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瑛
眾所周知,修辭是增強語言效果的藝術(shù)手法。所謂“三分長相,七分打扮”。對于文章而言,那“七分打扮”里,修辭占有極大的分量。好的修辭,不僅會給文章增添趣味與色彩,更是語言的翅膀,既可以幫助作者精準通向想要表達的高度,也可以幫助讀者抵達想象的彼岸。
修辭手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的無疑是比喻。形象的比喻能使事物生動、具體,讓語言鮮活、充滿張力,給人鮮明的印象。對于寫景類文章,比喻尤其重要。它可以讓遙遠的景物仿佛近在眼前,讓陌生的景物變得無比親切。在《湖水寫給大地的詩行》中,我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一眼望去,像豐盈的叢林,又像瘋長的毛發(fā);像綠色的浪濤在翻滾,亦像無數(shù)的綠精靈在舉行盛會?!薄耙恍┫矚g聚眾的白鷺,這里幾點,那里一片,仿佛天上掉下的云朵?!薄八芹蛾柡那嘟z,是湖水寫給大地的最美的詩行。”……對于很多讀者,尤其是北方的讀者來說,鄱陽湖中的苔草、白鷺等江南景致,一定是陌生的,但叢林、毛發(fā)、浪濤、云朵卻是每個人熟知的。比喻,給想象添上翅膀,讓陌生的風景變得具象、靈動、鮮活,仿佛可以觸碰。
說到靈動與鮮活,當然離不開擬人。擬人,具有童話的色彩,能給人以童真,以活潑,以愉悅?!奥斓奶Σ?,得有過膝高吧,野著性子,赤著身子,擠擠挨挨,密密匝匝”“搖曳生姿的蘆荻、繾綣嬌媚的蓼花、身姿曼妙的棧橋、慵懶打盹的老?!薄帮L兒在與蘆荻耳鬢廝磨,白鷺在與天鵝軟語呢喃,牛們低頭對草們訴說深情,蝴蝶在試嗓,湖水在伴奏”……我在文章里用了幾組擬人句,讓景物活起來、立起來。當你賦予它們形態(tài)、思想、情感,自然界便成了一個活色生香的舞臺。我想,不用我說,當你讀到這些句子,你一定會被這些景物所代入、所打動。
除了擬人,這些句子里還用到另一種修辭——排比。排比句式,對于文章的氣勢、韻律,起著極大的作用。用排比寫景狀物,會使之豐富多彩、層次分明,如展開一幅色彩繽紛、情感濃烈的畫卷,讓人目不暇接,沉醉其中。
修辭是語言的翅膀,是創(chuàng)新的沃土。那么,中學生怎樣用好修辭?我個人認為,還需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在閱讀中汲取養(yǎng)分。修辭固然重要,但講究妙用,絕不可為了修辭而修辭。好的語言,最基本的,是準確與真誠。過分修辭,或不當修辭,嘩眾取寵,似是而非,不但語言飛不起來,還會摔個大跟頭,難看至極。
(攝影:李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