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鳴
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歲在辛卯,是光緒帝載湉親政的第三年。
三月二十五日,北京街頭刮著狂風。清晨,大臣們都冒著寒風上朝。這天,海軍衙門上了兩個奏折。一個奏折說,頤和園自開工以來,每歲暫由海軍經(jīng)費內(nèi)騰挪30萬兩撥給工程處應用;又將各省督撫、將軍認籌海軍巨款260萬兩陸續(xù)解津發(fā)存生息,息銀專歸工程使用?,F(xiàn)在,各省認籌銀兩尚未解齊,而欽工緊要,需款益急,建議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項下暫行挪墊,一俟存津生息集有成數(shù),再提解分別歸還。
海防捐是清政府出售官銜籌集海軍資金的一種方式,捐銀1000兩可得藍翎、2000兩可得四品以下官銜、3000兩可得三品以上官銜。這種做法造成官場流品混雜、吏治腐敗,一直飽受輿論批評。但在清末,由于國家財源拮據(jù),又戴著加強海防的大帽子,所以還在勉力推行。此次請示將海防捐收入挪墊于園工,赤裸裸地說:“如此一轉(zhuǎn)移間,庶于墊款有著,而要工亦無延宕之虞?!被实蹥J批同意。另一個奏折說,按照光緒十四年奏定的《北洋海軍章程》規(guī)定,每三年校閱海軍,今年恰逢頭一個三年,請欽派大臣出海會校?;实劭紤]后次日傳諭:著派李鴻章和張曜認真會校。
李鴻章、張曜檢閱提督宋慶所部毅軍演試的德式陸操,又看記名提督黃仕林、總兵張光前所部親慶六營表演的英德操法,均稱精練。各軍演放槍炮,都能命中目標。李鴻章還視察了劉公島鐵碼頭。這是道員龔照玙督造的,用厚鐵板釘成方柱,徑四五尺,長五六丈,中灌水泥,凝結(jié)如石,直入海底,是北洋數(shù)處碼頭中最為堅固的。隨后,李鴻章調(diào)閱綏鞏八營陸操,兼看洋槍打靶,命中率在九成以上。旋派員考校劉公島水師學堂,只見學生日習風濤,筋力堅定,于幾何算學頗能默會貫通。嗣調(diào)集各兵艦小隊登岸操演,陸路槍炮陣法精嚴快利,為各處洋操之冠。
李鴻章事后在給幫辦海軍大臣定安的信中說:“回憶(光緒)十二年奉陪醇賢親王巡閱各處,猶如目前,樓船方新,旄鉞已往。當時威海衛(wèi)、大連灣兩處尚是荒島,連年布置,已有規(guī)模,足與旅順重門相依?!?h3>北洋海軍訪問日本
六月二十六日,剛剛結(jié)束大閱的北洋海軍,應日本政府邀請,又開始了訪日的外事活動。
這是丁汝昌率艦第二次訪日本。
丁汝昌、鄧世昌率官弁上岸,吳鎮(zhèn)守府司令長官中牟田倉之助海軍中將、吳軍港司令官山崎景則海軍少將來迎。客人參觀了造船廠、海兵團和醫(yī)院,在將校集會所午餐并座談。他們看到,吳港各項工程開工剛剛兩年,衙署洋樓,巍然高聳。一大船塢,已經(jīng)建成。各個工場,包括機械所、帆纜所、模型所、鑄鐵所、打鐵所,正在相繼落成中。他們還發(fā)現(xiàn),日本海軍的主食,已由米飯改為西式面包牛肉,使得官兵身體強壯,腳氣病也已絕跡。晚上,丁汝昌一行應中牟田倉之助邀請,先游覽古寺,觀賞舞樂,而后赴宴。酒筵豐盛,燈火輝煌,雙方互呈頌詞,盡歡而散。中方人士感嘆,日本以一小國而當事孜孜不倦,亟謀自強。吳港基礎之精進,竟將與歐洲比肩,令人一見而生敬畏奮發(fā)之心,實在不可限量。
日本對于北洋海軍的來訪給予了高規(guī)格接待。通過訪問,雙方對于對手的軍艦、基地、人員訓練、后勤保障均作了直接細致的觀察,中方對于日本海軍效法西方、埋頭發(fā)展的勃勃雄心更有了直接的感受。
訪日期間,《東京朝日新聞》在7月8日的頭版發(fā)表了《清國水兵的形象》的報道:
過去,清國軍艦僅在明治十二年(1879)和明治十四年(1881)來訪橫濱,迄今相隔時間已久,而且此次又是組成艦隊來訪,讓人頗感難得。與過去相比,他們的士官和水兵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也是令人矚目的。
而隨同艦隊出訪的某位中國官員則在日記中寫道:
今夫與日本之海軍力比較,當在伯仲之間,然日本年購大艦,月增強盛,其陸軍亦如是,勉期熟練,隨地配置兵士,其法甚為謹嚴不可犯。然我各省要處所設防御,尚未完備,兵士之訓練亦未精,到底不可與日本同論。而我若安于目前之海軍,不講進取之術(shù),將來之事未易遽言。
總體來說,1891年算是個承平之年,朝野和中外均沒有太多的大事發(fā)生。然而這年里的一些籌劃和決策,卻影響著歷史發(fā)展的未來方向。
這年六月四日,北京頤和園初步建成,慈禧太后開始巡幸這座美麗的夏宮,而宮廷內(nèi)外,又開始籌備太后三年之后的六旬大壽。
朝廷花錢如流水,收入?yún)s十分有限。就在李鴻章一行巡閱北洋海軍之時,六月一日,戶部上奏酌擬籌餉辦法折,建議南北洋購買外洋槍炮、船只、機器暫停二年,所省價銀解部充餉。
戶部的奏折頗出李鴻章意料之外。十七日,李鴻章致函前駐日公使黎庶昌,批評戶部決策:“宋人有言,樞密方議增兵,三司已云節(jié)餉,國家大事,豈真如此各行其事而不相為謀者耶?”
提出停購艦炮軍火建議的,是戶部尚書翁同龢。提議的理由是“部庫空虛,海疆無事”。翁是同治、光緒兩任皇帝的師傅,作為保守正統(tǒng)的士大夫魁首,他對于李鴻章花巨款建設海軍,其實不以為然。他在政治上常常成為洋務派的掣肘,尤其缺乏世界眼光。他絕沒有想到,這次停購外洋槍炮,竟會對海軍的覆沒產(chǎn)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在北洋海軍的發(fā)展中,上年春天還發(fā)生了瑯威理“撤旗事件”。李鴻章堅持海軍的控制權(quán)不容外人干預,英籍顧問、北洋海軍總查瑯威理憤而辭職。作為報復,英國本年起停止接受中國海軍留學生,撤回在華擔任教習的其他英員,中英海軍合作陷于低潮。同時,隨著瑯威理的離去,北洋海軍的紀律和訓練也迅速松懈,對其未來的戰(zhàn)斗力,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對此,李鴻章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當年北洋海軍訪日,雖然日方表面上保持著友好的氣氛,內(nèi)心卻深受刺激。參觀“定遠”艦的日本法制局長宮尾崎三郎曾記述說:“同行觀艦者數(shù)人在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中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yōu)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我國,僅有三四艘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卷舌而驚恐不安。”這種觀點,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日本人的看法。深受刺激的日本隨之掀起了超常規(guī)加速擴充海軍軍備的高潮。
而彼時北洋海軍卻停止進口軍艦,為頤和園建造游艇。所謂國運相搏,所謂把握戰(zhàn)略機遇期,其實就是如此。
風起于青萍之末。歌舞升平之中,中國失去了短暫而寶貴的三年時間。
三年易過。1894年,再逢北洋海軍三年校閱之期,也是慈禧太后正式慶祝六旬大壽的年份。五月二十九日,李鴻章上奏巡閱海口情形,稱西洋各國船式日新月異,“即日本蕞爾小邦,猶能節(jié)省經(jīng)費,歲添巨艦。中國自(光緒)十四年北洋海軍開辦以后,迄今未添一船,僅能就現(xiàn)有大小二十余艘勤加訓練,恐后難為繼”。
這個警告,幾個月后,不幸言中了。
甲午戰(zhàn)敗后,周馥賦《感憤五首》,其三曰:
十年經(jīng)營瞥眼空,敢言掣肘怨諸公。
獨支大廈談何易,未知陽春曲已終。
好固藩籬留北道,深防雀鼠啟西戎。
賢王遠略心如見,雪涕陪陵墓木風。
周馥是1888年頒布的《北洋海軍章程》的起草者,他目擊了海軍的勃興和覆滅。
(摘自《甲午兩甲子:憶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