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英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今年“五一”假期期間,旅游活動異常火爆,各地紛紛開啟“人從眾”旅游模式。人們一面吐槽搶不著票、訂不了房、排不完隊、見不到景;一面又毅然出門,跟隨洶涌人潮,感受人間煙火。
你如何看待“人從眾”的出游現(xiàn)象?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津】
該作文題由材料、任務和要求組成。材料共兩句話:第一句話是材料背景,點出“人從眾”出游現(xiàn)象;第二句話具體呈現(xiàn)“人從眾”旅游模式中出現(xiàn)的一面吐槽、一面出游的矛盾現(xiàn)象,為寫作思考提供觸發(fā)點。
再看要求:“你如何看待‘人從眾的出游現(xiàn)象?”由“如何看待”可以看出得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挖掘根源,體現(xiàn)作文的深刻性,形成圍繞“人從眾”出游展開思考的思辨型論述類作文。明確指明“你”的看法,作文時要體現(xiàn)個人的看法、觀點和思考,而非一味地引用他人觀點。展開論述的對象必須是“‘人從眾的出游現(xiàn)象”,其中是“人從眾”而非“從眾”,是“出游現(xiàn)象”而非別的現(xiàn)象,大家可贊同,可反對,但不管采用何種觀點,論述的要點要緊扣“人從眾”和“出游現(xiàn)象”兩個要素,不可偏廢。
這個作文題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契合。讀懂了材料、任務和要求,就可以確定立意了。
1. 可以肯定“人從眾”出游。如:跟隨他人,可以節(jié)省時間與精力,能讓心神安寧下來;擁擠本是煙火常態(tài),人潮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的“小確幸”;消費意愿趨同,同行者眾,何妨奔赴同一片風景;景佳多因心情,情怡皆因景佳。寫法上,一般是先亮出觀點,再闡述其價值和意義,最后深化主題:不只是旅游,人生中其他的方面亦如此,順從民意。
2. 可以從反面否定“人從眾”出游。如:從眾心理盲目出游,規(guī)劃不足,游玩體驗難免不佳;高質(zhì)量的旅游體驗,往往是獨特的,需要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隨大流看到的只是別人的“風景”,旅游成為一場苦旅。寫法一般是亮明觀點,分析原因、影響和危害,最后提出解決的辦法。
3. 還可以在“人從眾”出游現(xiàn)象的基礎上,對“如何出游”展開思考,可以就某些方面加以優(yōu)化調(diào)整,使之成為更好的出游方式。如充分規(guī)劃,奔赴不同的目標,發(fā)現(xiàn)不同的意義。降低預期,珍惜相聚的時間,發(fā)現(xiàn)生活點滴幸福。也可以“反向旅游”:在別人上班的時候,你去旅游;在別人旅游的時候,你安心上班。
【佳作展示】
佳作1
憶圍爐煮茶,望火樹銀花
◎沈費來
“五一”假期,人們紛紛背上行囊,去體驗“詩與遠方”。當“搶票”一度成為熱詞時,“人從眾”旅游現(xiàn)象更是頻頻登上熱搜。豐子愷先生曾這樣比喻從眾現(xiàn)象:如一群羊跟著頭羊奔赴屠宰場。而于我,倒有些不同的見解,如今,人們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奔跑躍起,其實無關(guān)風景,無關(guān)名勝古跡,更多是斷聯(lián)太久后交際的蘇醒,是大千世界人與人聯(lián)系的恢復。
洶涌的人潮,只要承載歡笑就好。生活,既要有一人圍爐煮茶時享受孤獨的態(tài)度,也要有人群中望火樹銀花時感知世界的熱情。“人從眾”不見得是件好事,而有時亦不顯得那么壞。
若談“五一”假期“人從眾”的旅游現(xiàn)象,魯迅先生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guān)?!蔽蚁耄@大概是人們出游的意義。哪怕吐槽著“搶不著票”“訂不了房”,仍然義無反顧地攜著全家老少,踏上了去遠方的旅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一次的“人從眾”出游是來源于“報復性消費”。人們的孤獨、空虛無處排遣,平日又被生活壓彎了腰,終于找到直起身子喘氣的契機?!叭藦谋姟背鲇维F(xiàn)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壓抑與無所適從??释?lián)系、渴望聯(lián)結(jié)成為潛藏在扎堆背后更深層的訴求。
故而這一次的出游,無關(guān)風月,人們要見的便是人潮,要找的便是人潮,想求的便是那種“人從眾”的感覺。
那么回過頭來,在消解了強烈的空虛感之后,在終于見過火樹銀花之后,你是否被熱鬧沖昏了頭腦?你是否還能享受孤獨?你是否仍有不“從眾”的決心?哪怕有時“從眾”便是“從心”,但很多時候,關(guān)乎生活中的選擇,“從眾”便不同于“從心”。
我很喜歡木心老師落墨的那句話:“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痹谌松氖致房?,往往需要一個靜謐的空間,允許你好好思考未來的方向。這時,人多的路好走,人少的路不擁堵。“從眾”便是盲目,思考才是“從心”。
“從心”,不“從眾”。他們就是如此:林巧稚一生堅守在婦科醫(yī)生的崗位上,無畏戰(zhàn)火硝煙;魯迅棄醫(yī)從文,一心救國;譚嗣同愿頭斷血流,為喚醒麻木的國民就義。他們在思考后選擇自己的路——林巧稚本可以在國外安逸生活,魯迅或許能成一代名醫(yī),譚嗣同完全有機會逃往海外,但他們沒有“從眾”,而是堅定決絕地“從心”,走自己的路,終繪就報效祖國的人生之圖。
“從眾”固然保險,卻也將錯過長安古意、“焚香獨自理瑤琴”的幽趣。故而我想,生命中既要有不“從眾”的定力,亦要有感知眾生的態(tài)度,取決于“從眾”是否“從心”。
【點評】 本文審題準確,材料把握精準,對“人從眾”出游現(xiàn)象進行了思辨性的論述,既肯定“人從眾”式旅游,又論及不“從眾”而能“從心”的妙處。開篇首先從材料入手,挖掘“人從眾”出游的本質(zhì):尋找與世界的聯(lián)結(jié)。接著聯(lián)系材料、引用名言、觀照現(xiàn)狀,分析闡釋分論點:“人從眾”出游的價值和意義。然后,由肯定轉(zhuǎn)入“從眾”的另一面“盲從”,而應該學會思考,“從心”。接著由木心的話引入,以林巧稚、魯迅、譚嗣同等名人“‘從心,不‘從眾”來論證。最后,言簡意賅,總結(jié)升華:“既要有不‘從眾的定力,亦要有感知眾生的態(tài)度。”
全文思路清晰,觀點鮮明,既有肯定,又有否定;論據(jù)豐富充實,既擺事實又講道理,將理性分析和感性現(xiàn)象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所引用的名言既對觀點有很好的理論支撐,又使文章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底蘊。語言典雅,意蘊深厚。
佳作2
寧舍逐流之心 靜觀大千美景
◎?qū)O羽然
現(xiàn)實重重壓力之下,出現(xiàn)一個旅行的機會,無數(shù)人心中難免摩拳擦掌,去奔赴久違的“詩和遠方”?!拔逡弧毙¢L假無疑成為眼下實現(xiàn)夢想的“最佳契機”。然而,在各平臺流行的“網(wǎng)紅打卡點”背后,卻呈現(xiàn)出與宣傳美景大相徑庭的一面:人山人海,擁擠非凡,只見人頭,不見美景。這難免引人深省,“感受人間煙火”走到極端,是否意味著當代人的虛榮與對旅游真正意義的曲解?
作家畢飛宇曾說,我們能說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不能說鴨子和魚在漂泊。因為浮萍的運動僅基于對水流趨勢的無條件依賴,而魚的游動則是自發(fā)性的、有方向、有目的的運動。反觀“五一”長假“人從眾”旅游現(xiàn)象,究其根本原因,無非是商家賣力營銷的洶涌浪潮。游客游玩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美景本身是否有觀賞價值,而是在“打卡”“踩點”中獲得滿足感。由此觀之,這種隨大勢而來、從大勢而往的游客,又與池中隨波逐流的浮萍何異?“人從眾”旅游現(xiàn)象的背后,是獨立思維的缺失,是對旅行真諦的曲解。
盡管這種盲目逐流已然成為大勢所趨,但并未完全掩蓋人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與奔赴山海截然相反的,小坐家院里圍爐煮茶同樣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他們認為,與其擠破頭去排隊累得大汗淋漓、筋疲力盡,不如獨守一方,留在家鄉(xiāng)閑看漫天云卷云舒。這同樣是一場精神的旅行?!暗靡挥纾o觀雨”是他們放松身心的最佳方式。與世無爭,悠然尋山,或許會比“人從眾”的地方能看見更多大千美景。
當然,存在問題并不表示需要對奔赴遠方進行全盤否定。想去遠方見證更廣闊的世界、增長見識這一點無可厚非,關(guān)鍵在于人們對世界與美的理解是否全面。攀登雪山,觀壯闊日落,這是一種美;公園漫步,觀百花齊綻,這也是一種美;摩登高樓平地起是美,小橋流水人家同樣是一種美。美并不僅存在于千里之外的遠方,它同樣存在于身邊的靜謐里。目的地的選擇也從不關(guān)乎其是否為眾勢所趨,抑或是否離己萬里,而在于是否符合本心的追求。是人獨立、理性的選擇賦予旅程堅定美好的意義。也正因如此,世界才變得多樣與真實,值得大家去奔赴與欣賞。
別讓“人從眾”旅游的一味逐流遮蔽沿途的風景。不如放慢腳步,看看身邊的美好。在這熙熙攘攘里,舍我逐流之心,靜觀大千美景。
【點評】 文章從評析材料出發(fā),質(zhì)疑“‘人從眾旅游”的意義,從而揭示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是獨立思維的缺失,對旅行真諦的曲解。接著提出“旅行”的真正意義:與世無爭,悠然尋山,或許會比“人從眾”的地方看見更多大千美景。然后又指出對“‘人從眾旅游”并不能全盤否定,應肯定其有價值的一面,概括論述。最后再次明確觀點,回扣標題,簡潔明了,意蘊深刻。
全篇行文流暢,層次分明,思路清晰,論證嚴謹,有一定的思辨性。文章的語言頗具特色:凝練有力,節(jié)奏感強;巧用修辭,排比、對仗的句子較多;善于引用名人名言,富有哲理。句式長短、整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靈動有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