,中美初中階段的生物教科書在描述范圍、組織方式和科學觀念處皆是概念的復雜性高于規(guī)則的有效性,其中,美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高于中國教科書概念的復雜性;在探究水平上,中國教科書概念復雜性略低于中國教科書規(guī)則的有效性;美國教科書概念的復雜性仍然是最高的。兩國的教科書在規(guī)則的有效性上差距不大;在組織方式和探究水平上,美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高于中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

關于呈現(xiàn)形式,兩國教科書都是概念的復雜性比規(guī)則的有效性豐富。在內容講述上,四者水平一致,其余維度中,概念的復雜性遠高于規(guī)則的有效性。在例題習題和探究拓展上,美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較高;在專題閱讀上,則中國教科書較高。美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有效性在例題習題處與中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水平一致;在探究拓展上略低。

關于表征方式,美國教科書概念的復雜性在概念規(guī)律、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上均是最高;在動腦探究上,美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與中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和中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水平一致,美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未涉及該維度。中國教科書中概念的復雜性在概念規(guī)律上低于美國規(guī)則的有效性;在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上均高于中美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中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在概念規(guī)律和動手操作上低于美國教科書中規(guī)則的有效性,在真實案例上則較高。

(二)科學論證的條件

整體上看,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與美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和主張的有效性內容水平相近,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內容水平最低。兩國教科書科學論證的條件呈現(xiàn)形式都豐富多樣,證據(jù)的復雜性都多在內容講述和專題閱讀上,但中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還多在探究拓展上。兩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更多集中在內容講述上,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還多在探究拓展上。兩國教科書中的表征方式也有較大差異。中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多集中在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上,美國則集中在真實案例上。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多集中在概念規(guī)律、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處,美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是在動手操作處較少,在動腦探究處較多。

關于內容水平,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在描述范圍上與美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在描述范圍上也與美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水平接近,其中證據(jù)的復雜性均高于主張的有效性。在組織方式上,中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與美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在描述范圍上也與美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和美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均高于中國教科書中主張的有效性和美國教科書中證據(jù)的復雜性。在科學觀念上,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和主張的有效性均略高于中國教科書。在探究水平上,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和美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水平接近,均高于中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和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其中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略高于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主張性。

關于呈現(xiàn)形式,四者在內容講述上,水平接近,均比在其他維度水平要高。在專題閱讀上,中國教科書和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均高于兩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其中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最高。在例題習題上,美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水平最高,而證據(jù)的復雜性水平最低。在動腦探究上,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和主張的有效性均高于美國教科書。

關于表征方式,兩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均高于兩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其中美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更高。真實案例處正好相反,兩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都高于主張的有效性。在動手操作上,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和主張的有效性均高于美國教科書。在動腦探究上,中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和主張的有效性水平接近,均高于美國教科書證據(jù)的復雜性,均低于美國教科書主張的有效性。

(三)科學論證的過程

整體上看,兩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內容水平均高于兩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呈現(xiàn)形式上,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均勻分布在專題閱讀、例題習題和探究拓展上;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更集中在內容講述和例題習題上。因果的有效性更多都集中在例題習題上。在表征方式上,兩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都較為集中在概念規(guī)律和真實案例上。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也集中在概念規(guī)律和真實案例上,動手操作和動腦探究均勻分布。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更集中在概念規(guī)律、真實案例和動腦探究上,動手操作則涉及較少。

關于內容水平,兩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在描述范圍和科學觀念上均高于兩國教科書的因果的有效性。在組織方式上,四者水平接近。探究水平上,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和因果的有效性均高于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和因果的有效性。

關于呈現(xiàn)形式,四者在內容講述處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略高。在專題閱讀和探究拓展上,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水平高于中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和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美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未涉及專題閱讀。在例題習題上,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高于中國教科書;中國教科書未涉及因果的有效性,美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水平也較低。

關于表征方式,中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和因果的有效性與美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水平接近,均低于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在真實案例、動手操作和動腦探究上,兩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均高于因果的有效性。在動腦探究上,美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高于中國;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是中國教科書略高。在動手操作上,兩國教科書因果的有效性水平一致;在真實案例和動腦探究上美國教科書較高。

(四)科學論證的核心

整體上看,兩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在描述范圍和組織方式和科學觀念上水平接近,但中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探究水平較低。兩國教科書均是論辯的有效性呈現(xiàn)形式更為多樣,論點的復雜性多集中在內容講述上。表征方式上也是論辯的有效性更為豐富,論點的復雜性多集中于概念規(guī)律上。

關于內容水平,兩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在描述范圍和探究水平上均高于兩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其中在描述范圍上,兩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水平接近,兩國論辯的有效性水平也接近;在探究水平上,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均比中國教科書高。在組織方式和科學觀念上,中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與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水平接近,但都均低于中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

關于呈現(xiàn)形式,四者在內容講述處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略高。在專題閱讀上,中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與美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水平接近,中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水平略高。在例題習題上,美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最高,其次是中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在探究拓展上,兩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和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水平接近,均高于中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

關于表征方式,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高于中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真實案例、動手操作和動腦探究處均是兩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更高,其中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方面中國教科書論辯的有效性略高,動腦探究處兩國教科書水平一致。真實案例和動手操作處美國教科書論點的復雜性略高。

五、研究結論

綜上,中美教科書的科學論證各要素各有差異。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分別從中美教科書科學論證各指標的內容水平、呈現(xiàn)形式和表征方式三個維度比較科學論證各要素呈現(xiàn)情況。

(一)內容水平的特點

在內容水平上,兩國教科書都是在科學論證的基礎和科學論證的條件處內容水平較高,這可能是因為生物學科富含大量的概念關系,且與自然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另外,與我國教科書相比,美國教科書各指標之間的差異較小。同時,兩國教科書科學論證的過程和科學論證的核心內容水平較低也表明論證過程的辯護邏輯單一,辯護性不強,以論述性為主。

整體上看,美國教科書對科學論證的內容水平高于中國。美國教科書在組織方式上頗有特色:當重復概念再次出現(xiàn)時,教科書中會對其用類似的表達再次進行解釋,幫助學生遷移。例如,A冊在細胞的分裂中提到減數(shù)分裂;當B冊植物的繁殖中提到植物通過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孢子時,教材會明確重復描述“減數(shù)分裂是細胞分裂的過程,每個子細胞接收母細胞一半的染色體”。此外,在科學觀念上,美國教科書會靈活運用各種思維圖示表達科學觀念,中國教科書對思維圖示的運用偏少,類型也較為單一。美國教科書的探究水平比中國教科書略高。美國教科書善用提問,正文中常用問句式標題將內容邏輯分類,突出目標導向。中國教科書雖然設有大量探究活動,但探究活動中的探究步驟都以文字呈現(xiàn),學生只需填空般寫出假設和得出結論,論證的內容水平并不鮮明。

(二)呈現(xiàn)形式的特點

兩國教科書大多集中在內容講述處,其中概念的復雜性還會多分布在專題閱讀和例題習題處,證據(jù)的復雜性多分布在專題閱讀中。這表明兩國教科書都注重概念和證據(jù)。這也與內容水平的趨勢一致。

總體上看,中國教科書呈現(xiàn)形式比美國豐富。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教科書欄目設置得比美國的類型多,每節(jié)內容會設有“資料分析”“探究”“實驗”“觀察與思考”等。但這也隨之帶來弊端,欄目太多表示呈現(xiàn)的內容繁瑣,中國教科書相比美國教科書表達的更多,內容呈現(xiàn)的文字更多。美國教科書若在專題閱讀中提供了概念和證據(jù),就不會在正文繼續(xù)贅述,使正文瀏覽起來更加短小精悍。反之中國教科書文字量占據(jù)的篇幅較大,需要學生耐心閱讀。

此外,兩國教科書中均設有專門的探究欄目,但差距較大。中國教科書的探究欄目占據(jù)篇幅較大,但主要體現(xiàn)的是證據(jù)的復雜性,論證的內容主要在探究欄目后的正文中。美國教科書的探究拓展更多以提問的形式展現(xiàn),專題閱讀和內容講述處均有,且涉及科學論證各要素。

(三)表征方式的特點

兩國教科書的表征方式差距較小,大部分指標多以概念規(guī)律和真實案例體現(xiàn),動腦探究都較少,其中論點的復雜性均在真實案例上較少。兩國教科書概念的復雜性在動手操作上體現(xiàn)較多,具體體現(xiàn)為中國教科書開設動手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美國教科書讓學生自己填寫思維圖示串聯(lián)概念。兩國教科書推理的復雜性和論辯的有效性相比其他要素在動腦探究上體現(xiàn)更多,但還是更多以概念規(guī)律和真實案例闡述。中國教科書科學論證的條件在動手操作上表征較多,與實驗欄目的呈現(xiàn)形式一致。

參考文獻:

[1]OECD. PISA 2015 draft science framework[EB/OL].(2013-03)[2023-03-27].https://www.oecd.org/pisa/pisaproducts/pisa2015draftframeworks.htm.

[2]MULLIS I V S M. TIMSS 2015 assessment frameworks[EB/OL].(2013)[2023-03-27].https://timssandpirls.bc.edu/timss2015/frameworks.html.

[3]RAMNARAIN U D, CHANETSA T. An analysis of South African grade 9 natural sciences textbooks for their representation of nature of sc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6, 38(6): 922-933.

[4]KHALICK F, MYERS J Y, SUMMERS R, et al.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extent and manner of representations of nature of science in U.S. high school biology and physics textbooks[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7, 54(1): 82-120.

[5]ERDURAN S, SIMON S, OSBORNE J. TAPping into argumentation: developmen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oulmins argument pattern for studying science discourse[J].Science education,2004, 88(6): 915-933.

[6]TOULMIN S.The uses of argu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8:94-145.

[7]EMEREN F V, GROOTENDORST R. Commitment in dialogue:basic concepts of interpersonal reasoning[J]. Algemeen 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Wijsbegeerte, 1998,90(1):88-91.

[8]NORRIS S P, MACNAB J S, PHILLIPS L M. Cognitive modeling of performance on diagnostic achievement tests: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justific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61-84.

[9]KUHN D. Science as argu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cientific thinking[J]. Science education,1993, 77(3): 319-337.

[10]鄒祎. 高中物理教科書的科學論證比較研究[EB/OL].(2022-12-16)[2023-03-27].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75KOm_zrgu4lQARvep2SAkaWjBDt8_ rTOnKA7PWSN5MIexmUj7w3p4thLPSsJVeZ7KPI98XAftn_7K9 R0yPHIp&uniplatform=NZKPT.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lements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FANG Xin1? ?LIU Ziwei2? ?SHANG Yuanyuan2? ?GUAN Tongtong2? ?WANG Nian3? ?LIN Yachen4? ?WANG Jingying2

(1. Wanci Primary School,Hefei Norm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Group,Hefei 230022,China;

2. Faculty of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32,China;

3. No. 2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ohhot 010040,China;

4. College of Chemist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promotes student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s widely valued b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As an important bridge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textbooks rarely pay attention to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By clarifying the standards for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capacity for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For this reason, by constructing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mparison was evaluated in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he conditions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and the core of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These results constitute direct evidence for future science textbook revisions in China.

Keywords: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Comparative study;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xtbooks; Content analysis

編輯 王亭亭? ?校對 朱婷婷

猜你喜歡
科學論證內容分析比較研究
美國科學教育中科學論證教學的困境、策略與啟示*
比爾·奈談支持科學論證:疫情本該已經(jīng)結束
英語文摘(2022年7期)2022-07-23 05:56:38
基于科學論證思維培養(yǎng)的初中科學教學策略
科學論證在我國課程政策中的歷史演進
——以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為例
物理教師(2019年3期)2019-12-27 12:20:58
我國的MOOC平臺學習支持服務現(xiàn)狀研究
2016年《中國日報》“兩會”數(shù)據(jù)新聞報道研究
今傳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7:09
從《遠程教育》35年載文看遠程教育研究趨勢
《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內容分析及評價
新會計(2016年10期)2016-11-09 18:24:47
中外數(shù)據(jù)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28:25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永年县| 乌海市| 昌乐县| 江安县| 莱西市| 合山市| 滨州市| 湄潭县| 紫金县| 巴林左旗| 嘉黎县| 苏州市| 景洪市| 五台县| 东丰县| 建昌县| 乌拉特前旗| 武胜县| 白朗县| 印江| 斗六市| 枣强县| 东城区| 陇川县| 北海市| 进贤县| 五寨县| 青川县| 美姑县| 连云港市| 司法| 东阿县| 科技| 饶河县| 南部县| 柳林县| 耒阳市| 乐至县| 福海县| 镇宁| 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