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洋
推薦指數(shù):★★★★
反調(diào)指數(shù):★
最新票房:290萬
(截止10月30日)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CITYWALK成了時髦話題,不就是遛彎嘛,換成CITYWALK似乎就不是單純的行走,而是帶著畫面的。深秋十月看到的《白塔之光》,把CITYWALK這種行為藝術(shù)做了非常形象的展現(xiàn)。
從騎著車穿行胡同,在斑馬線上你拍我我拍你,到凌晨因失眠直接起床穿著單衣繞街道走一圈,沿路經(jīng)過晨練的、上學(xué)的、買早點的。晚上又因喝多了酒,在路邊看別人下棋,戲精上身地和大爺開玩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起,在這個CITYWALK的氛圍里已經(jīng)不重要,反正都是一種情緒的消解。
電影進行到1/5時,就已經(jīng)有人尤其是帶著孩子的人退場,大部分人表示看不太明白。這不就是我們最熟悉的人和生活嗎?而且影片中辛柏青和黃堯言語來回曖昧值拉滿,互相吃醋,開了房不睡,就為看看閣樓天窗里的白塔。換普通人都會覺得矯情、酸膩,可他們不是普通人。而這一點,影片并沒有太早給出,到了3/5,線索才越捋越多,越捋越復(fù)雜。你給的耐心,在后面2/5都會得到一種治愈的回饋。
CITYWALK何嘗不是這樣。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或者陌生的街道,按攻略走完成打卡就完事,但如果你是為了了解或者探秘,就得帶著耐心盲走,“從心出發(fā)”。
辛柏青和黃堯所飾演人物的“不正?!保瑥拈_頭就有一些蛛絲馬跡,他們的遭遇其實就算放到我們身邊也會被簡化成一句話:他爸爸在公交車上“耍流氓”,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媽媽、姐姐生活,人近中年也不愿意面對父親;她的青梅竹馬去巴黎后把她甩了,她做義工很多年。這個人物背景就像胡同里刷的一句“此路不通”,我們看到只是“哦”一聲,但是放到電影里,它變成了兩種人生的交集,充滿了想象力,和對人類情感成長的探討,即使沒有遭遇這種變故的你我,也能從中看到自身的縮影。
辛柏青扮演的人物其實是患有親密關(guān)系恐懼癥的,從黃堯到女兒,到他的租戶,都在難過的時候?qū)λf過“我可以抱抱你嗎?”,而他得知父親當年的真相后,終于對姐姐說了這句話。當“躲”在北戴河一輩子的老父親,平靜地回憶當年帶兒子看海聽到他說“這兒就是我的家”時的情景(所以他選擇呆在北戴河),那股濃濃的藏在心中幾十年的父愛瞬間就把觀眾裹住了。田壯壯也是神了,只要演父親都會變成影片里的一道光,直接點亮主題的那種。
我們很容易將親密關(guān)系恐懼癥當成情感疏離,其實并非如此,正如片中所有人對辛柏青角色的評價:客氣。田壯壯扮演的父親從聲音出場開始,我們就聽到了這個客氣的源頭。這種恐懼癥不治,就會一代傳遞一代,影片結(jié)尾辛柏青在下雪的咖啡廳屋頂坐著,久而久之就成了田壯壯。這是導(dǎo)演用再通俗不過的手法來總結(jié)他的中心思想,但你得walk到最后才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