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
1.句子不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自己誕生的。
2.有時候,我感覺我寫作是出于某種簡單而強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說,在寫作的時候,我給了自己最意想不到的驚喜。正是在寫作的時候,我才會經(jīng)常意識到一些東西的存在,否則我是不會意識到它們的。
3.寫作是寫作者使用的一種手法:他用一個詞語作為誘餌,去釣那些非詞語。當這個非詞語 (也就是弦外之音) 咬鉤了,他就會寫出一些東西。一旦釣上了弦外之音,就可以松一口氣,把詞語扔掉。但這樣做就忽略了二者的相似性:弦外之音咬鉤后,會和詞語融為一體。因此解決辦法就是漫不經(jīng)心地寫作。
4.大家談到寫作形式與內(nèi)容之間的困難,甚至會這樣說:內(nèi)容很好,但形式不夠好,等等。形式與內(nèi)容的火花在于思想本身:內(nèi)容為自己能夠成形而奮斗。實話說,如果不思考形式,那么內(nèi)容很難實現(xiàn)。只有直覺觸碰真理時才既不需要內(nèi)容也不需要形式。直覺是內(nèi)心無意識、無形式的思考,而它本身,在浮出表面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了。我覺得,既然人們想把思考或?qū)懽鞣譃閮蓚€階段,那么當整個人思考的內(nèi)容成熟時,形式便已經(jīng)出現(xiàn)。
5.我生來就是為了寫作。詞語是我支配世界的方式。我從小就有那么幾個熱切呼喚我的志向。其中之一便是寫作。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選擇這條路。也許是因為,我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學習來實現(xiàn)其他的志向,而對于寫作來說,學習就來自生活本身,我們內(nèi)心的生活以及我們身邊的生活。還有,我不知道怎樣學習。而對于寫作來說,唯一的學習就是寫作本身。我從七歲起就開始進行自我訓練,以便有一天我能夠掌控語言。然而,每次我寫作就好像是第一次寫作一樣。我的每一部書都是痛苦與快樂的處女作。這種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自我更新的能力就是我所說的生活和寫作。
6.寫作拯救了受困的靈魂,拯救了自感無用之人,拯救了我們度過的、除非寫下來否則永遠不會明白的那些日子。寫作是尋求理解,是嘗試描述無法描述的東西,是直到最后一刻去感受依舊只是模糊且令人窒息的感受。寫作還是祝福未受祝福的人生。
(摘自《寫作與生活》,人民文學出版社,有刪減)
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1920—1977),巴西當代經(jīng)典作家之一,出生于烏克蘭,出生后不久即隨父母移居巴西。代表作有小說《瀕于狂野的心》《光》《圍困之城》《黑暗中的蘋果》《星辰時刻》等,其中《黑暗中的蘋果》獲得卡門·多洛雷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