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泳鑫
走在“非遺夜市”的大道上,墨水潤染出文化的多彩畫卷。駐足觀看,那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藝,非遺傳人讓文化跨越了時間的藩籬,走進了萬千游人的心中。
中國作為延續(xù)幾千年的文明古國,不僅有著豐富多彩的物質遺產,更有著一大批凝結古人智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這些精神財富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林清泉先生說:“人站在傳統(tǒng)上,內心才會深刻?!蔽幕且粋€國家文明的載體,倘若我們失去了民族文化,我們將失去諸多寶貴的精神品質,甚至于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例如梁祝的愛情傳說,它不僅昭示我們要珍惜美好的生活,更告誡人們不能以自己的觀念去束縛別人,更不應該去破壞別人的幸福。今天國家間的往來,我們也是主張獨立自主,而不是駕馭別人,所以,我們的非遺財富,不僅是對一個時代的審視,更是當今生活的重要指南。
非遺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藝傳承,更是我們賴以團結、行穩(wěn)致遠的根基。非遺以其古樸的形式,凈化了人們日益浮躁的內在,以其對自然萬物的深刻認識,為已迷失在物欲之中的人們引路,讓大家養(yǎng)成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
郎佳子彧是面塑技法的第三代傳人,他提倡傳統(tǒng)與現代要素緊密結合,疫情防控期間,他苦心孤詣地完成了名曰《巾幗》的作品,這幅作品融合了巾幗英雄穆桂英與英勇無畏的醫(yī)護人員的形象,融入了她們共有的堅韌精神,這幅作品不僅彰顯了面塑手藝人的匠人精神,也將家國情懷詮釋得淋漓盡致,這幅作品也成為了時代精神的載體。
保護傳承非遺技藝,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急功近利,而應該結合地方的特點,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傳承與弘揚,讓非遺產品以全新的形式得到人們的喜愛,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保護非遺技藝,還能為地方的發(fā)展做出重要的貢獻。
例如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不僅有完整的明城墻,還有程響演唱的《可能》的美妙音符,讓人們對于西安古城墻和美麗的愛情充滿了憧憬。此外,西安還打造了許多以非遺為題材的重要藝術作品,例如《復活的軍團》《長安千古情》等表演,讓人們對于西安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頌我非遺人,鑄我中華魂。泱泱大國,巍巍華夏,我們要擔起傳承與弘揚非遺的大纛,在傳承的基礎上融入時代因素,讓非遺更好地為我們偉大的時代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