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惠麗
我自小酷愛繪畫。我是怎么喜歡上了在葫蘆上烙畫這門藝術(shù)的呢?記得在我小時候,媽媽總會在家里的小園子圍欄下種下幾顆葫蘆苗,秋后看到一個個葫蘆娃娃掛在藤條上,仿佛聽到了它們的“嬉戲的笑聲”。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對葫蘆有了不解的迷戀。有一次,看著手里把玩的小葫蘆,頓時腦海里想著能不能在上邊畫些畫,時間長了還不掉色能長久保存呢?那個年代信息不發(fā)達,嘗試了水彩、蠟筆,都不行,達不到長久保存的效果,只有燙上去的那深深的烙印才能永久保存。于是我買了一把小電烙鐵試著在葫蘆表面來回燙了起來,一開始畫的一些小品畫,畫面雖然簡單,但通過精心完成后,每一個作品都注入了我的心血。每完成一個作品,都迫不及待地送給好友們一起分享,朋友們看到后驚嘆:這是怎么弄的啊?每個人都非常喜歡,愛不釋手。好友們拿回家還向他們的朋友鄰居展示,他們見到之后也都十分欣賞。后來,我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越來越喜歡這門葫蘆烙畫藝術(shù)了。
烙畫,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珍品,用火燒熱烙鐵在物體上熨出烙痕作畫,以鐵為筆、以火為墨,古稱“火針刺繡”。創(chuàng)作中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時,注重“意在筆先、落筆成形”。葫蘆是中國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諧音“福祿”,有福有祿,寓意平安、吉祥、健康、幸福、順利。
一個完美的葫蘆烙畫作品,需要經(jīng)過挑選葫蘆、構(gòu)思設(shè)計、構(gòu)畫底稿、初步烙畫、反復(fù)暈染等工序。一個簡單的葫蘆,在我手中變幻無窮,惟妙惟肖,不僅要運用勾、勒、點、暈、染、擦、白描等國畫手法,還要求在烙畫期間,對火候的把握和力度的把握非常精準。烙畫可以讓人靜心,創(chuàng)作時,腦子里不容一絲雜念。如果有一點燙錯了,整個作品也就失敗了,每一幅作品都要細心和耐心。
“意在筆先,落筆成形”,既要保留住葫蘆原有的機理、造型不變,又要達到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民族風(fēng)格,從而給人一種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shù)享受。
亞腰葫蘆,它就像一位美少女,在上面再畫一位古典少女在花叢中與彩蝶翩翩起舞,葫蘆會把很好地少女婀娜多姿的身段展現(xiàn)出來。“翩翩起舞似蝴蝶,輕盈飄逸如羽毛?!?/p>
“一聲怒吼震八方,嚇得豺狼到處藏。鬼怪妖魔捕逮盡,人人稱贊獸中王?!被⒃谥袊幕蟹浅*毺?,葫蘆是“?!焙汀暗摗?,虎和福也是諧音,在葫蘆上烙畫老虎,這個作品就是福上加福,我通過烙畫將吉祥的葫蘆與威猛的老虎相結(jié)合,表達祝福之意。
一個葫蘆,一把烙鐵,足以讓小小的葫蘆變幻出萬千世界。無論是寫意山水、還是素描寫真,無論是花鳥魚蟲、還是飛禽走獸,不同的繪畫有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也蘊含著不同的意義。
除了烙畫,在葫蘆上的表現(xiàn)形式還有掐、彩繪、雕刻等。我運用不同的手法,在形狀不一的葫蘆上作畫,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定力和細膩的手法,想要畫好葫蘆就要靜得下心,手才會穩(wěn),這樣畫在葫蘆上圖案才不會走樣。
細微之處,匠心盡顯。我認為,創(chuàng)作出好的葫蘆烙畫作品,不僅是一種樂趣,表現(xiàn)出特有的吉祥寓意,更要義不容辭地把這門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