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現(xiàn)鋒
(淄博市張店區(qū)中醫(yī)院中風康復科,山東 淄博,255035)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的以中老年人為主要發(fā)病人群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等特點,是中國成年人中最常見的致殘性疾病之一。對腦卒中患者進行系統(tǒng)、高效的康復訓練,可有效緩解因腦卒中導致的功能缺失,如偏癱、睡眠障礙、認知能力等。智能康復訓練系統(tǒng)是新近出現(xiàn)的一種訓練設備,主要通過踏車運動等模式對腦卒中患者進行肢體功能重塑,改善其平衡能力、肢體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中醫(yī)針刺治療腦卒中歷史悠久,且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對患者的言語功能、肢體運動功能、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1]?;诖?,本研究旨在探討智能康復訓練系統(tǒng)及針刺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作用,為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奠定基礎,報道如下。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張店區(qū)中醫(yī)院就診的10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觀察組,另一組為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42 ~68歲,平均年齡(54.29±9.27)歲;偏癱側別:左側3例,右側47例;病程:29~60 d,平均病程(29.48±13.21)d。對照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43~69歲,平均年齡(55.10±9.30)歲;偏癱側別:左側4例,右側46例;病程:28~59 d,平均病程(28.50±13.19)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經張店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均經腦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確診為腦卒中,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診斷及辨證分型標準;②初次發(fā)病,處于恢復早期,且發(fā)病時間未超過2月;③存在單側肢體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加等癥狀;④生命體征穩(wěn)定,神志清楚;⑤均存在偏癱步態(tài);⑥患側下肢經徒手肌力檢查,肌力2級(含)以上且肌張力3級(含)以下者。
排除標準:①不能正常交流者;②存在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合并嚴重惡性腫瘤者;④依從性差者;⑤合并骨關節(jié)病者;⑥對本研究中康復訓練方法不能耐受者。
兩組均行常規(guī)康復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①肌肉力量訓練:根據肌肉力量水平(1~5級)實施,分為輔助、主動、阻力訓練三種。②橋式練習:將患者的兩只腳放在床墊上,引導患者伸直身體,并使臀部離開床墊并持續(xù)10 s。③翻身練習:健體一側帶動患體一側,雙手握拳,肘部抬高,肩部上舉,頭部用力轉向患體一側,同時還需要完成雙手的擺動動作。④軀體轉移平衡練習:進行臥位-坐位轉換,坐位-站位轉換,用健側的前臂來支撐身體的重量,用健側的小腿來移動患肢到床的邊緣,接著完全支撐著坐起來,把身體的重心向前移動,讓臀部慢慢地遠離床頭,脊背挺直,站起,借助支撐物來進行平衡訓練。⑤行走練習:借助平衡木及步行器進行行走訓練,該練習可分階段進行。30 min/次,6次/周。
對照組: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基礎上,結合MOTOMed下肢智能康復訓練系統(tǒng)進行下肢智能康復訓練:使用德國RECK公司生產的MOTOMed下肢智能康復訓練系統(tǒng),其具有減重功能、智能反饋功能、虛擬訓練仿真功能,可以進行各種功能的轉換調整。在訓練之前,先將機器人系于患者患側下肢,并將其系緊,隨后開啟電源,進行1 min的預熱,然后進入訓練模式;要根據患者的偏癱情況來決定站立的角度(單腳或雙腳踏步模式),并設定腿部的活動范圍(0~25°)、步頻(1~80步/min)、訓練時間(1~60 min)。40 min/次,1次/d,6次/周。以上的訓練都是在專業(yè)康復治療師指導下進行。
觀察組:在常規(guī)康復訓練及對照組基礎上外加針刺治療。①針刺取穴方法:取百會,血海,氣海,手三里,足三里,三陰交,極泉,尺池,曲池,內外關,合谷,陽陵泉,太溪等穴位。②針刺方法:選擇患者上述穴位,取患側針刺,局部消毒后,用一次性華佗牌不銹鋼針頭(生產企業(yè):蘇州醫(yī)藥材料廠,規(guī)格:0.25 mm×40 mm),針與皮膚呈45°角傾斜刺入上述穴位,深度約0.5~1寸,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30 min,1次/d,6次/周。所有患者均連續(xù)治療4周。
(1)兩組患者相關量表評分比較:①兩組患者分別于康復訓練前后,采用功能步行評定量表(FAC)[4]評價其步行能力,并測定其10米行走速度,評分越高代表步行能力越強;②采用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5]評定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區(qū)間為0~34分,評分越高代表身體運動功能越強;③采用平衡量表(BBS)[6]對患者的平衡能力進行評估,分數(shù)越高代表其平衡水平越高;④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MBI)[7]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高。⑤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評定量表(NIHSS)[8]評定患者腦卒中程度,評分區(qū)間為0~42分,評分越高代表其神經功能損害越嚴重,反之越輕。
(2)兩組患者血清學指標水平比較:于治療前后取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各4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使用酶聯(lián)免疫法(生產企業(yè):上海潤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神經肽Y(NPY)水平,所有操作均按照說明書進行,且由高年資技師完成上述檢測。
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 26.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年齡、病程、量表評分、血清學指標水平)經K-S檢驗后,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采用t檢驗分析;計數(shù)資料(性別等)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FAC、FMA、BB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指標評分均比治療前高,且觀察組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AC、FMA、BBS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BBS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1.81±0.343.97±0.53*18.04±4.2029.61±5.24*6.49±1.3044.01±2.10*對照組501.74±0.363.07±0.70*17.55±3.7724.66±3.78*6.68±1.3434.89±1.76*t 0.999 9.9330.614 5.417-0.720 23.536 P 0.319<0.0010.540<0.0010.473<0.001組別例數(shù)FAC評分FMA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NIHSS、M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評分均優(yōu)于治療前,觀察組NIHSS評分比對照組低,MBI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MBI評分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MBI評分比較 (,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MBI評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24.16±5.2112.91±3.55*28.70±4.6159.82±7.81*對照組5024.42±5.3418.61±2.27*28.61±4.5046.84±5.27*t-0.246 -9.5650.988 9.742 P 0.806<0.0010.922<0.001組別例數(shù)NIHSS評分
兩組治療前血清BDNF、NPY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BDNF水平高于對照組,NPY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相關指標比較 ()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相關指標比較 ()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NPY(ng/m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509.68±0.3119.37±2.33*198.77±19.55144.33±13.38*對照組509.66±0.3312.94±2.02*199.26±11.37158.27±10.26*t 0.312 14.744-0.153-5.847 P 0.755<0.001 0.879<0.001組別例數(shù)BDNF(ng/mL)
腦卒中主要是由于腦血管突然破裂或者堵塞造成的,腦卒中后大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不但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亦加重了患者家庭及社會負擔。因此,如何提高中風后偏癱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改善肢體功能障礙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研究顯示,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肌力降低是導致其運動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腦卒中患者長期臥床,易發(fā)生關節(jié)痙攣、肌肉萎縮等癥狀,若不進行肌力的功能訓練,則會使患者的身體機能喪失,從而使患者的運動能力顯著降低[9]。
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屬于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一種新型設備,其包括了被動訓練、助力運動、主動訓練三種康復模式,對患者血液循環(huán)不暢、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等問題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通過持續(xù)的訓練,可以讓肌力得到增強,從而激發(fā)出內在運動潛力,加快患者的身體康復速度。同時,儀器界面還可以將動態(tài)的運動參數(shù)顯示出來,幫助了解身體的運動負荷,從而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以達到均衡的康復效果,提高患者的身體運動和日常生活能力[10]。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屬于中風、偏枯的范疇,其發(fā)病機制是氣血虧虛,瘀血內阻,導致臟腑陰陽失調,氣血逆行所致。由于氣虛血瘀的加重,容易導致肌骨失養(yǎng),從而引起肢體的偏癱和疼痛[11]。因此,臨床對腦卒中的治療應以活血化瘀,行氣通絡為主。針刺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疏通經絡,減輕肌肉痙攣等。基于上述病機,采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tǒng)與針刺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康復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FAC、FMA、BB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NIHSS評分比對照組低,MBI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tǒng)聯(lián)合針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平衡性和生活自理能力,減少神經損傷,改善偏癱步態(tài),從而提高療效[12]。究其原因,針刺通過刺激膀胱經、督脈,引導經脈運行,從而達到調和腦髓血氣的目的?,F(xiàn)代研究表明,針刺治療偏癱可以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重建大腦的側支循環(huán),促進損傷神經細胞的修復以及運動功能網絡的重構,對舒緩肌肉痙攣、促進局部組織功能的恢復亦有幫助[13]。血清BDNF是一種與腦卒中后神經功能損傷程度密切相關的細胞因子,在腦卒中后神經再生、分化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且對腦卒中后損傷的神經細胞具有保護作用[14]。NPY是神經系統(tǒng)過度興奮時產生的一種多肽類物質,具有很強的血管收縮作用,當NPY水平過高時,會加劇血管阻力,引發(fā)腦部血管收縮,并導致腦損傷,參與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對患者恢復帶來不利影響[15]。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BDNF水平高于對照組,NPY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采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與針刺法相結合的方法可以通過提高神經保護因子水平、減輕神經功能缺損促進神經功能的盡快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系統(tǒng)與針刺法相結合的方法可顯著改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腦損傷程度,加快神經功能恢復,提高運動、平衡及認知能力,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