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哲
寒假里當然少不了中國最受歡迎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這正是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極佳時機。于是媽媽帶我參加了兩場非遺活動:風箏研學和雕版印刷,帶我開啟了兩場傳統(tǒng)文化的體驗之旅。
非遺風箏研學記
什么?曹雪芹還會做風箏?傳說中的曹氏風箏是怎么來的?風箏是怎樣制作的?風箏該怎樣放……帶著這些問題,春節(jié)假期的一天下午,媽媽帶我去武漢恒隆廣場參加了一場“非遺風箏研學沙龍”。
首先,國家級非遺曹雪芹風箏的第四代傳承人繆伯剛老師給我們分享了曹雪芹風箏的歷史,還現場展示了幾個可愛的手繪小風箏。這些小風箏被一根小棒牽引著飛來飛去,有趣極了,我好想要一只?。?/p>
接著,媽媽和另一個故事老師用皮影劇的方式共同演繹了一個繪本故事——《放風箏》。這是一個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姐姐和媽媽一起做風箏、放風箏的故事,我從中了解到傳統(tǒng)的風箏工藝包括扎、糊、繪、放四種技藝。故事里還介紹了中國四大風箏產地:北京、天津、江蘇南通和山東濰坊。
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體驗了沙燕風箏手工制作。每個人先把沙燕風箏的頭、身、尾、翅拼接組裝好,再給它涂上五彩繽紛的顏色,一只立體的傳統(tǒng)沙燕風箏就做好了。這場“非遺風箏研學沙龍”真是讓我收獲滿滿。
非遺拜年 雕版刷福
前幾天,媽媽說要帶我去武漢圖書館參加一場“非遺拜年,雕版刷?!钡幕顒樱以缇推炔患按?!
終于等到了這天,一大早我就帶著滿腦袋問號出發(fā)了。
一開始,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雕版印刷的歷史和技藝。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雕版印刷技藝已經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項古老的記憶,歷經千余年歷史的傳承,包括造紙、制墨、雕刻、磨拓等幾種傳統(tǒng)工藝。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認識了雕版印刷需要的材料,聽老師介紹用法之后,我們就開始嘗試了。先用刷子蘸滿墨汁,均勻地刷滿整個雕版的上方,把紙蓋在雕版上壓平,最后把紙從雕版上輕輕拿起來就好了。
我學著做了幾個,剛開始還不太熟練,總是不盡人意,后來我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練習,越做越好。結束時,我收獲了好幾張大大小小的“福”字,還有孔子像和錦鯉圖,我打算把它們作為新年禮物,送給我的家人和朋友們。
這真是一次美妙的傳統(tǒng)文化體驗呀!
(責任編輯/孫恩惠)
指導老師 周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