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巧紅
美文賞讀
張 家 界
◎卞毓方
張家界絕對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譯成人類通用的語言。
鬼斧神工,天機獨運。別處的山,都是親親熱熱地手拉著手,臂挽著臂,唯有張家界,是彼此保持頭角崢嶸的獨立,誰也不待見誰。別處的峰,是再陡再險也能踩在腳下,唯有張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絕從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巖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漢。而峰巔的每處縫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蒼松或翠柏,亭亭如蓋地笑傲塵寰。銀崖翠冠,站遠了看,猶如放大的蘇州盆景。曲壑蟠澗,更增添無限空濛幽翠。風吹過,一嘯百吟;云漫開,萬千氣韻。
剛見面,張家界就責問我為何姍姍來遲。說來慚愧,二十六年前,我本來有機會一睹她的芳顏,只要往前再邁出半步。那是為了一項農(nóng)村調查,我輾轉來到了她附近的地面。雖說只是外圍,已盡顯其超塵拔俗的風姿。一眼望去,峰與峰,似乎都長有眉眼,云與云,仿佛都識得人情,就連坡地的一叢綠竹,罅縫的一蓬虎耳草,都別有其一種爽肌滌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腳的苗寨。客棧貼近寨口,推窗即能看到道邊婆娑著白楊,楊樹的背后喧嘩著一條小溪,溪的對岸為駢立的峰巒。山高霧大,滿世界一片漆黑。我不習慣這黑,翻來覆去睡不著,于是披衣出門,徘徊在小溪邊,聽上流的轟轟飛瀑。聽得興發(fā),索性循水聲尋去。拐過山嘴,飛瀑仍不見蹤跡,卻見若干男女圍著篝火歌舞?;鸲殉跞贾H,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樹枝。燃到中途,樹枝通體赤紅,狀若火之骨。再后來,又變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靈。自始至終,場地上方火苗四躥,火星噼噼啪啪地飛舞,好一派火樹銀花。猛抬頭,瞥見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聲長驚,恍悟我們常說的“魅力”之“魅”,原來還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
從此,我心里就有了一處靈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楓葉為書簽,揀一粒卵石做鎮(zhèn)紙,留得這紅塵之外的秋波,伴我闖蕩茫茫前程。猶記前年拜會畫家吳冠中,聽他老先生敘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寫生,如何無意中撞進張家界林場,又如何發(fā)現(xiàn)了漫山詭錦秘繡。欣羨之余,也聊存一絲自慰,因為,我畢竟早他四五年就遙感過張家界,竊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
是日,當我乘纜車登上黃獅寨的峰頂,沐著濛濛細雨,凝望位于遠方山脊的一處村落,云拂翠涌,忽隱忽現(xiàn),疑幻疑真,恍若蜃樓,想象它實為張家界內涵的一個短篇。不過,僅這一個短篇表現(xiàn)力就足夠驚人,倘要勉強譯成文學語言,怕不是淺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機貴在心照,審美總講究保持一定的距離,你能拿酒瓶盛裝月白,拿油彩捕捉風清?客觀一經(jīng)把握,勢必失去部分本真。當然不是說就束手無為,今日既然有緣,咦,為什么不鼓勇試它一試。好,且再隨我鎖定右側那一柱倒金字塔狀的巖峰,它一反常規(guī)地拔地而起,旁若無人地翹首天外,乍讀,猶如一篇激揚青云的散文,再讀,又仿佛一集浩氣淋漓的史詩,反復吟味,更不啻一部滄海桑田的造化史——為這片歷經(jīng)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
(選自《美色有翅》,有刪改)
佳作風采
想念一條河
◎田 鑫
老家的村子里有一條河,沒有名字,村里人就叫它“小河”。沒有人知道它源自何處,只知道河的上游是一個大水庫;也不知道那條河最終流向何處,能否歸入海,獲得一條河的無上光榮。
河這邊的村莊叫松林灣,是我的老家,河對岸是桃林灣,但都不知因何得名。
村里沒有一棵松樹,倒是有一棵粗大的古槐樹,樹干粗約五圍,內里中空,軀干扭曲盤旋,樹冠茂盛如蓬,綠葉直遮云天。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爬進樹洞躲貓貓,讓大人和小伙伴們“眾里尋我千百遍”。對岸呢,也沒見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的盛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炊煙裊裊,往來收種,倒是尋常。
小河從兩村莊中間蜿蜒流過,有時大腹便便,有時盈盈一握,有時歡笑,有時靜默。流經(jīng)我們村子這一段時,河床較淺,水流較緩。兩岸最狹窄處,不過6米。若有急事,站在河邊一喊,就能互通。我的姑婆就經(jīng)常站在河邊,把她做的年糕、糍粑等吃食,用長長的竹篙綁了,抖抖擻擻地遞過來給我們吃。兩岸人家來往時,膽大的人在狹窄處撐竿一躍,或者在冬天時踩著河中裸露的石頭,迅猛一跳,方可見面。
兩岸邊的坡上,是各村的菜園子。小時候我最喜歡跟爺爺奶奶到河邊的菜園子去。拿起一個水桶,腰一彎,手一握,拎起一桶水,把水灌進菜地。因河水灌溉,這里的菜總是水靈靈的:嫩嫩的小白菜、綠綠的韭菜、金燦燦的南瓜,還有灰斑鳩、花喜鵲等小動物。有時還會有一兩只翠鳥如箭般掠過水面,停在蘆葦上,輕靈搖蕩,高傲灑脫得像武俠劇中的絕代俠客。
周末、寒暑假,大家一有時間就往河邊跑。春天,碧草青青,水田漠漠,蜂蝶飛舞,舞姿翩躚,鶯燕齊鳴,歌喉婉轉;夏天,高木陰陰,細柳蟬鳴,風吹麥浪,河水潺潺,蛙聲陣陣;秋天,天高云淡,蘆花弄影,稻谷金黃,瓜果飄香;冬天,原野蒼茫,落葉蕭蕭,皓雪瓊枝,小河成冰。一年四季,美景輪番上新。缺水的季節(jié),上游水庫開閘放水,水位急漲,河水吼吼如萬馬奔騰,兩邊村民連日連夜地抽水來灌溉農(nóng)田,清澈的河水經(jīng)過長長的水管,爬上高高的干渠,再從水渠里流到各家田地里。夜晚,兩岸值班守夜的人坐在河邊,有一句沒一句地交流著,他們手中的煙在黑暗中忽明忽暗,像暗夜里的螢火蟲。冬天河水無需灌溉,于是上游關掉閘門,兩岸人把河攔成一截一截的,抽干捉魚,那盛況讓人贊嘆:人頭攢動,笑語喧嘩,水漸漸少了,黑黑的魚背露出來了,它們急急惶惶地躲竄。繼續(xù)抽水,河泥露出來了,可謂“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慢慢地,姑婆被時間的河流帶走了,年輕人都撲棱棱飛進了城里。村里那棵古槐樹也被一個園林商人看中,賣了2000元。它再也不能為調皮的小孩提供玩樂、庇護之所了。為建設新農(nóng)村,各個村子直接從水庫那里修了灌溉渠,村子也再無缺水之虞。
無上游水庫放水,加上氣候干旱,童年時代的小河緩緩地、斷斷續(xù)續(xù)地流,在時間的河流里流著流著不見了,只剩河床中裸露的、灰白的石頭,可卻再無人越河而來。
【湖北荊門龍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