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付冰冰
“履職”一年整,13歲的李玉瀚深感自己肩膀上的責任更重了。自一年前的8月15日入選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至今,傳承人中年齡最小的他始終銘記肩上的責任:接過93歲太婆承擔的使命,延續(xù)太婆的證言之路,讓“證據(jù)”永遠活下去,把那段歷史說給更多后人聽。
山水環(huán)抱、鐘靈毓秀的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1937年12月13日,玄武湖嗚咽,紫金山哀鳴,10多萬侵華日軍不顧國際公約,燒殺淫掠,六朝古都瞬間淪為人間地獄。在侵華日軍長達六周慘無人道的屠殺里,30萬南京同胞永遠失去了生命。這其中,就包括背中三刀昏死過去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家的三代七位至親。
2000年7月,夏淑琴同李秀英、宋素華、孫仲芳、倪翠萍四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進行了首次會面,五人手挽手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前合影。23年過去了,合影里只剩下夏淑琴孤零零一人。幸存者逐漸凋零,南京大屠殺最有力的“活的證據(jù)”越來越珍貴。
截至2022年12月13日第九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幸存者僅剩54人,平均年齡超過93歲。
2022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7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9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區(qū)報告廳氣氛凝重、肅穆,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頒發(fā)儀式在這里莊嚴舉行。
“通過傳承人把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傳遞下去,讓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為更多人知曉。通過大家的努力,讓世人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儀式當天,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向媒體講述了此次證書頒發(fā)儀式的意義。
當時,作為傳承人的李玉瀚只有12歲,是首批13名傳承人中年齡最小的??吹絻鹤訌耐馄畔氖缜偈种薪舆^“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證書后,他的母親夏媛百感交集?!巴馄拍昙o大了,講不動了,我和兒子繼續(xù)講下去,外婆也了了一樁心事?!?/p>
和母親一樣,李玉瀚第一次知道太婆是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也是“從外人口中”得知的。2016年那個漫長的夏天,一位美國導演來拍攝太婆夏淑琴,當時6歲的李玉瀚也參與其中。在拍攝過程中,他才慢慢知道了南京大屠殺那段歷史,知道了太婆作為親歷者在那段歷史中的不幸。
“無數(shù)人因為這場屠殺失去了生命,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快樂的家園?!崩钣皴剜?,睫毛上掛著濕潤的“星星”。
從血雨腥風中死里逃生的人往往回避回憶,因為每一次自揭傷疤的回憶都是在舊疤上面添新傷。然而,為了讓后輩懂得和平來之不易,警惕悲劇再度發(fā)生,為數(shù)不多的幸存者決定站出來、說出來,讓不義無立足之地,讓正義長存世間!夏媛告訴本刊記者,太婆經(jīng)歷的那段國殤讓孩子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為幫助孩子以史明志,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夏媛有意識地帶李玉瀚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與歷史有關的場所,讓孩子多看多聽,讓他從歷史中懂得愛國的意義。
業(yè)余時間,李玉瀚同母親夏媛及多名“紫金草志愿者”、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一起,加入《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電子讀物錄制團隊,以實際行動承擔和履行傳承人的責任與義務。
今年7月7日,《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上線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這本寫給青少年的歷史科普讀物,由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連紅和紀念館研究人員劉燕軍共同編著,通過“保衛(wèi)南京篇”“黑色南京篇”“南京英雄篇”“正義審判篇”“世界記憶篇”五個章節(jié)串聯(lián)起民族之殤,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增強責任意識和社會擔當,涵養(yǎng)家國情懷”,李玉瀚負責其中《黑色南京篇·縱火搶劫》的朗讀錄制任務。
“長官,我不見火災就睡不著,今天晚上也讓我燒它兩三幢吧!”打開“少年志”APP,點擊《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有聲讀物,在這段9分16秒時長的章節(jié)里,李玉瀚沉痛、悲憤地控訴了侵華日軍在南京大規(guī)??v火的暴行,痛斥了時任偽南京自治委員會會長陶錫三為自保甘當漢奸、投靠日軍仍被反噬洗劫的下場。
這段史實有力地說明,家國命運與個體命運息息相關,只有將民族大我與個人小我融為一體,才能站起來做人。而那些為了自保甘當“變色龍”、淪為民族罪人的人,永遠沒有好下場,這亙古不變的道理也再次得到印證。歷史隨著時光的流逝漸行漸遠,但歷史也隨著更多證據(jù)的挖掘和幸存者留下的口述而漸漸清晰。登記在冊的幸存者越來越少,但留存史冊的人會越來越多。
“(侵華)日軍在南京實施屠殺,是日本上層有所準備,想用屠殺政策恫嚇中國人民,讓中國放棄抵抗?!蓖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鏡頭,國防大學戰(zhàn)略教研部教授、軍事專家徐焰揭露了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公約實施慘無人道暴行的真正目的。
“早上好好吃著飯呢,中午人就沒了,為什么一下子殺死我們這么多人?”回憶起這段往事,年事已高的夏淑琴仍淚水漣漣……
然而,面對鐵一般的事實,日本右翼分子仍負隅頑抗。1998年,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東中野修道和日本自由史觀會成員松村俊夫在出版物《南京大屠殺的徹底檢證》和《南京大屠殺的大疑問》中,將夏淑琴等人描述成“假證人”。
不幸中的萬幸,當年住在南京的一名叫約翰·馬吉的牧師冒著生命危險,用鏡頭記錄了當時的影像,成為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當時租住在新路口5號的夏淑琴一家,就在他拍攝的鏡頭中。被稱為“南京的辛德勒”的約翰·拉貝所著《拉貝日記》南京卷里,也清晰地記錄了夏淑琴一家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
在如山鐵證面前,日本最高法院于2009年終審判決判定夏淑琴反訴勝訴!幸存者日漸凋零,南京大屠殺最有力的“活的證據(jù)”越來越珍貴。這場反訴讓人們看到,讓后人知曉并傳承這段歷史的意義,不僅在于還原歷史真相,更是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發(fā)生。
“任何人要否認南京大屠殺慘案這一事實,歷史不會答應,30萬無辜死難者的亡靈不會答應,13億中國人民不會答應,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都不會答應。”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言猶在耳。
為二戰(zhàn)歷史確定國家紀念日和設立國家公祭日是國際慣例。二戰(zhàn)后,相關國家每年都會定期在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大屠殺紀念館、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紀念館、美國珍珠港事件紀念館等場館舉行國家紀念與公祭活動。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jīng)表決通過了兩個決定,分別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和煦的陽光下,她們笑意盈盈。夏淑琴的家族很特別,是從黑暗的歷史走向今天的光明的見證?!笨死锼埂ゑR吉說。1937年南京淪陷前,約翰·馬吉與兒子在南京中山陵拍了張合影。80年后的2017年,約翰·馬吉的孫子克里斯·馬吉追尋祖父的足跡,在南京中山陵同一地點,為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及其兒子李玉瀚拍了合影。讓和平與正義沐浴在陽光下,是每個熱愛和平的人的共同追求。
從家里出發(fā)乘車大約16.7公里,便是南京夫子廟秦淮河景區(qū)老門東歷史文化街區(qū)。雖然夏淑琴一家曾經(jīng)租住的新路口5號舊址已走入歷史,但在南京白局的雅音里、在金陵刻經(jīng)的從容雕琢中,李玉瀚仿佛看到,當年年僅8歲的太婆夏淑琴不再悲慟,不再無助。因為,86年后的中國,有能力守護子孫和平,更有決心捍衛(wèi)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