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泉
摘要:相對于常規(guī)隧道工程來說,交叉隧道工程施工難度更大,安全隱患更多,因而對超前支護施工要求更高?;诖?,以某工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對隧道施工安全性進行了分析,之后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超前支護施工措施,以此為高速鐵路交叉隧道超前支護施工提供支持。
關鍵詞:高速鐵路;交叉隧道;超前支護施工;有限元分析
0? ?引言
高速鐵路是現代社會當中較為常見的交通工具,具有運行速度快等特點,因而其對無砟軌道沉降具有更高的要求。但在現代高速鐵路工程領域,典型的施工案例并不是很多,特別是小凈距工況下下穿高速鐵路的案例更是稀少[1]。間距較小的下穿高速鐵路隧道施工,一般以盾構法為主。盾構法施工質量雖然可以達到要求,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投入成本較高,施工現場環(huán)境較為復雜,施工難度較高。同時,能夠選擇的通道越來越少,隧道后續(xù)擴建時,若采用爆破法會對隧道的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鐵覆蓋范圍的不斷擴大,逐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交叉隧道工程。在交叉隧道施工過程中,必須要通過對隧道施工安全性的分析,進而制定出相應的超前支護施工方案,以確保整個交叉隧道施工活動順利進行,從而為整個高速鐵路隧道后續(xù)使用打下良好基礎。本文以某工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對隧道施工安全性進行了分析,之后以此為基礎提出了超前支護施工措施,以此為高速鐵路交叉隧道超前支護施工提供支持。
1? ?工程概況
某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屬于鄭萬高速鐵路的一部分。由于原車站標高較低,在與某鐵路并線時,需要在原鐵路段WDTK2+370~WDYK2+420處下穿施工。在兩隧道相交處,內部結構的最低距離僅有5m,交角約30°,基本可將兩者看成是交叉隧道。在隧道交叉區(qū)域內,圍巖等級是V級,巖層屬于弱風化白云巖、泥灰?guī)r夾泥巖。其中,對于泥灰?guī)r來說,具體為中厚層狀結構;對于所夾泥巖來說,以泥質結構為主。該工程斷面參數如圖1所示。
2? ?工程隧道的安全性分析
2.1? ?下穿段數值的模擬分析
在下穿段模擬分析時,首先要選擇最佳的分析方案。實際工程所處現場地質條件存在一定差異,且受到外界氣候、天氣等方面的影響,增加了模擬分析的難度[2]。所以,為了降低工程分析難度,本文針對工程具體情況,將其假設成半無限空間,通過有限元建模的方式,分析新建隧道施工與既有高鐵隧道間的關聯性。
分析過程中,為了直觀展示出施工現場的具體狀況,本文構建出一個有限元三維模型,其長度是240m,高度是156m,寬度是125m。同時為了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還需考慮某高速鐵路隧道相鄰近隧道工程的修建狀況。
將模型上邊界定義成自由邊界。將下邊界定義成固定約束,將模型的側面邊界則定義成位移約束。在巖體方面,忽略巖體內部存在細微的區(qū)別,采用均質的彈塑性模型,以莫爾-庫侖定律為原理,通過實體單元予以模擬。
初期支護與二次襯砌分析時,采用的是普通彈性模型。在模擬分析時,利用圍巖應力釋放系數的修改,以此模擬出不同超前大管棚支護施工情況,使其顯示出不同施工情況與圍巖變形間的關聯性。有限元三維模型圖如圖2所示。
確定出分析模型后,應設置合理的模型參數。模型參數設置時,應以擬建隧道工程與原隧道工程的具體情況,結合相關規(guī)定標準要求而定。三維模型各項參數見表1。
2.2? ?隧道結構的受力分析
在上述參數條件下,通過有限元分析的方式,對隧道受力情況進行了分析,得到如表2與表3所示結果。其中,表2為原高鐵速隧道二襯內應力分析結果。表3為擬建高速鐵路隧道二襯內力變化分析結果。
通過對比能夠發(fā)現,擬建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對已建隧道工程帶來一定干擾,但干擾程度并不是很大,不會使已建隧道內部結構出現安全隱患。已建隧道的襯砌內應力較高,承載性較強,符合相關規(guī)定要求,可繼續(xù)對其應用。
2.3? ?交叉段隧道間夾巖力學分析
2.3.1? ?建立模型
高速鐵路交叉施工過程中,隨著擬建工程的不斷建設,會對已建隧道產生一定的擾動,且施工時間越長,所產生的擾動越大,使得交叉段隧道間夾巖的應力狀態(tài)變化過程非常復雜。
夾巖來是交叉段重疊隧道共同的圍巖,其力學性能是否良好,直接關系到整個隧道工程的使用效果[3]。所以,在交叉段隧道施工之前,應對夾巖層力學特性予以計算分析。分析過程中,順著隧道建設的方向,以60m為間隔,分別設置一個斷面。
2.3.2? ?力學參數計算
本次研究當中,為了降低分析難度,需要做出以下假設:在巖土材料方面,滿足Mohr-Coulomb屈服準則的要求。當材料處于破壞界面時,其力學參數可通過下述公式表示:
其中,p表示整個分析面的應力均值,q表示等效應力,σ1表示第一主應力,σ2表示第二主應力,σ表示第三主應力,θ表示羅德角,F表示屈服函數方程。對于彈塑性材料來說,忽略細微因素影響的條件下,當F在處于0以下時,表明其處于彈性狀態(tài);若F=0,則表明其處于屈服狀態(tài)[4]。其中羅德角θ的計算如下:
通過對交叉段隧道施工全過程夾巖單元應力水平的監(jiān)測,可以得到所有夾層單元屈服函數值達到最大F2值時的應力水平。
2.3.3? 施工前后夾巖單元屈服函數值對比
將夾層單元屈服函數值值,與初始應力水平值予以比較,從而得到工程施工前后夾巖單元屈服函數值對比如表4所示。
通過表4的觀察能夠發(fā)現,擬建隧道施工時,所有夾巖單元的屈服函數均處于0以下。根據上述條件判斷,夾巖處于彈性狀態(tài),并未達到屈服狀態(tài)。只考慮交叉段兩隧道挖掘施工時,相對初始應力水平來說,原高鐵隧道挖掘完工后,將圍巖應力釋放設置成30%時,夾巖單元屈服函數逐漸提升。而擬建鐵路隧道施工后,將圍巖應力釋放設置成40%時,屈服函數變得更高,數值更加趨近于0,表明夾巖逐漸的屈服性更加良好。
分析認為,下部索道挖掘時,若沒有對上部隧道進行加固處理,會使得夾巖區(qū)域的屈服力度逐漸提高,特別擬建隧道工程支護結構快速施工后,夾巖部分單元屈服函數較下部隧道挖掘后增加的F值更低一些。因兩工程相交叉在一起,且距離非常接近,因而上部隧道挖掘施工過程中,相對于初始情況,下部隧道施工后,夾巖單元屈服函數值將會出現更加明顯的改變。
綜合分析后表明,從具體施工層面而言,在擬建隧道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超前支護的構建,結合初支與二襯的建設,對抵抗夾巖屈服具有重要意義,可明顯降低夾巖中出現的屈服力,從而減弱屈服力對夾巖乃至整個隧道工程的干擾[5]。
3? ?超前支護施工措施
針對上述分析,可制定出相應的超前支護施工方案:擬建隧道工程施工時,選擇的是φ159mm大管棚加強超前支護;初期支護施工時,選擇的是I20初期支護;二次襯砌施工時,選擇的是55cm鋼筋混凝土結構。同時,為了確保整個支護結構在隧道施工中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應盡量縮短進尺尺度,分階段施工,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隧道封閉。
擬建工程于2021年8月16日開始,于2021年9月13日竣工,整個工期為28d。分別在隧道內部選擇多個檢測點,共檢測半年時間,以此觀察該隧道工程的變形沉降量。通過觀察發(fā)現,沉降量僅有3.9mm,沉降量并不是很大,在規(guī)定要求范圍內,且在結構表面未發(fā)現損傷,由此表明該隧道工程達標。
4? ?結束語
高速鐵路交叉隧道施工時,受到擬建工程擾動因素的影響,交叉段夾巖部位的應力水平會出現明顯改變,提升了夾巖內部的屈服力,更容易導致隧道結構出現損傷。所以,在新建隧道施工時,應針對整個工程的具體情況,設計出合理的超前支護及初支、二襯施工方案,以加強對屈服力的抵制,從而提升整個隧道工程施工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段玉武.隧道穿越巖體破碎帶超前支護施工技術[J].國防交通工程與技術,2023,21(1):58-60+40.
[2] 張哲.長大管棚超前支護在鐵路隧道洞口施工中的應用[J].智能城市,2021,7(19):145-146.
[3] 翟歡樂.超前支護施工技術在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應用措施探討[J].建材發(fā)展導向,2021,19(16):235-236.
[4] 畢志剛,王凱,王儀宇,等.閩南山區(qū)軟弱圍巖小凈距隧道超前支護力學機理與施工技術[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2(6):46-53+7.
[5] 黃昌富,張帥龍,王艷輝,等.高速鐵路隧道薄板狀近水平巖層的穩(wěn)定性分析及施工控制[J].鐵道建筑,2020,60(11):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