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正和
人在水鄉(xiāng),魚在江南。早年的家鄉(xiāng),水道縱橫交錯,幾乎家家戶戶屋旁都有河塘,且水質(zhì)清澈。各類小雜魚藏在長著的蘊草的淺灘邊,這兒一叢,那兒一簇,游弋嬉戲,其中,鳑鲏是較常見的一種。
兒時的我挺喜歡這些小家伙。身為一種小型鯉科魚類,鳑鲏的長相有趣:扁扁的橢圓形身體上,長著一個小到不成比例的頭,活脫脫一條微縮版的鳊魚?!逗且爸尽分杏涊d: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時,老友張志和曾以十六厘米長的鳑鲏招待他。然而在我的記憶中,鳑鲏是極小的,一般也就二三厘米長,能長到五六厘米已算是罕見的大個子了。
鳑鲏小歸小,卻絲毫掩蓋不了它們的美麗。春夏時節(jié),常能看見頭部著紅而背鱗顯翠的鳑鲏,嬉游水中,恰似蝶舞……太陽一照,發(fā)出彩虹般耀眼的光澤。
過去的農(nóng)村孩子,物質(zhì)生活固然貧乏,但一些鄉(xiāng)間特有的樂趣卻一點不少。譬如,到河邊釣鳑鲏,幾乎是每個水鄉(xiāng)孩子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用掰彎的大頭針做魚鉤,穿上米蟲作誘餌,沿著石幫岸放入水中。待雞毛浮漂往下沉時,輕輕一提,一條亮晶晶、閃著銀光的鳑鲏便被拽出水面了。鳑鲏性癡,群中少了一條,其他的完全不以為然,依然前赴后繼。也因此,釣它們不需要耐心和技術,更沒有“姜太公釣魚”的禪意,只有不斷的驚喜。通常一個下午,一群鳑鲏便從河邊轉到隨身帶來的水桶里游動了。
明代姚可成所著的《食物本草》提及:“形類鯽魚而小,扁身縮首,頗似竹篦,處處湖澤有之。冬間煮食味美,夏、秋微有土氣,味稍不及?!彪m說鳑鲏早已譽滿江南,但在一些小的死河塘里都能捕到幾尾鮮魚的家鄉(xiāng),它們因個小肉少,一般為人所不屑。即便捕到,也多半喂了貓兒與鴨子。只有入冬后,鳑鲏肥美時,這種平日被人看不上眼的下等魚,才受寵起來,即民諺所說的“八鰻九蟹十鳑鲏”。
至于吃法,如果鳑鲏的數(shù)量足夠,以油氽為上,正如《清稗類鈔》中說:“亦有以鳑鲏魚為之者,則整而不碎,松脆鮮香,骨肉混合,亦甚美。”然而,在物資貧乏的年代,油氽鳑鲏通??赏豢杉?。當時的農(nóng)家,入冬后多會腌制滿缸滿甕的咸菜,一款搭配鳑鲏紅燒的咸菜鳑鲏,便成了最常見也最受歡迎的養(yǎng)人美味。
做這道菜,最好在柴灶上燒,油務必用菜籽油。鍋燒燙后放油,待青煙四起,刺啦一聲倒入鳑鲏,煎透保型,傾入咸菜。放醬油,再添開水少許,蓋上鍋蓋烹煮一刻鐘。最后加入小蔥,色香味俱全的咸菜鳑鲏便做好了。當一道咸菜鳑鲏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時,那魚菜兼香的滿屋饞人氣息,直鉆肚子,讓人忍不住連咽口水。
趕緊搛一條鳑鲏入嘴。舌尖輕輕一攪,嘴巴微微一抿,那淋著紅湯的細嫩魚肉便化了,悄然滑落肚中。遂趕緊再夾一條入口,結果依然如故,似乎讓人永遠無法細品鳑鲏之味。
其實,咸菜鳑鲏的精華全在那沾了魚香,凝練出一種別具滋味、鮮爽可口的咸菜中。直到現(xiàn)在,我搜腸刮肚仍未想出能形容這種美味的詞匯。只記得當年一餐飯下來,咸菜食盡而魚剩少許的場景。
“三條鳑鲏六碗凍”是鄉(xiāng)間流傳已久的俗語。鳑鲏鱗細有脂,喜吃魚凍的人,在烹煮此菜時可多放些水。盛上幾大碗湯,放上一夜,翌日就能得到連魚帶湯凝成的魚凍。用之下飯,那滑溜溜、鮮篤篤的奇妙滋味,不僅點綴了兒時的光陰,至今還徘徊在我的舌尖記憶間,意惹情牽。
編輯|龍軻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