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鈞
九嶷山,亦稱蒼梧山,距永州市寧遠縣城南六十里,素以獨特的山色、奇異的溶洞、古老的文物、迷人的傳說而揚名五湖四海。據(jù)傳,四千多年前,氏族公社晚期,南方的縉云氏后代,在長沙建立三苗國,九嶷山一帶屬三苗南陲。舜滅三苗,受禪即帝位,后“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疑亦作嶷)”。九嶷山的神奇,不僅在于傳聞古老,還在于山體石峰奇異。九嶷山群到處都是拔地而起的石峰和石林。莽莽群峰中,有異嶺同勢的,有孑然一身的,也有雙峰對峙的,還有三足鼎立的,可謂千姿百態(tài),這將九嶷山披上了一層朦朧而神秘的面紗。
《水經(jīng)注》載:“蒼梧之野,峰秀數(shù)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蹦闱?,那九峰中,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樓、朱明、瀟韶八峰拔地而起,如葵花向陽、眾星拱月,簇擁著舜源峰。其中,緊緊依偎在兩旁的娥皇與女英二峰,像極了兩位仙女,風姿婀娜,乘風而來。相傳,舜帝崩于蒼梧后,娥皇、女英二妃悲痛欲絕,千里迢迢,溯湘水、瀟水而上,沿大小紫荊河而下,當臨于九峰時,因視其相似,疑惑起來,終未尋覓之,便揮淚唱起了憂傷的歌。她倆淚如雨注,灑在漫山遍野的荊竹上,荊竹便成了淚竹,亦稱斑竹或湘妃竹。
你如果站在舜源峰上極目遠眺:紅墻黃瓦掩映著舜廟,古木翠竹蔭蓋著玉琯巖,紫色的螺旋形石級裝點著紫霞巖,爛漫的山花擁簇著春陵故城遺址。四周拔地林立的峰頭,恰似一串玉珠,個個傾斜舜源峰。尤其有趣的是那一條條銀蛇般的山道,時上時下,時隱時現(xiàn),在同我們捉迷藏似的。這山路,綿延起伏,如千帆競發(fā),似龍騰虎躍,像仙女凌云,奔馳而來。舜源峰南,是一片荊竹林,穿林便是“山分石”。它是九嶷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九百五十九米。據(jù)載,這里曾有塊銅碑,碑文字形非籀非篆,難以辨認,相傳是舜帝的葬冢處,此峰故名舜峰。三分石即三峰并峙,相距各五里。遠視之,像三根竹筍,直插霄漢。一般的天色,很難看清其真面目。古人形容:“一峰浮黛插云霄,石作三分結構牢。云外有人攀玉筍,山中何處覓仙桃?!敝挥性谇缈罩?,三峰才露出竹筍般挺拔的雄姿。彩云繞峰相伴,亦像綻開的山花,熾烈無邪。它們亦像三位剛強的衛(wèi)士,世世代代護衛(wèi)著舜墓。你如漫步山峰之陽,須得小心叢生中的怪石碰著鼻子,尤其是那纏足的荊竹尾,躬著腰,垂落在地,如碧羅絲帶,隨風飄拂,時而發(fā)出刷刷的聲響。傳說,荊竹有感于娥皇、女英二妃之忠耿心意,千年萬載代為掃墓。杜甫的“蒼梧恨不盡,淚染在叢筠”,正是這美麗傳說的寫意。
九嶷山還是個天然的植物園和動物園,那群山密林是各種飛禽走獸生息繁衍的地方。據(jù)考察,這里有獸類五十多種,鳥類一百余種,金錢豹、獼猴、黑麂、獐、大靈貓、穿山甲、金雞等時有出沒。九嶷群山原有一片斑竹林帶,分布在寧遠、藍山、江華、道縣的毗鄰山區(qū),縱橫三四百里,現(xiàn)在只有一百余畝了。1981年,在這一帶建立了斑竹自然保護區(qū)。
啊,神奇的九嶷山,你有千古不衰的傳說和舉世聞名的古跡,你有獨特的自然山色和奇異珍貴的斑竹,你是人類文明史的見證和永不褪色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