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
互聯(lián)網(wǎng)的迭代速度,真是快得驚人。
前幾年,聊天時打一個微笑臉還是表達友好。沒過幾年時間,其觀感已經(jīng)跟“呵呵”差不多。如今要表達友好,最起碼要發(fā)一個紅彤彤的甜笑,要么是齜牙咧嘴的大笑,最好是表情圖,最好還能動來動去。
一句話,必須足夠夸張,足夠濃烈。
如果誰今天還在手機上對你微微一笑,他要么是世外的高人,要么就是故意的冷淡,表達“不至于撕破臉,但不是很開心”這種程度的不滿。
微笑和呵呵明明是一種禮貌,為什么讓人感覺鬧心?
表情學家認為,一個人嘴笑而眼睛不笑,這是不開心的假笑。借用心理分析的術語,這種笑容太“節(jié)制”了。簡單平板,一點多余的東西都沒有。就像“微笑服務”的服務員,連嘴角上揚的角度都是模具打造。固然是在表達禮貌,同時也在表達:“除了禮貌,我什么都不想給?!?/p>
“可以說臟話嗎?不可以。那就微笑好了。”很多人從里面看到的,隱約是這樣的冷嘲。哪怕對方明明是在微笑。
有人從微笑的表情里看到了冷淡,說明我們在網(wǎng)上,被預設的人際態(tài)度就是有敵意的。這種投射,這些年越來越顯化了。假如沒有更明確的信號,我們首先都被默認為是不友好的。你必須非常用力,才可以打破這一預設。
所謂“用力”,具體地說,就是用更夸張的表情,更炫的表達方式。你需要為自己的友善度舉證,舉證的門檻變得越來越高。以前,打一句“你好”,別人就信了。等“你好”變得約定俗成,你就要打更多字,制造更高濃度。再后來,文字的濃度不夠了,就必須用表情。微信原裝表情不夠了,就要上圖片,上動圖。也許有一天我們要向別人展現(xiàn)友好度,需要先發(fā)一段短視頻。
我們進入了一個“用力”證明自己友善的時代。
“新世相”做過一個實驗,24小時跟人聊天不用表情符號,會是什么體驗。超過5000名志愿者參與了實驗,其中三分之一沒有堅持到24小時。成功堅持下來的人當中,一半以上的體驗并不好。他們要不斷向人解釋自己并沒有生氣。很多人擔心自己被誤解,擔心在別人眼中顯得孤傲或是不合群。
這是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群體生存法則:所有人必須時時刻刻挖空心思表現(xiàn)自己的友善,誰要是不夠用力,就被認為不合群。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表達方式在水漲船高。有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被裹挾了。你待在一個工作群里,老板隨便發(fā)一個什么東西,就會有一堆人熱烈追捧。你必須立刻跟上。
想要有誠意地寫點什么,在漫天飛舞的表情包中,又不免顯得寒酸。要跟上大家的節(jié)奏,就只能當網(wǎng)絡的搬運工,但又不可以太過廉價地搬運。怎樣在復制粘貼的工作中,體現(xiàn)出我好歹付出了一點心血,不是隨隨便便抄來一條,這也是一個技術活。好在現(xiàn)在可以發(fā)紅包了,稍稍減輕了一點麻煩。
但,也許麻煩才是我們需要的。
人際關系的溫度,本質就是麻煩。網(wǎng)絡有時候讓人孤獨,是因為它總體是為了消滅麻煩而存在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高度可復制性。
互聯(lián)網(wǎng)讓我們分配給每個人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產(chǎn)品經(jīng)理還在替我們思考:能不能更快一點,更省事一點?三秒鐘能做完的事,絕對不要花五分鐘??梢栽诰W(wǎng)上快問快答,就不要拿到現(xiàn)實中費時費力。有什么問題是一個表情包解決不了的?就用兩個表情包。
每個人都感到別人越來越忙,見個面越來越不容易??瓷先?,我們是為“微笑”的表情鬧心,但背后也許有更大的不滿。
——其實,再怎么忙,見個面的時間總是有的。問題是你要干什么呢?有什么話在網(wǎng)上說說不就好了嗎?一樣都是交流,何必那么麻煩?
這種時候,除了保持微笑,還能做什么呢?
這是一個我們對關系失去感覺的年代。我們既想盡可能快地定義一段關系,又拒絕被別人很快地定義。
很難從這種兩難中解脫出來。孤獨感正在侵蝕每一個人。孤獨感的一面是不信任,而另一面是渴望信任。我們挖空心思,用最華麗的辭藻,最激烈的表情,甚至可以說是低聲下氣的姿態(tài)回應彼此的渴望:“真的,我把表情包都用遍了。”而我們越是把表情包用遍,距離感知到彼此的溫度,反而越遠。
談戀愛的人都知道,要表達“我喜歡你”,怎么賭咒發(fā)誓都沒有用。
最重要是看你花了多少時間。
(西瓜摘自《時文博覽》)